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说了多少遍,踢球的时候要称职务 > 第一百一十六章:抉择时刻

第一百一十六章:抉择时刻

    2004年7月9日,葡萄牙阿尔加维黄金海岸的海浪拍打着维拉摩拉的沙滩。

    C罗躺在遮阳伞下,身旁的收音机正滋滋啦啦地播报着新闻:“.法国新星罗伊有望以创纪录身价登陆英超”

    他猛地伸手关掉了收音机。

    半决赛的记忆像这地中海的热浪一样挥之不去。

    那个该死的法国人不仅欧冠决赛踩着波尔图夺冠,现在又用三粒进球亲手把葡萄牙送出了欧洲杯。

    更可恨的是,连丰沙尔本地的电台都在循环播放罗伊的转会传闻,仿佛全葡萄牙都忘不了这个让他们心碎的少年。

    虽然自己也进了球,但所有人都只记得罗伊的疯狂表演。

    门德斯今早的电话里全是罗伊的事,“弗格森爵士很欣赏他”、“曼联开出了天价合同”“你们要成为队友了”.

    “克里斯蒂亚诺,该吃午饭了。”

    母亲多洛雷斯夫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他闷闷地应了一声,抓起毛巾往酒店走。

    大哥乌戈正在泳池边看报纸,他抖开《球报》体育版,指着罗伊的大幅照片问:“这小子真人怎么样?”

    C罗瞥了眼报纸没吭声。

    二姐卡蒂娅凑过来吹了声口哨:“上帝造人可真偏心,这法国佬长得跟电影明星似的。”

    C罗心里憋着一股说不出的滋味。

    罗伊那小子明明和他差不多大,可人家已经拿了三冠王、欧洲杯,年度进球快七十个,金童奖也收入囊中。

    现在全欧洲都在讨论这个法国天才,而自己还只是个被叫做“小小罗”的毛头小子。

    罗伊要是真来了曼联,球队立马变成夺冠大热门。

    这法国人能传能射,加上范尼的终结能力,英超其他队根本防不住。

    但问题也来了,罗伊这种级别的球星肯定要当核心,所有战术都得围着他转。

    更衣室的等级森严得让人窒息,范尼是当之无愧的禁区之王,罗伊要是来了,单凭那欧冠和欧洲杯MVP的光环就足以稳坐主力。

    至于自己?左边路有吉格斯这座大山,前腰位置更是想都别想,罗纳尔迪尼奥的技术和名气摆在那儿。

    球权少了,开火权少了,连更衣室地位都得降一档。

    他眼前浮现出自己坐在替补席上的画面,耳边仿佛已经听见球迷高喊罗伊名字的声浪。

    这种被全方位碾压的感觉,比欧洲杯输球那晚还要难受百倍。

    训练场上都得看人脸色。

    明明都是同龄人,人家是金童奖得主、欧冠和欧洲杯射手王,自己却只能当小弟。

    更憋屈的是,就算心里不服气,还得承认罗伊确实比自己强一截。

    这种既想靠他赢冠军,又不甘心当配角的滋味,就像喉咙里卡了根刺,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

