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世家五百年 > 第19章 两京十九省

第19章 两京十九省

    夏日愈急,天日愈烈,远目眺望已然是一片郁郁葱葱之相。

    京城诸部各自忙碌不堪,削减宗室之事、废除旧政之事,九州万方诸事都压在了这数百成千的人肩上。

    华盖殿。

    一众内阁大学士左右侍立在皇帝身边,杨荣正汇报着如今大明的地方情况。

    “如今大明朝两京一十四省,诸省皆由三司分管,其中浙江、河南、陕西、湖广、山东、交趾六省,皆设置有巡抚,挂正三品副都御史职衔,自先帝第一次命朝臣巡抚诸省以来,已渐成定例。”

    “此番守正公建议增省的设想,大概如下,将山东布政使司之中属于辽东的土地,单独设省,辽东乃是军事重地,当初贵州设省,亦是同样的原因。”

    在明朝时期,后世的辽宁省是归属于山东的,李显穆看重辽东的局势,认为有必要专设一个省,来和辽东都司军政呼应,此举乃是为了辽东安定。

    朱高炽只略一思索,便欣然同意,“山东和辽东隔着直隶和渤海,的确不便,应当单独设省,既然身处辽河流域,又在辽地,朕希望那里永远安宁,便命名为辽宁吧。

    在那里常设一个辽宁巡抚,和奴儿干都司的指挥使相互照应,多多耕种繁衍,永固我大明东北边疆。”

    众人齐声应和,“陛下圣明。”

    “你我君臣之间就不必这样客套了,还有哪里都说说吧。”

    杨荣瞥了一眼李显穆,李显穆轻声道:“陛下,接下来就由臣来说吧。”

    朱高炽和朱瞻基闻言纷纷坐直了身体,由李显穆亲自来说,怕是不简单啊。

    果不其然,李显穆一张嘴就震动了华盖殿——

    “陛下,臣等所思,乃是拆分南直隶。”

    朱高炽和朱瞻基立刻瞠目结舌,拆分南直隶,简直骇人听闻。

    “天无二日、地无二主。”李显穆的声音却很是平静,“大明纵然有南北二京,但直隶却不需要两个,南直隶的地盘,太大了。”

    最后三个字如同巨石直接砸到了所有人的心中,沉甸甸的压的所有人都喘不过气来,这三个字也暴露了李显穆为何要拆分南直隶。

    究其根本便是南京政治地位特殊。

    如果做个比喻的话,南京就像是太上皇,但太上皇就得无权才行,而以南京为核心的南直隶,却大的惊人,富裕的惊人,纵然朝廷派出了几波南京镇守,有勋贵、太监、锦衣卫,可还是让人不放心。

    李显穆在内阁中提出此事后,只稍加讨论,内阁便一致通过,于是这件事被搬到了皇帝面前。

    朱高炽和朱瞻基对视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的凝重,朱高炽缓缓道:“南京乃是龙兴之地,不可不慎重,若是要拆分的话,明达你有何计划?”

    这话让内阁众人精神一振,这说明皇帝并不排斥,而是要看看合不合适。

    “臣等的初步计划是只保留南京和应天府,让应天府并列于诸省单独存在,而其余诸府都剥离出南直隶。”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直辖市的概念,但单独管理的例子还是有的,本质上来说,两大直隶的府都是单独管理。

    “南直隶东部建立一个横跨长江的省份,以苏州为省城,南直隶西部则以凤阳为省城。

    分别建省后,江北和江南风俗不同,拆分淮上,使山东、河南以及新建立的两省分食其地,防止割据,其次则拆分江南,立省之后,和直隶不同,便有了乡土之分。”

    拆省之策,就是为了降低地方权力,稳固中央,各省府县的划转也是为此,皇帝和太子都听的很清楚。

    一旦将南直隶三分,在整个南方,就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威胁京城的存在了。

    “那南京六部五府?”太子朱瞻基迟疑道,“若是只保留应天府,那南京的机构岂不是赘余了?”

