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677章 张氏!选个贤内助!

第677章 张氏!选个贤内助!

    暖阁里面,气氛热烈。

    朱高炽攥着花名册的手指微微收紧,眼珠一转突然放下册子,故作轻松地笑道:“皇爷爷,皇祖母,这册子上写的都是些家世品性,哪有见真人来得实在?万一画像与真人不符,或是性子合不来,那可就误了终身。不如等您二老把人选备好,让我们见了真人再定,眼下美洲筹备的事还没捋顺……”

    说着就伸手去拉朱雄英的袖子,想借着“国事”的由头溜之大吉。

    可他话音刚落,朱元璋就抚掌大笑起来,那笑声里满是“早已知晓你心思”的笃定:“好你个小兔崽子,果然打着这主意!朕早就料到你们会避重就轻,今日既然叫你们来,自然是万事俱备。”

    话音未落,朱元璋已迈步走到暖阁正中的龙椅上坐下,抬手轻轻一拍。

    随着清脆的掌声,暖阁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十几个宫女太监分别引着身着各色襦裙的秀女依次走入。

    这些姑娘或温婉、或灵动、或端庄,皆头戴素雅首饰,手持丝帕,规规矩矩地站成两排,目光低垂却难掩紧张。

    毕竟她们都清楚这一次是为了选妃而来,而自己未来的夫君,不是皇太孙朱雄英,就是胖殿下朱高炽。

    前者是大明王朝的储君继承人,未来的大明皇帝,而后者也不遑多让,手握大明军权,可谓是大明皇室第一人。

    甚至因为朱高炽这些年骁勇善战立下的赫赫功绩,在这些秀女心中的印象还要超出皇太孙朱雄英不少。

    朱高炽伸到半空的手猛地顿住,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朱雄英也瞪大了眼睛——两人怎么也没想到,老朱竟连“真人”都提前备好了,这是断了他们所有退路。

    “现在能好好选了吧?”马皇后笑着看向两个爱孙,眼神里满是打趣。

    朱高炽苦着脸没说话,只能硬着头皮打量起秀女们。

    他的目光扫过人群,忽然在左侧第三排停住——那姑娘身着淡绿色襦裙,发间只簪了一支白玉簪,眉眼清秀,气质恬静,站在人群中不张扬却格外显眼,让人见了便觉得心头安稳。

    马皇后将他的目光尽收眼底,凑到他耳边轻声解释:“这是锦衣卫指挥使张麒的女儿张氏,不仅相貌出众,还知书达理,平日里跟着母亲打理家事,精明聪慧又性情贤淑,最是配你不过。”

    “张氏……张麒之女?”朱高炽心中猛地一震,像是被惊雷击中。

    他瞬间反应过来,这位不正是自己历史上的原配妻子,后来的诚孝昭皇后吗?

    记忆中关于张氏的片段涌上心头:这位小张姑娘侍奉朱棣夫妇时尽心周到,将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朱棣与徐皇后的欢心;即便在朱高炽登基后缠绵病榻,也是张氏在一旁悉心照料,帮他稳定朝局;待他病逝,宣宗朱瞻基继位,张氏更是以太后之尊辅佐新帝,倚重“三杨”、张辅等贤臣,限制内宫干政,体恤百姓疾苦,堪称一代贤后。

    这般贤能的女子,若是错过才是真的可惜。

    朱高炽心中的犹豫瞬间消散,不再纠结“女人是麻烦”的念头,抬手指向张氏,声音坚定:“皇爷爷,皇祖母,孙儿选张氏为正妃。”

    随后又在人群中挑了两位眉眼温和、举止大方的姑娘,“这两位为侧妃。”

    张氏闻言,连忙上前一步屈膝行礼,声音轻柔却沉稳:“民女张氏,谢陛下、皇后娘娘恩典,谢胖殿下厚爱。”

    朱高炽看着她从容的模样,心中安定了不少——有这样一位贤内助,日后无论是处理家事,还是应对朝堂琐事,都能少些烦忧。

    一旁的朱雄英却犯了难。

    他站在原地,目光反复在秀女们身上打转,眉头始终紧锁。

    与朱高炽不同,他是当朝皇太孙,未来的大明皇帝,选妃不仅关乎个人喜好,更关乎朝堂稳定与皇室血脉。

    他见过吕氏为争夺权力不择手段,险些让自己性命不保,因此对“妃嫔”的选择格外谨慎——容貌好不好看不重要,家世显赫与否也无关紧要,关键是品性端庄、心思纯粹,绝不能有觊觎权力、兴风作浪的野心。