    可奇怪的是,想到能和这样的对手并肩作战,他血管里又隐隐发烫。

    那种感觉就像站在悬崖边上,既害怕跌下去,又忍不住想往下跳。

    那天上午,罗伊和门德斯的黑色奔驰缓缓驶入卡灵顿训练基地。

    弗格森爵士罕见地身着正装,早已在训练楼前等候多时。

    去年夏天他就想把罗伊带到老特拉福德,那时这个法国小子还只是摩纳哥的希望之星。

    短短一年前,罗伊还只是弗格森看中的“贝克汉姆接班人””。

    如今,这个曾经婉拒曼联的年轻人,已经用最残酷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不止如此。

    欧冠半决赛两回合,他像手术刀般肢解了阿森纳那条整个赛季不败的后防线。当温格的球队带着英超赛季不败的光环来到路易二世球场,却被更疯狂的进球攻势击碎了枪手的神话。

    决赛面对淘汰曼联的波尔图。

    17粒欧冠进球,刷新了尘封多年的纪录。

    欧洲杯上,当亨利只打进3球时,罗伊的10粒进球如同十记重锤,硬生生为法国砸开冠军之路。

    数据不会说谎,在亨利需要全队喂球的年纪,罗伊已经能扛着整支球队前进。

    去年在里斯本的晚宴上,弗格森就意识到罗伊是块不一样的料。

    那时弗格森就在心里给罗伊贴了个标签:精明的生意人。

    这小子19岁就把足球看得透透的,球场是舞台,俱乐部是跳板,荣誉是筹码。

    他不要什么“儿时梦想”,只算得清账本:阿森纳背着新球场的债,未来十年都喘不过气,因此他不会考虑。

    曼联财大气粗,能给他顶级薪水,也能买来顶级队友。

    他连普拉蒂尼怎么拿金球奖都研究透了,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平台和数据。

    这种球员冷酷得像台机器,但曼联正需要这样的机器。

    不感情用事,不患得患失,眼里只有进球和奖杯。

    当其他年轻人还在为豪门球衣激动时,这小子已经能把各俱乐部的财务报表分析得头头是道。

    老帅见过太多天才,但像罗伊这样把职业生涯当精密工程来规划的,还是头一遭。

    他知道,这种冷酷清醒的球员,正是曼联冲击欧冠最缺的狠角色。

    “欢迎参观卡灵顿训练基地。”

    弗格森的声音比平时低沉,每个词都咬得特别清楚。

    这不再是去年夏天对年轻球员的客套邀请,而是对已经加冕欧洲之王的球星发出的正式召唤。

    接下来的会谈持续了近四个小时,办公室茶几上的三杯红茶被续了又续,却始终无人品尝。

    (在英式谈判文化中,续茶是基本的待客之道。即使没人喝,工作人员仍会按流程每20分钟进来添一次。)

    弗格森盯着茶几对面那支专业团队,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门德斯的手指在合同纸页间快速翻动,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德国律师施罗德推了推眼镜,逐条审阅着条款细节,时不时用钢笔在边缘做上标记。

    最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居然还带了个精算师,他面前摊开着笔记本电脑和计算器,正一丝不苟地核算着各种薪资结构和奖金方案的财务影响。

    弗格森坐在对面,看着这支专业到过分的谈判团队,意识到这次转会谈判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足球转会的范畴。

    他端起凉透的红茶抿了一口,突然觉得自家俱乐部的转会谈判像是变成了上市公司并购案。

    罗伊安静地靠在沙发里,双手交迭放在膝上。

    每当弗格森的目光扫过来,他就露出一个腼腆的微笑。

    那笑容干净得像个刚放学的大学生,与对面剑拔弩张的专业团队形成鲜明对比。

    他偶尔低头摆弄下袖口,仿佛这场总价值上亿的谈判与他无关,只是来朋友家做客的普通年轻人。

    弗格森突然觉得,这种球员真不错。

    简单、直接、不矫情,比那些整天闹情绪的大牌省心多了。

    罗伊在球场上从不会惜力,每场比赛都像踢决赛一样卖命。

    但该拿的钱,他一分都不会少要。

    付给这种球员的每一英镑薪水,他能给你踢出两英镑的价值;至于肖像权和商业收入,人家早就算好了要赚回三倍。

    比起那些泡夜店的天才,弗格森宁愿要十个这样的“生意人球员”。

    至少他们懂得,最好的广告就是进球。

    谈判期间,卡灵顿训练基地的安保主管不得不临时增派六名警卫。

    训练场外围栏外已经聚集了超过四十名记者,其中包括《队报》和《踢球者》的欧洲区主编。

    曼联新闻官每小时发布一次简短声明:“会谈仍在进行中,暂无进一步消息。”

    但伦敦金融城的交易员们注意到,曼联俱乐部母公司股票在午盘时突然出现异常波动,成交量达到平日的三倍。

    俱乐部财务部所有高级职员被要求待命,会计团队在隔壁会议室随时准备核算不同薪资结构下的财政可行性。

    曼彻斯特电视台的直播车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导播手里攥着两套预案:一套是转会成功的特别节目台本,另一套是谈判破裂的应急声明。

