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六,初生的东曦带着丝丝温暖照耀天下,驱散了清晨的寒冷。
被一股奋发向上气氛包围的渭南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是一位穿着粗布麻衣,看起来六十七岁,脊背却挺直无比,满头白发,留着长长白胡子的老头。
“福顺啊,咱们多少年没出来了?”
老人身旁,躬着身子,像是位老仆人的李福顺似乎也有些感慨:“回太......老爷,得有七八年了。”
“奴婢记得,七八年前咱们也只在长安城走了走,还没出过长安呢。”
“七八年了啊......”李渊慢慢往前踱步,身边偶尔有急匆匆的百姓路过,虽然大家都在忙碌,但他却能感受到这些百姓身上充满了希望。
他沉默片刻,声音里满是沧桑:“那,上次咱们看见百姓这副充满希望的模样,是什么时候?”
李福顺一愣,仔细回想了一下,苦笑着说:“老爷,咱们好像从来没见过百姓这样,哪怕是当初推翻暴隋,大唐开国那天,奴婢也未曾在长安城的百姓脸上见过这样的神色。”
“是啊,哪怕当初大唐开国那天,我都未曾见过百姓这副模样。”李渊叹了口气,心里头说不清是欣慰还是别的什么。
不过,总归是高兴的吧。
至少李世民这个皇帝当得不差,陈衍这帮后生,也干得挺像样。
这渭南县城里,人来人往,车马不绝,路旁的铺子早早开了张,热气腾腾的蒸饼、吆喝声、交谈声,织成一片鲜活的生活图景。
李渊站在街口,望着这景象,忽然觉得心头那点郁结,似乎化开了些。
他脸上渐渐挂上了一抹笑容,可嘴上却骂道:“二郎那小子不知怎么想的,我那孙女婿不就年轻了些吗?”
“有这样的能力,居然不委以重任,反倒放在这县城里当个小县令,着实该骂!”
李福顺服侍李渊多年,对这位太上皇的心思清楚得很,他先是附和一句,随即帮着解释道:“老爷,奴婢觉得,圣上和渭南伯应该是有自己的安排吧。”
“前两天出来的那个大唐民报上不是说了吗?许多好的政策想放在渭南县实施看看,如果效果好,那就推广全国了。”
“如此一来,渭南县的重要性大大增加,让渭南伯来掌管渭南县,想必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嗯,你所言有理。”李渊不置可否,指了指前面,“走吧,咱们今天好好在这渭南县看看,看看二郎和我那孙女婿到底做出什么成果了。”
“哎,好嘞。”李福顺自无不可,跟随着李渊到处走走看看。
正当李渊想找个人问问关于县城的情况时,一个背着小挎包的小孩跑过来,挥了挥手中的报纸:“大爷,来份报纸不?”
“今天消息比较劲爆,卢国公家的牛今天死了媳妇,自己上吊自杀的。”
李渊:“......”
李福顺:“......”
李渊哭笑不得地朝李福顺示意,后者向小孩询问价格后,掏出一枚铜钱递过去。
“小孩,你这么小就出来卖报纸了?”在小孩收钱时,李渊颇感兴趣地问。
“昂,那不得赚钱吗?”小孩是个自来熟,胆子也比较大,顺口回了句:“大爷应该不是本地人吧?需要带路不?”
“我小六子可是渭南县的百事通,连县令大人都说我是个干导游的好料子呢。”
提起这个,李渊更感兴趣了,“你还认识你们县令呢?”
“那可不!”小六子骄傲地仰起头,“当初我带着妹妹走投无路,差点饿死,就是县令大人指导我干这个的,后来大唐民报出来之后,还特地将我叫过去卖报纸呢。”
“这可是官府的活儿,拿的是官府的钱,其他人不知道有多羡慕我呢。”
李渊闻言了然。
看来这孩子是没了父母,小小年纪带个妹妹,陈衍应该是看他生活艰难帮上一把。
他随即打趣道:“那挺好啊,你也算是吃上皇粮了,可你既然在卖报纸,为何还得干带路的活儿呢?”
“想多赚点呗。”小六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眼里浮现出一抹宠溺,“我妹妹年纪不小了,县令大人最近有意多开几座学堂,听说请的都是有名的先生,我想看看到时候能不能送我妹妹去上学堂。”
“如果能识字算数,等长大了可以在县令大人手下找个轻松又钱多的活计,后半辈子就不用愁了。”
“学堂的束脩很贵吗?”李渊又问。
“不知道啊。”小六子挠挠头,“不过有备无患嘛,多攒点总是好的,以后还得给我妹妹准备嫁妆呢。”
“好!”李渊欣慰道:“是个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你不是想多赚点吗?你今天带我走一天,回答我一些问题,我给你......一贯钱,怎么样?”
“一贯钱?”小六子倏地瞪大眼睛,人都傻了。
在他带路这段时间里,确实遇到过不少出手大方的人,但这么大方的还从没见过。
一贯钱啊!
节省一点,够他跟妹妹两个人生活好几个月了。
“没问题!”
小六子立刻拍着胸脯答应下来,但凡犹豫一秒都是对一贯钱的不尊重!
李渊笑笑,挥手朝他示意,“那走吧,我想看看你们这个县令来了之后都干了什么事,导致你们对他的评价这么高。”
“好嘞,大爷,这边走!”小六子自无不可,反正这些事花点心思随便打听打听就知道了,没什么不好说的。
一行三人边走边说,小六子侃侃道:“要说县令大人上任以来,干的事那可就多了,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其他的到地方我再告诉你们。”
“就先说说你们脚底下踩的青石板路吧,县令大人起初是从渭河码头那边开始修,到目前为止,渭南县基本上所有不好的路都被修了一遍。”
“所以大街上看起来就干净整洁多了。”
李渊认同地点头,这一点从进渭南县他就发现了。
连长安城都没这个条件,硬是被那小子在渭南县做成了,不得不说,确实很有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