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78章 大婚?老朱真是算计好了一切!

第678章 大婚?老朱真是算计好了一切!

    暖阁内的喜庆氛围还未散去,马皇后握着张氏与苏氏的手,正细细叮嘱着婚后事宜。

    朱元璋忽然开口,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既然正妃侧妃都已选定,索性就把喜事办了。诸王如今都在京城,元宵佳节又是团圆日子,正好举国同庆。”

    这话像一道惊雷,炸得朱高炽瞬间僵在原地,刚舒展的眉头又拧成一团,脸色肉眼可见地泛绿:“老逼登,你这……这也太急了!婚礼的仪仗、聘礼、宴席都没准备,传出去岂不是乱了礼法?再说,我和雄英连给未来王妃家下聘的流程都没走,哪有这么仓促的道理?”

    他一边说一边给朱雄英使眼色,盼着兄弟俩能一起劝劝,可转头却见朱雄英也一脸怔忪,显然也没料到祖父会如此雷厉风行。

    “礼法?准备?”太子标从屏风后走出来,语气幽幽,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红册,“去年父皇就怕你们俩总拖着婚事,早让礼部按皇孙大婚的规格筹备了。聘礼单子、宴席菜单、迎亲路线,连新房的陈设都早已备好,就等你们选定正妃,即刻便能启动。”

    他将红册递到两人面前,翻开的页面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细节,从仪仗用的马匹数量到宴席上的菜品名称,甚至连宾客的座位安排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朱高炽和朱雄英凑上前一看,彻底傻眼了。

    原来从去年开始,皇室就悄悄为他们的婚事铺路,他们满心以为能靠“国事繁忙”拖延,却没想到全家人早就布好了局,只等他们“落网”。

    “就算筹备好了,也不用这么赶吧?”朱高炽挠了挠头,语气里满是无奈,“元宵距今只剩不到十天,连给王妃家上门商议的时间都不够……”

    说实话,他倒不是反对包办婚姻,在这大明王朝,想要自由恋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过毕竟是自己的终生大事,那也不能办得太过仓促儿戏了啊!

    朱元璋没接话,只是上前一步,重重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

    指尖传来的力道带着几分沉重,朱高炽抬头时,正撞老朱眼底难以掩饰的悲痛——那眼神里没有往日的威严,只有对亲人的牵挂与不舍。

    刹那间,朱高炽心头一震,所有的抱怨与抗拒都烟消云散:马皇后的病体日渐虚弱,祖父急于办婚事,哪里是赶时间,分明是想让马皇后亲眼看到两个爱孙成家,了却她最后的心愿。

    “办!怎么不办!”朱高炽猛地攥紧拳头,转头拉过朱雄英的胳膊,放声大笑,“元宵就元宵!咱俩一起大婚,要办得风风光光,让全天下都知道!不仅要举国同庆,还要让所有人也知道,咱们老朱家的喜事,要让四海之内都跟着热闹!”

    朱雄英愣了愣,随即也反应过来,跟着笑道:“对!要办就办最热闹的!到时候让水师在江上放烟花,让京城的百姓都来观礼,咱们兄弟俩一起拜堂,一起给皇祖父皇祖母敬茶!”

    朱元璋看着突然转变态度的两个孙儿,紧绷的脸庞终于舒展,转身时却悄悄抹了把眼角,只留下泛红的眼眶。

    他知道,这两个孩子是懂他的,更懂马皇后的心意。

    马皇后靠在软榻上,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没有点破这祖孙间的默契。她轻轻抚摸着袖口的绣纹,心中满是欣慰——有朱元璋这样体贴的夫君,有朱标这样稳重的儿子,还有朱高炽、朱雄英这样懂事的孙儿,她这一生,虽有遗憾,却也圆满。

    消息传出,整个应天府都沸腾了。

    礼部官员连夜忙碌起来,将早已备好的红绸、灯笼挂满皇宫与京城的主要街道;钦天监官员重新核对元宵当日的吉时,确保婚礼流程万无一失;内务府的宫女太监则忙着布置东宫与燕王府的新房,将提前绣好的喜被、喜枕一一摆放整齐。

    民间的百姓更是激动不已,家家户户都开始筹备庆祝,有的人家提前挂起红灯笼,有的则忙着赶制新衣裳,盼着能在元宵当日亲眼见证两位皇孙的大婚盛典。

    毕竟这二位,可是大明王朝未来的接班人啊!

    朱雄英就不用多说了,皇太孙殿下,日后的大明皇帝;让而朱高炽虽然不是储君,可他如今官封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执掌大明军政大权,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且更重要的是,两兄弟这些年为大明的付出,老百姓全都看在眼里,不管是开发辽东,还是打造东海贸易与南洋贸易,都切切实实地造福了百姓子民。

    正因为如此,百姓们对这场婚礼的期待,早已超越了普通皇室庆典。街头巷尾谈论时,无人不称赞两位皇孙的功绩。

    他们虽非帝王,却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民间甚至有歌谣传唱,将两人比作“大明双璧”,说他们一个稳坐朝堂定国策,一个手握兵权护疆土,是大明的未来与希望。

    此次大婚,百姓们自发沿街设案,摆上花生、红枣,既是为新人祈福,也是对两人功绩的认可。

    士绅商贾们也不甘落后,江南的绸缎商主动献上最好的蜀锦,山西的票号东家捐出大量银子用于搭建观礼台,甚至诸王都派人送来了各种罕见的奇珍异宝,作为给他们的贺礼。

    坤宁宫内,马皇后的精神似乎好了许多,她亲自为朱高炽和朱雄英挑选婚礼上佩戴的玉佩,又让人找来张氏和苏氏,教她们皇家婚礼的礼仪。

    “大婚当日,要行三拜九叩之礼,给长辈敬茶时手要稳,”马皇后握着张氏的手,细细叮嘱,“你们嫁入皇家,不仅要照顾好夫君,更要记得端庄持重,往后无论是打理后院,还是应对外廷,都不能失了礼数。”

    张氏和苏氏认真点头,将叮嘱一一记在心里。

    朱高炽和朱雄英站在一旁,看着马皇后温和的模样,心中既温暖又酸涩——他们知道,这场婚礼不仅是为了了却马皇后的心愿,更是她对他们最后的牵挂与托付。

    不过,就这样成家了?

    兄弟二人还是有些茫然无措,如同提线木偶一样随着礼部官员开始走流程。

    明明前几日还在对着美洲堪舆图商议封地划分,对着水师战船图纸修改设计,此刻却要穿着厚重的喜服,在官员的指引下一遍遍练习着拜堂礼仪,连抬手、屈膝的角度都要精准拿捏。

    朱高炽盯着铜镜里一身大红的自己,满脑子还是美洲矿场的开采进度、水师护航的路线规划,官员念着的婚礼流程细则,左耳进右耳出,若非身旁太监时时提醒,险些忘了该何时递上聘礼清单。

    朱雄英也好不到哪儿去,礼部官员讲解敬茶礼仪时,他思绪却飘到了开春后藩王船队的物资调配,手指下意识地在腰间摩挲,仿佛还在攥着那份没看完的军务奏折。

    两人并肩站在殿内,听着礼官高声唱喏,机械地跟着做动作,偶尔对视一眼,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到同款的恍惚——前半生都在为大明的军政国策奔忙,习惯了案牍上的文书、沙盘前的推演,突然被推到这场盛大的婚礼中,反倒像闯入了陌生的领域,连呼吸都觉得有些不自在。

    他们只盼着流程能快些走完,好回到熟悉的书房,继续处理那些还没了结的国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