    弗格森的私人助理三次婉拒了董事会成员的询问,但根据规定,俱乐部秘书必须每四十分钟向英国天空广播公司、马丁-爱德华兹家族、纽约的格雷泽家族等大股东发送加密邮件汇报进展。

    谈判结束后,罗伊起身整理了下西装,用标准的英式礼仪向弗格森和大卫·吉尔道谢。

    当吉尔提议带他参观荣誉室时,他眼睛明显亮了一下。

    走在奖杯陈列柜之间,这个在谈判桌上精明的年轻人突然变得健谈起来,他能准确说出每座奖杯的夺冠年份。

    “查尔顿爵士那记头球,”他指着展柜里的黑白照片。

    “还有贝斯特连过三人的那个进球,真正的艺术。”

    转到英超时代,他的手指准确点在第一个冠军奖杯上:“坎通纳93年对谢周三那脚凌空,改变了整个英超的格局。”

    经过三冠王展区时,他几乎贴着玻璃细看:“德怀特-约克和安迪-科尔那个赛季联手打进53球,仅3粒是点球,其余全是运动战进球,现在哪还有这样的锋线搭档?”

    罗伊站在99年欧冠的展柜前,手指轻轻划过那张著名的替补名单照片。

    “谢林汉姆、索尔斯克亚、布隆姆奎斯特.”

    他一个个报出名字,就像在念自己老朋友的名单,“最后三分钟连进两球,这才是真正的曼联精神。”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热切起来,“现在很多球队领先就摆大巴,落后就放弃——但曼联永远在进攻,永远相信能逆转。我小时候在法国看直播,补时阶段吉格斯那脚射门.”

    他突然打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抱歉,我太啰嗦了。但这种足球,才配得上老特拉福德这块草皮。”

    经过巴斯比爵士的铜像时,他停下脚步轻声说了句:“这才是真正的传奇。”

    吉尔在一旁听着,心里暗喜。

    这小子对曼联的了解简直像个资深球迷,这笔转会看来稳了。

    晚餐前,曼联方面特意预订了曼彻斯特最好的米其林餐厅。

    但当吉尔提出这个安排时,罗伊却笑着摇了摇头:“谢谢您的好意,但能在老特拉福德的包厢里吃简餐,对我来说比任何米其林都珍贵。”

    当侍者推着餐车进来时,他正趴在玻璃上俯瞰球场,灯光下的草皮泛着翡翠般的光泽。

    包厢里的长桌上摆着精致的餐点,但谁都没急着动刀叉。

    这一刻,足球人的情怀比商业谈判更重要。

    当罗伊的黑色奔驰车队驶离老特拉福德,吉尔终于忍不住露出胜利者的笑容,松了松领带:“罗伊骨子里流着红魔的血,转会稳了。”

    “放屁!谈判桌上他连睫毛都没抖一下。”

    “我见过贪财的、爱名的、要特权的,但像他这样.”

    弗格森的手指在太阳穴边转了转,“头一回见。”

    他放下酒杯,对吉尔摇了摇头:“和罗伊谈判太舒服了,他句句在理,从不胡搅蛮缠。但问题就在这儿,我们给的条件他照单全收,却连眉毛都不动一下。”

    “荣誉室、历史、球迷情怀,这些对他毫无影响。他礼貌得体,可心里早把每项条款都算得清清楚楚。我们连一点谈判优势都抓不住。”

    吉尔翻着合同草案:“至少他答应几天内给答复”

    弗格森冷笑:“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他还要等其他俱乐部的报价。”

    他快步走向门口,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对了,帮我叫辆车去机场,我还要去荷兰参加范尼的婚礼。”

