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94、新的风尚与性情的大仲马

194、新的风尚与性情的大仲马

    关于米哈伊尔连载于《世纪报》上的第二部究竟受不受欢迎这件事,其实只需在上午的巴黎走上一遭就知道了,米哈伊尔两人一路走来,基本上是只要有报童在叫卖《世纪报》,那么他们手上的报纸很快就能卖掉大半,而阅读速度快一点的人,那更是直接就讨论了起来:

    “那头未知的海怪竟然是一艘能够藏在海洋中潜艇?这也太难以置信了,未来真的会有这种东西吗?”

    “比起上一部,这次的连载明显要更加大胆啊!”

    “我要看的就是这个!这位先生总能给人带来许多新奇的阅读体验,而且多多少少是有些贴近现实的,前阵子报纸上流行的那些这种类型的写的都是什么东西!全是庸俗的老套路,毫无想象力!还是这位作家写的有意思,我跟海洋打过很多交道,但还从未设想过海底生活呢!”

    “是啊,前些阵子的那些都是什么东西!甚至还有人专门起了一个跟这位先生前半段名字一模一样的笔名,我还真以为是本人!”

    “不过还真别说,地下版的是真不错,我看了之后产生了很多想法.”

    “什么地下版?哦对.嘘!你过来小声跟我说”

    似乎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的米哈伊尔:“?”

    而既然已经说到了这里,那么目前正在巴黎连载的这部究竟是什么就已经很明显了,即又一部科幻经典:《海底两万里》。

    当然,像是这部的话,米哈伊尔依旧做了不小的改动,尽管这部严格意义上来说更偏幻想一点,但在米哈伊尔的笔下,科学的部分无疑是大大增加了。

    尽管米哈伊尔对真正的潜艇了解的不多,但他所写下的内容要是真碰到了什么天才科学家,那么一通启发下来,指不定还真能让这玩意稍微提前一点被搓出来。

    而有关潜艇的历史的话,据说最早是由达芬奇提出了水下航行的构想,随后第一次用于战争的潜艇则是1776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一位名叫布什内尔的年轻人造了一个由木头制成并且全凭手动操作的“海龟号”,随后便是1801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建成的4人潜艇“鹦鹉螺号”。

    据说凡尔纳中的鹦鹉螺号便是致敬了这艘初代潜艇,而多年以后,史上第一艘核潜艇则是也致敬了里这艘大名鼎鼎的“鹦鹉螺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凡尔纳写这部作品本意是塑造一位反对沙皇暴政的波兰英雄,但他的出版商为了得到俄国的市场竭力反对这件事情,直到最后作者和出版商才逐渐相互妥协了,他们将尼摩的真正动机应当弄得模棱两可,但也大致定位为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

    该说不说,虽然米哈伊尔基本上延续了这一设定,不至于说对着沙皇贴脸开大,但什么“自由的拥护者和反压迫的复仇者”,在这年头大概依旧不能得到俄国的市场。

    当然,这就不改了,不直接贴脸开大就已经很不错了

    就在米哈伊尔想着这些东西的时候,他们两人也终于是来到了《世纪报》编辑部所在的地方,由于米哈伊尔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因此在看到竟然有好多人都在这里进进出出的时候,米哈伊尔多少是有些惊奇地对屠格涅夫说道:

    “巴黎的报纸的编辑部竟然都这么热闹吗?还是说编辑部有一些别的业务?”

    对于米哈伊尔的惊奇,其实见过这种场面的屠格涅夫只是微微一笑道:“米哈伊尔,你再听听看呢?”

    而恰巧就在这时,当米哈伊尔和屠格涅夫准备走进去的时候,忽然就听到有人似乎有些生气地喊道:“那位来自俄国的作家呢?!你们报纸不是说他近期就会来法国的吗?要是让我发现这是个骗局,我一定要你们好看!”

    米哈伊尔:“???”

    怎么法国也有这个传统吗?

