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一卷 第422章 吹响新明州建设元年的号角

第一卷 第422章 吹响新明州建设元年的号角

    寒意料峭的正月十五刚过,明州市委大院里的年味迅速被紧张的工作节奏取代。

    郑仪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深夜。

    墙上新换了一幅巨大的明州城市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记号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符号。

    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区域被绿色覆盖,新建或在建的大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用红色标记,而蓝色的圈则标注着规划中的新兴产业园区和城市新核心区。

    桌子上摊开着一份经过多次修改、厚达几十页的《关于全面推进“新明州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草稿)》,旁边还堆着一叠城投集团呈报的《城市更新第二阶段规划方案》。

    方案内容极为宏大:

    以已经完成改造、提升了基础承载力和人居环境的旧城区为依托,逐步向外围具备发展潜力的区域拓展。

    重点不再是缝缝补补的“改旧”,而是有前瞻性地“逐步立新”。

    包括规划建设现代化的中央商务区、升级改造传统工业园、打造滨水生态廊道和发展智慧城市管理等四大核心板块。

    会议室里,坐着发改、规划、财政、城投等关键部门的负责人。

    郑仪站在投影屏前,语气沉稳而有力:

    “过去一年,我们以城投集团为主体,完成了对明州老城区十七个重点片区的改造升级,惠及居民近十万户。

    成效显着,赢得了群众口碑,也得到了省委的肯定。”

    “但我们绝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改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是释放被落后基础设施和杂乱环境束缚的城市潜力和民生活力!”

    “我们拆除的是危房违建,疏通的是城市脉络,但最终目的,是要在这片焕然一新的土地上,创造出新的价值!新的增长极!”

    他按动遥控器,投影屏上显示出新的规划图。

    “第二阶段,我们的核心任务是:从改造到创造。”

    “怎么创造?”

    郑仪的目光扫过全场。

    “就是要利用第一阶段改造所释放出来的土地资源、人口集聚效应和投资吸引力,顺势而为,推动城市功能更新和产业升级!”

    他指着图中标注为“滨水生态廊道”的蓝色区域。

    “比如这里,原本是混杂的城中村和老旧厂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

    “经过改造,环境提升了,交通便利了,公共服务配套完善了,那么,接下来,就要在这些‘熟地’上,植入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新的生活方式!”

    “我们不仅要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更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生活品质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他详细阐述了第二阶段的实施路径:

    以城投集团为主导,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开发建设。”

    “城投集团的角色,也要从之前的‘改造主力军’,转变成为‘城市综合运营商’!”

    “城投集团不仅要继续承担政府赋予的公共职能,更要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模式”

    “资金方面,除了之前争取的上级补助、市财政配套和城投自筹的部分资金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商业地产开发、产业园区运营、持有物业租赁等多种方式,实现自我良性循环发展。”

    “我们手里,现在掌握着大量已经完成改造、价值得到显着提升的区域。”

    “这些区域,就像一块块经过深耕、施肥的沃土,现在,是时候播下新的种子了。”

    他看向坐在前排的陈默。

    “城投集团,有没有信心?!”

    陈默立刻站起身,朗声答道:

    “有!”

    “城投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完成好第二阶段的任务,为‘新明州’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

    会场内响应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郑仪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郑重的神色。

    “这第二阶段的难度和复杂性,远高于第一阶段。我们要面对的,可能不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重塑,更是对城市发展模式、社会治理方式和民生保障体系的深刻变革和创新!”

    “这不是敲敲打打、修修补补就能完成的。”

    “它将触及更深层次的利益调整,也将考验我们的智慧、担当和创新能力!”

    “我们要建设的‘新明州’,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的新城,更是一个发展理念新、产业结构新、城市功能新、生活品质新的未来之城!”

    “这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需要我们整个明州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

    “同志们,‘新明州建设元年’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这场伟大的建设实践中来!”

    初春的阳光洒在明州大地,护城河两岸新栽的垂柳已抽出嫩芽。

    城投集团二期规划的启动,就像在刚刚深耕好的沃土上,撒下了一把生机勃勃的种子。

    这些种子很快破土、开始成长,

    首先是活力。

    二期规划不再是单纯的住宅改造,而是重点引入“社区生活圈”,除了改善民生,更要激发市场。

    最典型的例子是老棉纺厂家属院片区。

    这里曾是明州最典型的“老、破、小”区域,房屋老旧,道路狭窄,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经过一期的改造,道路拓宽了,管线入地了,楼房外立面翻新了,还增加了社区食堂、养老院、儿童乐园……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本身就能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如厨师、护理员、图书管理员等。

    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建的沿街店铺和社区商业中心,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创造了持续的税收。

    城投集团利用自身优势,成立了专门的社区商业运营公司,统一规划、招商、管理。

    在避免了改造后商业无序发展的问题的同时又形成了良性的商业生态。

    一个煎饼摊的大妈笑着说:

    “以前这地方,鸟不拉屎!现在好了,人多,生意也好做了!”