    车门刚关上,门德斯就摇下车窗猛吸了几口冷空气。

    他扯开领带,盯着后视镜里逐渐远去的梦剧场灯光发呆。

    从业以来,他从没打过这么轻松的仗。

    曼联的底线像漏气的气球,从肖像权到违约金,每轮谈判都自动往下降一截。

    后座上的罗伊正用手机查看短信,屏幕蓝光映着他似笑非笑的嘴角。

    门德斯突然觉得,自己这个王牌经纪人今晚唯一的作用,就是在曼联高层不断让步时保持沉默。

    现在,他们手里握着曼联的条件,该去和另外两家好好谈谈了。

    在曼彻斯特机场货运区,海关系统里三条来自摩纳哥的私人物品清关记录突然成了焦点。

    三只贴着摩纳哥公国物流标签的板条箱正在接受例行检查,里面不过是某位蒙特卡洛富豪订购的雪茄和古董钟表。

    但路透社驻机场记者看到“摩纳哥”这个关键词的瞬间,立刻联想到正在,曼彻斯特谈判的球星罗伊。

    尽管货物清单上分明写着收货人是“J.B.控股公司”。

    十二分钟后,这则语焉不详的快讯通过彭博终端弹进伦敦金融城的交易大厅。

    高盛的分析师刚读完标题就条件反射地敲下买入指令,曼联股价应声上涨1.8%,创下当月最高涨幅。

    芝加哥某对冲基金的年轻交易员甚至给上司打了电话:“摩纳哥来的神秘货物,肯定是罗伊提前运私人物品!”

    直到傍晚俱乐部发言人无奈澄清,这场由三箱雪茄引发的资本狂欢才戛然而止。

    7月10日,范尼在荷兰家乡格芬迎娶未婚妻斯拉茨。

    婚礼现场挂满荷兰风情的彩带,一辆装饰着红白玫瑰的劳斯莱斯载着新人驶向教堂。

    街边商店的橱窗上,当地店主们自发贴满了祝福标语。

    弗格森的出现让现场记者们颇感意外。

    这位曼联主帅不仅亲自赴宴,还在致辞时开起了玩笑:“这小子在厨房比在禁区还听话。”

    荷兰国家队助教范哈内亨和范尼的队友们纷纷举杯,奥运冠军霍根班德也来道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好朋友,范尼也曾经邀请贝克汉姆出席自己的婚礼,但与贝克汉姆积怨已久的弗格森对此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甚至威胁范尼说倘若小贝出现在婚宴上,自己就绝对不会去荷兰。

    最后,碍于弗格森的面子,范尼不得不放弃了邀请贝克汉姆的计划。

    7月10日,罗伊低调现身伦敦。与外界猜测不同,他此行并非与切尔西谈判,而是应法拉利车队和舒马赫的私人邀请,前往银石赛道观看F1英国大奖赛。

    银石赛道位于英国中部,前身为二战军用机场,1948年首次举办英国大奖赛,并在1950年成为F1世界锦标赛的首个举办地。

    这条单圈5.141公里的赛道历经变迁:1955-1964年间与Aintree赛道轮流办赛,1964-1987年又与Brands Hatch赛道交替举办,最终在1987年成为英国大奖赛的固定举办地。

    作为英国赛车工业的发源地,银石至今仍是全球赛事最密集的赛道之一。

    罗伊戴着棒球帽坐在VIP看台上,目光紧盯着赛道。

    当舒马赫的红色法拉利呼啸而过时,他微微前倾身体。

    第15圈,舒马赫通过晚进站策略超越雷克南时,罗伊轻轻点头。

    比赛最后阶段,看着舒马赫稳稳守住领先位置冲过终点,罗伊起身鼓掌,随后低调离场。

    赛后,罗伊参加了法拉利车队的私人庆功派对。

    他低调地站在香槟塔旁,手里端着一杯矿泉水,偶尔与舒马赫和车队经理托德交谈几句。

    当摄影师举起相机时,他不动声色地退到人群边缘。

    派对进行到一半,罗伊便礼貌地向主人告辞,在夜色中乘上一辆黑色轿车离去。

    7月10日晚,皇马官网突然发布公告,同时弗洛伦蒂诺的私人发言人也向媒体证实:皇马青训出身、一个半赛季前被出售给摩纳哥的罗伊,这位新晋欧冠和欧洲杯双料射手王,正乘坐俱乐部专机飞往马德里。

    公告刻意保持低调,但时机耐人寻味。

    次日7月11日正是皇马主席大选投票日。当专机降落在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时,伯纳乌球场外的投票站正在做最后布置,工作人员正清点着明天要用的选票箱。

    停机坪上,弗洛伦蒂诺的私人助理手持接机牌站在最前排,而航站楼玻璃后已隐约可见闪烁的相机闪光灯。

    消息一出,整座城市瞬间沸腾了。

    酒吧里的球迷放下酒杯,盯着新闻里报道的航班信息,有人已经开始高唱队歌。

    街边的报亭前,人们争相抢购晚报,头版赫然印着那个熟悉的名字。

    那个曾被俱乐部放弃,如今却已是欧洲最炙手可热的前锋。

    皇马球迷论坛里,帖子以每秒几十条的速度刷新:“他回来了!”“这是最好的竞选宣言!”“明天投票,今天接人,这还用选吗?”

