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253、德语与点评牛顿的黑格尔

253、德语与点评牛顿的黑格尔

    学习了几门语言后,我确信一个有天赋的人三十个小时学会英语(除去拼写读音部分),三十天学会法语,三十年学会德语。很显然,德语需要瘦身,修缮一番。如果它要维持原状,那咱们就小心翼翼地将它束之高阁,当作死亡语言吧,因为只有死人才有足够时间学会德语!

    ——马克·吐温

    作为一个在文学领域逐渐地道起来的巴黎爷和伦敦爷,米哈伊尔对叔本华表示钦佩的话刚一出口,当即就有许多书商关注起了这位年纪已然不小的哲学家。

    虽然此时此刻他们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了招待这位年轻的天才上面,但确实有那么几位出版商表现出了对叔本华的兴趣。

    毕竟光是用那位年轻人的话作为推荐语就够这位哲学家的书卖不少了,要是这位哲学家是真的有实力,那么这肯定就是一笔颇为不错的生意。

    当然,米哈伊尔这样的推荐其实并未骗人,毕竟此时的叔本华距离成名差的也不算很远了,等到1851年,他的《附录与补遗》总算是引起了世人的关注,在这之后他的名声便越发响亮。

    值得一提的是,叔本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后的受益者。

    简单来说就是在欧洲大革命失败之前,欧洲文化界普遍洋溢着一种乐观的氛围,甚至说在哲学领域盛兴的黑格尔哲学体系整体上都呈现乐观主义倾向,黑格尔将历史视为绝对精神自我实现的必然过程,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遵循客观规律,最终将实现更高的理性和自由。

    而叔本华则认为世界是一种盲目、无意识的意志,历史充满了痛苦和冲突,没有任何进步或理性可言。

    大革命的失败难免为欧洲带来了失败的阴影和氛围,这就对造就一种更易接受叔本华哲学的文化及社会情绪颇有助益。

    而《附录与补遗》这本书的话,除却哲学上的论述以外,还包含了许多叔本华总结的人生经验以及对各种事物的看法。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分可以理解为高级版的心灵鸡汤,这部分内容无疑是深刻且有道理的,但问题恰恰在于,知道了又该如何实践呢?

    该说不说,叔本华自己都未能完全实践,他的为人和行为跟笔下的内容可是有着不小的区别,但看看这样的东西对人的心灵总归还是有益处的,最起码还能锻炼一下基本的思维能力。

    就这样,当叔本华还在愣神的时候,他就已经收到了好几位出版商的联系地址,这些往日里需要他极力劝说才会给他机会出版作品的出版商如今却是亲切地询问起了他。

    目睹这样的场景,想到了什么的米哈伊尔却是有些好笑地摇了摇头。

    严格来说,叔本华也是个靠遗产过日子的主,他祖上几代人都在但泽一直因经商而家族显赫,甚至说俄国的彼得大帝和他的皇后在1716年访问但泽的时候,便是在叔本华的曾祖父家里过夜。

    米哈伊尔只能说奇怪的联系好像又增加了

    至于叔本华的母亲约翰娜则是很有文艺天赋,当时的不少德国文化名人,如歌德、写童话的格林兄弟、施莱格尔兄弟都是叔本华母亲沙龙的座上宾,叔本华还因此跟歌德当过一段时间的忘年交。

    顺带一提,格林兄弟这时候还在世,不过已经不再写作和整理像《白雪公主》、《灰姑娘》和《小红帽》这样的童话故事,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编撰《德语词典》上。

    而叔本华有着上述所说的家庭背景,他在最开始出版作品的时候相当容易,毕竟他虽然跟他母亲的关系非常差劲,但他终究是约翰娜的儿子,出版商愿意给他一些机会。

    只可惜几次出版都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几乎每一次叔本华都会吹牛逼说我这本书绝对畅销!只要出版你们一定能大赚一笔!

    结果每一次他都让他的出版商赔了一大笔钱。

    如此低的信誉分,叔本华后来的《附录和补遗》自然是好一番波折。

    米哈伊尔想着这些事情的同时,在出版商以及其他文学界人士热情的簇拥下,米哈伊尔也是不得不跟着他们朝某个新地方走去,临走前他也并未忘记跟叔本华打了声招呼。

    而看着那个年轻人被众人簇拥着离去,以及餐馆内其他客人诧异的眼神,叔本华今天虽然算是遇到了一件好事,但不知为何,他却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就这样,心情有些复杂的叔本华很快便带着自己的狗朝家中走去。

    至于米哈伊尔这边的话,由于天色较晚,法兰克福的出版商们和一些文化界人士也并未过多的打扰他,只是简单跟米哈伊尔谈了一些事情。

    出版商们主要是表达了一下对于米哈伊尔的兴趣,并且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这年头文学传播的速度确实不算快,虽然法兰克福的这些书商都已经听说了米哈伊尔在巴黎乃至英国的名声,但米哈伊尔目前只有一本《八十天环游世界》以及少数一些诗是在这边亮相了,其它书的翻译和传播目前都还在路上,估计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当然,这也跟米哈伊尔目前的作品大多都在连载中有关。

    而跟法兰克福的出版商们简单寒暄过后,米哈伊尔自然是跟在场的一些文化界人士和文学爱好者握了握手,他们有人前段时间似乎刚去过巴黎,以至于对米哈伊尔的了解比米哈伊尔自己都要清楚,才聊上一会儿米哈伊尔就从他们口中听到了两三件连他自己都不清楚的轶闻。

    对此米哈伊尔只想说我都不在巴黎了,怎么还有人在造谣

    而有些人似乎就是比较地道的法兰克福人,他们的法语水平还不错,但说起来多多少少有点磕磕绊绊,面对这种情况,米哈伊尔当即就用着一口他来之前专门向别人请教过的德语说道:

    “您用您最熟悉的语言跟我交流便好,我也借着这个机会向您学习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德意志地区的书面语言基本上已经趋向统一,但各邦国各地区的口音差异极大,同用一种语言却完全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事情相当常见。

    米哈伊尔现在都未能完全搞明白,只能说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先听一听观察观察再说。

    听到米哈伊尔那还算流利的话,在场不少人顿时就感觉有些惊讶,尽管已经听过类似的传闻,但等真的见到了那肯定就是另外一种感受,而再结合一些别的传言来看的话

    想到这里,正在跟米哈伊尔说话的这位先生当即忍不住开口问道:“您的德语相当不错,那不知您是否了解过德语文学?您是否有试着用德语来创作诗歌和?”