    而且你找这位俄国作家是想干什么?莫非你想给他几百万法郎然后再给他几套房?

    虽然可以这么设想一下,但是米哈伊尔最终还是颇为低调地走了进去。

    而就在米哈伊尔悄悄摸进去的时候,就在某间办公室内,已经提前得知了消息的《世纪报》老板此时此刻也是颇为郑重地等候着一位前途无量的客人上门。

    就像之前提到的那样,在米哈伊尔的新还未寄过来之前,他们家报纸的销量已经回落了许多,不过当那位俄国作家的两封信和新作品寄过来之后,《世纪报》一扫之前的回落颓势不说,如今报纸的订户和销量又开始进行了此前的上升期。

    不得不说,尽管《世纪报》已经是法国销量数一数二的大报纸,但一部足够有吸引力的似乎还是会对报纸的销量产生影响,而法国文坛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应该只有仲马、巴尔扎克和其它少数几位大作家才是,如今一位来自俄国的年轻作家竟然也能做到这一点?

    是我们法国退步了还是俄国进步了?

    但不管怎么说,仅从商业角度而言,这样的一位年轻作家已经值得他这样的大出版商郑重对待,因此今天这一天《世纪报》的老板可谓是穿的格外正式,尽管他对如今巴黎流行的体面衣物确实是深恶痛绝。

    原因倒是很简单,这套衣服需要紧紧勒住腰,而他的肚子又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大,这样一来自然是很不舒服。

    正因如此,当《世纪报》的老板迪塔克真的见到那位只在信上沟通过的俄国作家的时候,他多多少少是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面部表情了。

    如果要问刚见面的那一刻对方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的话,首先就是年轻,堪称惊人的年轻。

    尽管他早就从传闻中了解到这位年轻人此前可能还是一位大学生,但米哈伊尔长的本身就不显老,因此迪塔克在看到米哈伊尔的脸之后,依旧是满脑子的问号,怎么感觉他比我儿子都还要小?

    这个年纪就已经在俄国功成名就然后来法国捞金了吗?!

    至于说第二个印象,那自然就是这位年轻人那令人印象深刻的长相和一身格外妥帖的衣服。

    他的长相让迪塔克下意识地就想到:“该死!这样的相貌加上文学上的才华,即便是在上流社会他都能找到许多有钱的贵妇当他的情人了!多找几位压根就不用再继续努力了!他肯定能轻易完成巴尔扎克先生渴望了很久的目标!”

    至于说他那一套有点熟悉又让人觉得格外新奇的衣服,迪塔克则是在邀请对方坐下来的时候是最为羡慕的。

    毕竟当他的肚子正在咯吱咯吱中遭罪的时候,这位年轻人却是颇为丝滑地就坐了下来,而这套衣服在他身上可谓是既体面又舒适。

    虽然缺了一系列能够彰显自身高贵的身份的复杂款式和装饰,但它的优点同样是如此明显,以至于迪塔克在认真同米哈伊尔寒暄了一会儿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那么米哈伊尔先生,请问您身上的这套衣服是?我好像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款式。”

    “您说这身衣服啊?”

    这位法语流利的完全像一个地道的巴黎人的年轻人笑着开口说道:“如您所见,这身衣服是在如今巴黎流行的衣服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诚然,这身衣服去掉了许多能够表明身份的装饰,但它无疑会更加适用于日常生活以及部分商业活动。”

    迪塔克:“?”

    你的意思是说,一位俄国人刚来巴黎就更改了巴黎约定俗成的体面服饰,而且改的确实还不错?

    何等大胆的行径!莫非这位作家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这么平易近人?

    而且你这么年轻不仅懂文学还懂一点时尚?

    虽然听懂了对方的话但迪塔克依旧感觉大为震撼,尽管觉得对方多少有些肆意妄为,刚来就敢挑战巴黎的时尚风尚,但迪塔克在提了提腹的同时,在心里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确实有一部分是对的.