    伯纳乌附近的广场上,人群越聚越多。

    有人挥舞着围巾,有人点燃焰火,更多人只是听着收音机,等待最新消息。

    他们没人看过他离开时那个落寞的背影,但记得他在伯纳乌那场惊天表演。

    面对号称“银河战舰”的豪华阵容,他像戏耍孩童般连过三人,用一记轻巧的挑射开启帽子戏法。

    进球后,他站在伯纳乌的草坪中央,在全场死寂中缓缓抬起双手,做了一个为自己加冕的动作。

    这个画面成为当赛季最经典的镜头,也成了皇马球迷心中最痛的伤疤。

    当欧洲杯期间巴萨主席高调宣布要不惜代价引进他时,整个马德里都屏住了呼吸。

    直到那句“我永远不会加盟巴塞罗那”通过媒体传出,皇马球迷才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

    如今,这个曾经被抛弃的孩子,这个在别处证明了自己的王者,在选举前夜归来,这比任何竞选承诺都更有分量。

    街边酒吧的电视里正重播着那个加冕动作,老球迷看着看着就红了眼眶,而年轻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唱起了改编的助威歌。

    售票窗口前,几个年轻人已经开始讨论新赛季的套票。

    而在投票站外,工作人员默默清点着选票箱,耳边尽是远处传来的欢呼声。

    这一夜,整座城市都确信:明天的选举已失去悬念,因为最好的拉票方式,从来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7月11日,皇马主席选举在马德里如期举行。

    从清晨9点开始,伯纳乌球场外就排起了长队。

    弗洛伦蒂诺在妻子陪同下第一个投票,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随着投票进行,他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最终在总计23401张有效选票中,弗洛伦蒂诺以22933票、98%的压倒性支持率成功连任。

    整个投票过程井然有序,但结果毫无悬念。

    当其他候选人还在发表竞选宣言时,计票板上弗洛伦蒂诺的得票数已经一骑绝尘。

    傍晚时分,《马卡报》提前宣布弗洛伦蒂诺胜选,而此时仍有不少球迷专程赶来为他投下最后一票。

    当晚21点,当选举委员会正式公布结果时,弗洛伦蒂诺只是简单表示:“从明天开始,我们将继续打造世界上最伟大的球队。”

    这句话被解读为一系列重磅引援的信号,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那个在选举前夜抵达马德里的天才前锋,正是弗洛伦蒂诺连任后的首要目标。

    皇马球迷们已经认定,罗伊的回归只是时间问题。

    当皇马会员们在伯纳乌投下选票时,马德里机场的VIP通道内,罗伊安排的接机人员正举着写有“陈兰”字样的接机牌。

    航班准点抵达。

    舱门刚开,11岁的罗文就像颗小炮弹般冲了出来,怀里紧紧搂着个篮球。

    紧跟其后的是妹妹罗米,她蹦跳着,辫子上的发绳随着步伐一甩一甩。

    小姑娘古灵精怪地转着眼珠,脸上写满了即将脱离母亲管教的雀跃。

    走在最后的是陈兰和尼古拉斯-希斯伦。

    希斯伦一手拖着一个大行李箱,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接机人员快步上前接过行李,希斯伦这才松了松领带,掏出手机给罗伊发了条简讯:“安全抵达。”