    其次是消费。

    城投集团在一期改造中,就特别注意保留和提升商业价值。

    在二期规划中,这一点更是被提升到战略高度。

    比如,在改造后的和平路步行街,引入了不少知名连锁品牌和老字号,同时,也扶持了一批本地的特色小吃、手工艺品店。

    甚至,他们还联合文旅部门,打造了几条特色商业街区,比如“明州老味儿”美食街、“匠人工坊”文创街……

    这些特色街区,不仅吸引了本地的居民回流消费,也成为了周边县市区,甚至少量外地游客的打卡地。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根据城投集团的统计,一期改造完成的十七个重点片区,光是新增的商业面积就超过了二十万平方米。

    这些商业设施的繁荣,极大地活跃了周边区域的经济。

    城投集团牵头,整合周边的商业资源,打造了“夜食”、“夜购””夜游”等项目。

    “夜间消费”带来的收入,在城投集团的总营收中占比越来越高。

    不仅弥补了之前的投入,甚至开始为集团贡献持续的利润。

    最后,就是文化。

    在郑仪的理念之中,文化与归属是紧密相连的。

    城投集团在推进改造时,不是简单地推倒重建,而是有意识地保留和挖掘地域文化特色。

    比如在红星巷改造时保留了原有的青石板路和部分老建筑风貌,只是内部做了现代化升级。

    比如在青汉街道的改造中,城投集团不仅保留了老戏台,还将其修葺一新,并联合市文化馆,定期组织民间剧团、曲艺社前来表演。

    起初是免费的。

    慢慢地,随着人气的聚集,竟然有外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他们觉得,这种“修旧如旧”的手法,加上引入的确实地道的本地小吃和文化体验,比很多千篇一律的商业街更有吸引力。

    特别是那个民间“草台戏班”,原本只是在乡间红白喜事上表演,现在竟然成了“固定节目”。

    每周末,戏台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唱的是明州本地的老戏,虽然很多年轻人听不懂,但那热闹的锣鼓点,演员们色彩鲜艳的行头,咿咿呀呀的唱腔,虽然不是阳春白雪,却是真真切切的烟火人生,是一地方独特的人文底蕴,是让漂泊者找到根的感觉。

    这种文化归属感,才是维系一座城市长久活力的灵魂。

    而且,这种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独特的商业品牌和旅游看点。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打铁花”。

    这在古代是祭祀祈福的仪式,后来演变成民间节庆的表演项目。

    但因为有一定危险性,加上后继乏人,几乎已经失传了。

    但在郑仪的授意下,城投集团通过各种渠道,竟然真的找到了一个还会这门手艺的老人家,组织年轻人学习、排练。

    首次公开表演是在城投集团新改造完成的和平广场。

    当烧红的铁水被奋力击打到空中,化作漫天流星般璀璨的铁花,在夜空中绽放、熄灭,如此反复,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广场上挤满了观看的人群,喝彩声、惊叹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打铁花”的视频和照片,迅速在网络上刷屏。

    “太震撼了!这才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这才是有根的城市!”

    各种赞誉纷至沓来。

    省里的媒体,甚至中央的媒体,都对明州的城市更新和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深度报道。

    明州,这个以往在外界印象中有些“土气”、发展滞后的城市,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了“城市更新兼顾文化传承”的典范。

    有慕名而来的投资商,竟然看中了这看似“老旧”的文化价值,提出要与城投集团合作,打造一个以“明州非遗文化”为主题的产业园区!

    将那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变成看得见、摸得着、能体验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结合,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文化传承得到了活态保护和发展,同时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甚至带动了文创、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看到城投集团的模式取得成功,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那些原本持怀疑态度或暗中阻挠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

    实力面前,一切魑魅魍魉,在绝对的力量面前都无从施展。

    随着明州城市面貌的改善、文化品牌的打响、商业繁荣度和美誉度的提升……

    郑仪的威信,也随之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现在不仅是名义上的市委第一副书记、实际上的接班人,更是明州发展事实上的“掌舵人”。

    他的施政理念、他的城市经营哲学,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明州的方方面面。

    一场深刻的变革,正在这座古老而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城市中,生根、发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