    朱雄英的目光掠过几位世家千金,最终落在了后排两位出身民间的秀女身上。

    左边那位姓苏,是江南书香世家之女,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秀才,她自幼跟着父亲读书,性情温婉且明辨是非;右边那位姓林,是农户之女,因父亲曾随水师出海有功,被举荐入宫,虽不善文墨却性子爽朗、踏实能干。

    还有一位姓陈的民间秀女,父亲是医官,她耳濡目染学了些医术,待人温和又有耐心。

    朱雄英仔细回忆着花名册上的记载,又结合方才观察到的举止性情——苏姑娘待人谦和,说话条理清晰,显是有主见却不张扬;林姑娘虽略显拘谨,却眼神澄澈,透着一股质朴;陈姑娘则始终安静地站在一旁,见有秀女紧张得发抖,还悄悄递了块手帕,可见心地善良。

    这三位都出身民间,没有复杂的家族势力牵扯,更不会因“外戚”身份生出不该有的心思,正是他心中理想的人选。

    “皇爷爷,皇祖母,”朱雄英终于开口,语气沉稳,“孙儿选苏氏、林氏、陈氏为妃,苏氏为正妃,林氏、陈氏为侧妃。”

    这话一出,不仅秀女们惊讶,连朱元璋都愣了一下——他本以为朱雄英会选世家之女来稳固朝局,却没想到他竟全选了民间女子。

    可转念一想,他又明白了朱雄英的心思:避开世家联姻,既能防止外戚专权,又能让后宫保持清净,这孩子考虑得比自己还周全。

    马皇后更是喜出望外,拉着朱雄英的手笑道:“好孩子,有眼光!民间女子心思纯良,更能安心陪在你身边,打理好后宫,让你无后顾之忧。”

    朱元璋也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许:“雄英有主见,知道自己要什么,朕放心;高炽选的张氏,家世清白又贤淑,也是好眼光。今日你们俩都选好了妃,了却了朕和皇后的一桩心事。”

    暖阁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起来,宫女们连忙上前伺候秀女们谢恩,太监则忙着去传旨,告知文武百官两位皇孙选定妃嫔的喜讯。

    朱高炽看着身旁从容行礼的张氏,心中的“麻烦”之感早已消散,反而多了几分期待;朱雄英望着三位民间秀女,也觉得心头的石头落了地——他知道,自己选的不仅是妃嫔,更是未来能与自己同心同德、安稳度日的家人。

    马皇后靠在软榻上,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微微泛红却笑得格外欣慰。

    她拉着朱元璋的手,轻声道:“这下好了,孩子们的终身大事定了,我也能放心了。”

    朱元璋握紧她的手,柔声道:“是啊,都定了。往后他们有了家,就能更安心地打理国事,开拓美洲,大明的将来,定会越来越好。”

    窗外的爆竹声再次响起,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暖阁,照在一张张带着笑意的脸上。

    朱高炽和朱雄英看着彼此,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释然——这场躲不过的“选妃”,最终竟成了一桩圆满的事。

    对他们而言,这不仅是马皇后的临终心愿,更是自己人生的新起点:往后除了朝堂与家国,他们的生命里,还会多一份牵挂与温暖,多一个能与自己并肩同行、共担风雨的人。

    坤宁宫的忙碌渐渐告一段落,可皇宫里的喜庆氛围却愈发浓厚。

    两位皇孙选妃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应天府,百姓们纷纷感叹皇室和睦,士绅商贾们则开始盘算着如何在两位皇孙的婚礼上送上贺礼,为将来与皇室的联系打下基础。

    而朱高炽和朱雄英,本以为在解决了终身大事后,也终于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洲开拓的筹备中——他们知道,自己的肩上不仅有小家的责任,更有大明的未来,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父母祖辈的期望,不辜负这片即将被开拓的广袤疆土。

    可老朱接下来一句话,直接让二人炸了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