    罗米已经迫不及待地钻进等候的商务车,趴在车窗上朝母亲做鬼脸。

    而罗文则全程盯着窗外,手指不停地在篮球上摩挲,仿佛已经看到了皇马篮球青训营的球场。

    车队缓缓驶入萨拉曼卡区一栋白色别墅的庭院时,早已蹲守多时的《马卡报》记者第一个举起长焦镜头。

    当罗伊出现在别墅门口迎接家人的画面被捕捉到时,现场快门声顿时响成一片。

    《阿斯报》的摄影记者甚至激动得差点摔了相机。

    这个画面说明了一切:在马德里购置房产,将全家接来定居,还把弟弟送进皇马青训营。

    各家媒体的直播车立刻将画面传回编辑部,标题清一色打出“欢迎回家”。

    就连路透社的驻西记者都开始起草英文快讯,所有人都明白,这已经是最直白的官宣。

    雕花铁门刚打开,罗文就抱着篮球冲向后院的球场。

    罗伊站在门廊下,看着母亲和弟弟妹妹走近。

    “主卧给您,”罗伊带着陈兰走进宽敞的卧室,“阳台朝南,采光很好。”

    他又推开隔壁的房门:“这是罗文的房间,离球场近,方便他训练。”

    这时罗米扯了扯哥哥的衣角,眼睛已经泛起泪花:“那我呢?”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小手紧紧攥着罗伊的袖子。

    “你跟着我住。”

    罗伊蹲下身,擦掉妹妹脸上的泪珠。

    罗米抽抽搭搭地说“舍不得妈妈”,却悄悄往哥哥怀里钻得更紧了些。

    她的眼泪还挂在脸上,嘴角却已经忍不住上扬。

    那副又哭又笑的狡黠模样,和罗伊在球场上蔫坏时的招牌笑容如出一辙。

    小姑娘偷偷瞥了眼正在整理行李的母亲,又往哥哥怀里蹭了蹭,活像只偷到鱼的小猫。

    罗伊捏了捏妹妹的鼻尖,兄妹俩相视一笑,眼神里闪动着同样的顽皮光彩。

    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这则消息像野火般通过电台、电视和报纸蔓延。

    新浪体育的编辑室在凌晨三点灯火通明。

    值班主编盯着传真机吐出的照片,立即拍板撤换了准备好的头条。

    第二天清晨,当球迷们打开电脑,赫然看见首页通栏标题:《弗氏王牌!罗伊回归助皇马主席高票连任》。

    配图是罗伊在马德里别墅前微笑的照片,下方小字写道:“昔日弃将今朝王者归来,银河战舰迎来最强拼图”。

    文章里写道:“弗洛伦蒂诺用最聪明的方式化解了与罗伊的旧怨,不是道歉,而是与他创造新的历史。当其他候选人还在演讲拉票时,这位建筑大亨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他能把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带回伯纳乌。现在,拥有罗伊的皇马将让整个欧洲颤抖。”

    文末编辑特意加粗了一行字:“还记得那个在伯纳乌戴帽后为自己加冕的少年吗?现在,他真的要在这里称王了。”

    东京《朝日新闻》体育部的编辑们彻夜未眠,反复核对着传真照片的每个细节。

    次日头版赫然印着粗体标题:《罗伊大人,马德里凯旋》。

    报道中将他称为“现代武士的荣归”。

    日本NHK电视台中断晨间剧播出,紧急插播这则新闻。

    演播室里,资深解说员声音颤抖:“这位被称作‘毗沙门天庇佑的年轻武神’的球员,终于登上了欧洲之巅”

    秋叶原的专卖店前,皇马新赛季球衣的预售广告前围满了年轻女孩。

    涩谷站前,举着“罗伊大人应援团”横幅的粉丝们引起路人围观。

    大阪道顿堀的巨型广告屏下,一群身着仿制武士袴的球迷正襟危坐,外国游客误以为是在举行传统仪式。

    最引人注目的是东京西班牙大使馆前,天刚亮就有球迷带着手绘的“欢迎来到马德里”横幅守候。

    马德里街头,球迷们挤在报亭前争购刚出炉的晚报。

    伯纳乌球场外的公用电话亭排起长队,都是咨询季票预订的球迷。

    而在巴塞罗那,当地报纸的头条还停留在里杰卡尔德的战术改革,只有加泰罗尼亚电台在午夜档悄悄播了条简讯:“又一位巨星被皇马招安。”

    (下一章写决定二,实在写不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