    南京那一整套的朝廷机构,才是三分南京之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百万槽工衣食所系,而如今则是朝廷大员衣食所系。

    不过李显穆他们既然讨论过,自然早就有准备,李显穆侃侃道:“若是此番分省真的实行,朝廷之中便会多出五个省来,南京六部侍郎若有功的可以任命为布政使,无功的左迁按察使。

    南京六部尚书则直接调往诸省以尚书衔派往诸省担任巡抚,其余的中低品官员则各自调往诸省担任学道提督等省府官员。

    这么一算下来,如今南京的高级文官数量尚且还不够。”

    听李显穆一说,朱高炽和朱瞻基顿时了然。

    是啊,一旦分省,府、县一级变动不大,但省一级的高官立刻需求多出了五套班子。

    况且如今大明诸省大多数都没有常设巡抚,官位空缺很严重,安置几个赋闲的南京六部尚书,不算难事。

    “不过方才老师说五个省这又是为何?辽宁单独设省,南直隶三分建立两个省,这一共是三个省,还有两个呢?”朱瞻基疑惑问道。

    李显穆指着大明舆图道:“是这样,八百里洞庭湖所在,当初春秋时期楚国自这里走出,这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百姓则桀骜不驯,一旦有变便是心腹大患,既然分省,臣建议以洞庭湖南北,将其一分为二,削弱其力。

    陕西乃是同理,早在元朝时,就在河西走廊这里设置过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甘肃西边便是丢失数百年的西域,为统辖关西七卫,进可攻、退可守,臣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设省。”

    朱瞻基这才明白过来。

    李显穆却不曾停下,指着大明舆图继续道:“分省之后,大明各省疆域也都要变动一下,蒙古人把汉中归属于陕西,臣觉得很好,应当效仿。

    臣方才将淮上四分亦是如此,大明诸省的疆域,应当犬牙交错,而后将不同言语、不同文化的人,以及不同地形板块的人,都组合到一起。

    一省的山川关隘要分到另外一个省手中,以防止有人割据,对抗中央。

    这里……

    这里……

    还有这里。”

    李显穆指着舆图一个个说自己的想法,听的朱高炽和朱瞻基满面兴奋,心中本来还犹疑该不该真的拆分南直隶,现在听罢立刻同意。

    “明达当真是朕之宝也!”朱高炽重重一拍腿,心情激荡,“今日之奏,朕都允了。

    湖广既然以洞庭湖为界,那边遵循古道,设湖南、南北二省。

    至于南直隶三分,南直隶西部,凤阳为省城不合适,类比应天府,将其单独划出管理,朕会派一名宗王管理凤阳。”

    没人反驳,凤阳的确不合适,毕竟那里隐隐约约有成为“皇族监狱”的前景,永乐年间但凡凡事的宗室,基本上都被圈禁凤阳高墙,包括朱允炆一脉后裔。

    “南直隶西部,朕记得一向以安庆府和徽州府为重,便命之以安徽,以安庆府为省城。

    东部横跨长江,应当名之以江宁,但以苏州府为省城,便命名为江苏吧。”

    一口气说完后,朱高炽高兴道:“至此我大明便有两京一十九省了。”

    朱高炽又望向舆图,回想着李显穆方才在其上的写写画画,越看越觉得很完美,“按照这样划分,朝廷可以稳如泰山了。”

    朱瞻基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很严重的事情,“这样划分的话,诸省自然是没有威胁朝廷的力量,不用担心有人割据对抗朝廷,但若是有人造反的话怎么办呢?”

    但凡了解一点历史就知道,汉朝当初地方比现在还要散,又几百个郡国,就如同现在的府,力量更分散,但是随着发展,朝廷还是发现太分散也不行,一旦有盗匪逃窜,没有统合的力量就会处处受限。

    巡抚也是这么出现的,省级三司互相牵制,导致命令不一,才会出现巡抚这种集权的封疆大吏。

    李显穆解释道:“巡抚主管一省的民政事务,给予少量军事事务,乃是真正的一省之主,布政使和按察使都算是他的下属,但指挥使则不是下属。

    等到真有战事,朝廷再委派一名军事主官,将数省的军权交纳,诸省指挥使都听从命令。”

    李显穆所说便是督抚制度,总督和巡抚的双头制度,二者之中总督地位更高,但权力实际上不大,只在战时才凌驾于巡抚之上。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完美的制度,督抚制度算是久经考验的制度之一,朱高炽皱着眉细细想了许久,缓缓道:“分割诸省,而后巡抚常置,从本朝开始便成为定例,至于日后之事,便日后再谈。”

    众人闻言便皆了然,当初巡抚制度也是临时,而如今却成为了定置。

    “陛下,既然巡抚成为定置,那兼官便不再合适,不知该定为何等品级呢?”

    “一省的布政使为从二品,巡抚乃是朝廷中枢所派,自都察院而出,名巡抚都御史,朕看列为从二品正合适。”

    都察院长官是正二品的左右都御史,接下来是正三品的左右副都御史,现在皇帝一句话,就加了十九个从二品的巡抚都御史!

    虽然这些巡抚都御史不在京中任职,但亦可谓都察院的一大惊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