    “我看过歌德先生和席勒先生的作品,还有一些不错的童话故事。至于用德语来创作.”

    说到这里的米哈伊尔想了一下,终究还是摆了摆手道:“我暂时还未做好这个准备。”

    虽然米哈伊尔手头上有不少堪称伟大的德语诗歌和德语,但这一时期的德意志地区的情况还是太复杂了,米哈伊尔还未来得及深入研究一下这一时期的德语,在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贸然拿出什么东西别真因为一些基础的问题闹出笑话了

    “哦?那么以后难道会吗?”

    在场的众人听到这句话顿时就是精神一振:“您竟然愿意把您宝贵的精力花在这上面吗?”

    “有机会的话,我可能会试试看,很多事情谁又能说的准呢?”

    米哈伊尔笑着点了点头。

    说起来确实是世事无常,在这一时期的德意志地区,他们有多少人能想到二十多年后德国不仅能统一,而且还能一路打到法国的首都巴黎让法国人割地赔款呢?

    就这样,米哈伊尔简单跟法兰克福文化界的人士交流了一番,而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由于米哈伊尔并不准备在法兰克福过多停留,所以他并未接受各式各样的社交邀请,只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体验了一下法兰克福当地的特色。

    就像相当知名的法兰克福香肠和苹果酒,这俩东西还真别说,挺合米哈伊尔的胃口。再就是米哈伊尔还体验了一下当地具有正宗德意志风味的啤酒馆。

    尽管距离那场最为知名的啤酒馆暴动还有很长很长时间,但等两年后,其实就已经有人在啤酒馆揭竿而起,然后直冲当地的政府和军队,只能说这地方也是属于德意志人民的古战场了

    只是虽然米哈伊尔已经相当低调了,但才短短过去了两天,叔本华就在法兰克福最大的报纸《法兰克福通报》上面发现了这样一则新闻:

    “……来自巴黎的新星、难以形容的天才——诗人米哈伊尔抵达法兰克福。

    ……我城书商与各界人士对此人颇感兴趣,有意翻译其诗篇,使德意志的读者也能欣赏他的天才之声.”

    叔本华:“?”

    这样的小事还要专门报道一下?

    不过令叔本华非常意外的是,这位名声越来越大的年轻人并未频频去往法兰克福的各种社交场合、同各种各样的大人物打交道,更多的反而是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听他说了很多话,还询问了不少德国哲学界的事情。

    叔本华在惊讶之余,慢慢的也放下了防备,而在谈到德国哲学界的时候,他更是表现出了蔑视和展开了强烈的抨击。

    就这样,米哈伊尔听到叔本华将黑格尔称为愚蠢而拙劣的江湖骗子,还断言黑格尔要比“冒充哲学家”的费希特与谢林都更没才能。

    米哈伊尔本来就是学习一下外带听个乐子,岂料在有一天,叔本华说着说着突然就貌似漫不经心地问道:

    “您似乎也了解过黑格尔的哲学,那您觉得我跟他比起来.”

    米哈伊尔:“?”

    汝与黑格尔孰美?

    首先米哈伊尔确实没那么懂,其次就后世的哲学史来看的话,黑格尔属于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终结者,一定意义上的独断万古,后世哲学家想要开辟出新的前路,往往都要从反对黑格尔开始。

    至于叔本华的话,一定程度上是一个过渡性人物,他再次重申了世界的非理性和盲目,但在他之后,高呼着“太阳是我胯下金灿灿的睾丸!”的尼采老师似乎要走的更加深入和彻底。

    顺带一提,黑格尔的哲学用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建立一个从“纯概念”出发、能够自我展开、解释整个世界的哲学体系,万事万物无不包含在内。

    但比较抽象的是,在黑格尔眼中,自然科学同样包含在他的哲学之内,以至于黑格尔在科学这一领域有时候显得像个懂哥,就像黑格尔在《逻辑学》讨论量的部分,还专门提了一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认为牛顿在部分推导中使用微积分的论证和处理是不严谨的.

    总之面对叔本华的这一问题,米哈伊尔只能是先含糊了一下,接着很快就说起了他要离开的事情:

    “叔本华先生,我已经准备离开法兰克福了,我有预感,等我们下次再见面您一定已经成名了。”

    “这么快吗?”

    脾气向来暴躁、古怪的叔本华竟是下意识地回道:“不再多待上几天吗?”

    “不了,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米哈伊尔笑着摇了摇头,稍稍盘算了一下离开的时间,接着就对叔本华伸出了手道:“期待我们下一次的见面。”

    “.嗯。”

    面对这位仿佛突然降临在他身边的神奇的年轻人,叔本华似乎是沉思了一阵,然后便握住了这位年轻人伸过来的手,为这场短暂的相识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而在处理完一些事情和见过想见的人,并且听了不少乐子之后,米哈伊尔就没再过多停留,他很快便正式离开了法兰克福,然后前往了自己的下一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