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展在定北城中。
在使用[那人]词条后,他已经确定了始毕可汗所在的位置。
还真别说,突厥之众确实藏得有够深的,要不是马展开挂,他还真难以追寻。
当初大隋能够顺利覆灭突厥,多少是有些运气成分。哪怕突厥的硬实力不如大隋,但人家疆域辽阔,能藏能跑啊!
如果真让始毕可汗跑了,再想要平定漠北,覆灭突厥,无异于痴心妄想。
但眼下,马展显然不必纠结此事。
既然确定了始毕可汗所在的位置,那接下来,就是排兵布阵,将这些突厥残部给一网打尽了。
先前突厥各部选择了投降,马展自然不可能大开杀戒,他虽然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也没有凶残到这等程度。
可现在,这些突厥余孽,仍旧是忠于始毕可汗,心存兴复突厥的幻想。
那马展又何须留情?
他只要全力以赴,将这些外族尽数镇压,早日恢复漠北安定即可。
当然了,如今跟着始毕可汗作乱的,只是部分突厥部族罢了。
也有一些突厥部落,早已认清楚现实,哪怕始毕可汗归来,他们也不觉得突厥能够重新崛起,所以和始毕可汗保持着距离。
要不是突厥内部也不统一,恐怕定北城早就被始毕可汗拿下了。
所有突厥部落整合的力量不容小觑。
此刻。
马展已然召集众将,商议接下来的行动,他看向众人,面前摆着一张地图,他伸手指去,缓缓说道:
“虽然始毕可汗率军撤离,不知所踪,但以本王估计,如今突厥之众,应当尽数隐匿于此,想要避开我军攻势。”
随着马展的讲解,瞬间吸引了在场众将的注意,他们纷纷侧目看来,看到马展所指的位置,不免有些诧异。
罗成讶然问道:
“王爷如何能够确定,突厥之众就会隐藏于此,漠北疆域何其辽阔,如果他们想要躲起来,想要找到他们,当真有些困难。”
要知道,罗成在北平府长大,所以他对突厥也有着相当的了解。
马展指着地图,就确定突厥隐藏之地,这未免有点不合情理。
而这,同样是其他众将的想法。
没有人会质疑马展的实力,但他们都想听一听,马展是从何做出这个判断。
对于众将不解,马展是早有预料,但他自然不可能告诉众人,自己是开挂了,所以知道始毕可汗所在。
所以,马展直接讲起自己早就想好的理由,信誓旦旦道:
“罗成,你这样说倒也没错,漠北何其广阔,要是突厥想躲,要找到他们何其艰难?
要说本王如何判断,其实也很简单。
首先,突厥在得知大隋援军将至,便是第一时间撤离,可是,突厥一方既然死灰复燃,那他们就不可能善罢甘休。
既然如此,突厥之众藏匿的地方,就不可能太远,他们要和我军保持距离,却不会继续往北而去。”
马展侃侃而谈,继续道:
“在这个条件下,突厥可以容身之地,也就狭窄了许多。
再看突厥的选择,他们肯定是想要尽可能远离我大隋之地,与本王保持距离。
所以此处靠近西域,又位置偏僻,人烟稀少,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随着马展话音落下,众人皆是不住点头,就算马展的理由并不是很完善,他们也觉得合情合理。
当然了,就算马展判断有误也没什么,因为马展是大隋镇国王,他们自然是要遵从马展之令行事。
见众人没有异议,马展接着道:
“既然确定了突厥之众藏匿的位置,本王打算构筑一道天罗地网,将突厥余孽一网打尽,让漠北之地能够真正安稳下来。”
可以说,始毕可汗的归来,重新整合了突厥各部的顽固分子。
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将突厥再度覆灭,突厥内部的反抗势力,将会降到冰点。
随着时间推移,朝廷制度的改变,漠北的百姓也将彻底融入大隋。
罗成等战将皆是拱手请战,他们既然来到这里,自然是为了建功立业而来。
马展心知肚明,他颔首道:
“罗成,本王给你三万兵马,你绕行此路,从突厥之众北边包夹过来。”
听得此言,罗成眼前一亮,他赶紧答道:
“末将遵命,定不负王爷信任!”
下一刻,马展又说道:
“姜松,你也率领三万兵马,从突厥南翼包夹,阻断突厥退路。”
在前方的姜松,在听得马展之言后,亦是拱手领命。
虽然姜松并不贪慕功名利禄,但这些年来,他跟随马展征战沙场,对诸般事务烂熟于心。
而今,既然马展对他委以重任,姜松自然不会拖泥带水。
马展没有停下,他又分派其他众将,所有人各司其职,在三路大军之中,为了彻底覆灭突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切安排妥当,马展微微颔首,说道:
“此战至关重要,诸位千万不能懈怠,必须及时抵达战场。唯有如此,我军才能取得最终胜利,不再留有后患。”
众将又是一阵慷慨表态。
这一次,马展将麾下大军分为三路,从三个方向包夹而来。
只要他们行动够快,如今始毕可汗多半没有防备,等他反应过来,已经陷入重围之中,想走为时晚矣。
在确定突厥位置的情况下,马展的安排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至于接下来,此战能够取得何等战果,就得看战场上的发挥了。
但马展相信,以己方将士的战力,区区突厥根本不值一提。
要是突厥当真有力量抗衡大隋,也不至于听到他的名字就跑路了。
又是休整三日。
等大军皆备,三路兵马尽数出征,马展、姜松、罗成,各自带领众将士奔赴战场,所有人都志在必得。
上一次杨广没能彻底打破突厥幻想,那就由他们来结束这一切。相信在此战之后,突厥彻底成为历史。
到那时候,所有生活在漠北之地的牧民,都将明白,他们现在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隋的子民。
大隋才算真正完成对漠北之地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