    由于对方确实能为杂志带来很大的利润,迪塔克也并未过多评价这件事,而是很快就将话题引向了别处,其中最主要的,当然还是对方的连载问题。

    尽管对方的年轻总让迪塔克下意识地觉得对方是一位很容易哄骗的新人作家,但交谈着交谈着,迪塔克很快就意识到了对方也是一家杂志社的老板的事实,并且对方经营杂志的理念和一些小设计,迪塔克这位老江湖听着听着竟然有种蠢蠢欲动的架势。

    而正是因为聊得很愉快,有些话迪塔克本想在这位年轻人向他表了忠心后再说,但既然已经聊到了这份上,于是迪塔克很快就好心提醒道:

    “尽管我还不知道您来巴黎到底有着怎样的打算,但是有一件事毫无疑问,您的出现无疑已经跟巴黎的作家们形成了竞争关系,倘若您只是为了在巴黎写一写赚点钱,那您大可以听我的安排,这对我们双方都是很有利的事情,我也会找许多人继续反驳那些在报纸上攻击您的文章。

    但是倘若您想在巴黎的文坛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得到更大的名声,那么恕我直言,您还年轻,对于巴黎的文坛而言又是一位外来者,要是您真的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下的话,您大概率会被群起而攻之。

    相信我,已经有太多人对您心怀不满甚至生出仇恨了。”

    这句话当然不错,毕竟自古以来同行就是冤家,更何况文人就更加容易相轻,除非这位年轻人完全以一种柔和的姿态去面对巴黎文坛的所有人,否则他的任何回击都有可能引来巴黎作家们的敌对情绪。

    毕竟两国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几十年前俄国佬进入巴黎的事还犹在眼前,让野蛮的俄国佬在巴黎的文坛横冲直撞,这怎么可能?

    面对迪塔克的好心提醒,米哈伊尔自然是先点了点头,不过还不等他继续说点什么,突然,敲门声响了起来,等到迪塔克略带一点生气地说了一声请进后,很快,一个魁梧的男人就直接走了进来。

    他的肤色颜色颇深,但他的着装风格却是异常夸张和华丽,猩红的天鹅绒外套、绣花马甲与宽檐帽还有披风缀金的流苏,而此时此刻,他那双格外有神的眼睛似乎是在房间搜寻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颇为不确定的将目光落在了米哈伊尔的身上。

    而看着这张同画像极为相似的尊荣以及那初具雏形的肚子,米哈伊尔也是很快就略带一点兴奋地走上前去,接着便郑重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说道:

    “您好,尊敬的仲马先生,虽然我们已经有过信件上的往来,但在这里我还是向您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米哈伊尔·罗曼诺维奇·拉斯科尔尼科夫,同时也是您的《基督山伯爵》和其它作品的忠实读者。”

    “哦?竟然真的是您?我简直都有些不敢相信,您竟然年轻到了如此地步?!”

    在震惊之余,大仲马无疑也是听到了米哈伊尔后半段的话,于是大仲马很快就大笑了起来,露出了一副雪白的牙齿,笑声格外的具有感染力,就仿佛整个房间都在颤动。

    与此同时,大仲马无疑也是颇为热情地握住了米哈伊尔的手说道:“我对您可太好奇了!我收到了消息,正巧我还有点事要办,就顺道来看一看了,没想到真碰到了。

    就像我在信中说的那样,您的给了我很多灵感,那么什么都不必说了,就算您在信里面拒绝我了,但我相信,这只是年轻人独有的羞涩!

    所以你们的事情谈完吗?谈完了现在就跟我走,我马上请你去巴黎最好的地方快活快活!你想在那里快活多久就行!”

    本来还有点激动的米哈伊尔:“???”

    梅事吧?!

    这也太性情了吧?!

    真不愧是能把情人分享给自己儿子小仲马的大仲马老师

    当然,说到小仲马,米哈伊尔接下来要做的某件事某种程度上确实是跟他密切相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