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15军司令部内,牟田口老鬼子面对着一张巨大的作战地图,眉头紧锁。
虽然他已经认同了久野的推后计划,并也准备这么做。
但内心之中还是有一股强烈的不甘。
之前信心百倍,发誓要借这次大规模战役,解决帝国在南亚的窘境。
但筹备大规模进攻英帕尔所需的庞杂后勤物资,像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拖住了他前进的步伐。
不单是物资来源变得困难,即使筹备到了,漫长的补给线在盟军空军的不断骚扰下也显得脆弱不堪。
再三权衡之下,他还是召开了一次非常正式的军事会议,将手下的师团长全部都召集起来。
“在参谋部的再三考量下,判定暂时还不具备立即进攻英帕尔的条件。我将此事也报告了总司令部河边将军阁下,他同意了我们的请求,将计划推迟六个月。为了减轻后勤压力,所有部队都后撤,主力在曼德勒驻扎。在这期间,你们各师团要积极配合久野参谋长的筹粮计划,详细过程他会和你们各师团继续对接。”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如同未战先怯一般,是十分伤害队伍的士气的。
但他是一个打仗的老油子,深知不打无准备仗的道理,十几万的集团军作战可不是儿戏。
和他想休战完全不同的是,有的人却想开战了。
在兰姆伽训练基地,史迪威将军的办公桌上,正摆着关于许三所部在边境据点取得“辉煌战果”的详细报告。
报告上那触目惊心的数字,击溃并大量歼灭了数万“天竺国民军”,如同一剂强烈的兴奋剂,刺激着史迪威的神经。
“是时候了!”史迪威对着他的参谋们说道。
他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我们的部队已经训练了半年,装备精良,士气高昂。日本人现在后勤吃紧,第15军后撤,第18师团在胡康河谷被许三他们反复消耗,实力大不如前。这正是我们反攻的绝佳机会!”
“是的,将军,我们参谋部也做出了同样的推断。”参谋长詹姆斯也是信心满满。
恰在此时,来自华盛顿的最高指示也悄然抵达。
美军即将在太平洋战场发动重返菲律宾的战役,迫切希望华夏战区能在缅甸方向发动攻势,牵制日军兵力,特别是可能调往太平洋的部队,以减轻美军主攻方向的压力。
瞌睡送来了枕头,史迪威立刻行动起来。
“詹姆斯,致电山城,我们的反攻时刻来了,让他们做好准备,我们要对鬼子施行两面夹击,让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史迪威向参谋部下达了命令。
他一方面与山城方面紧急沟通,提出以其麾下在兰姆伽受训的驻印军为主力(代号X部队),从印度方向反攻缅北,同时希望国内远征军(Y部队)能从腾冲方向发起进攻,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然而,山城的回复带着现实的无奈。
詹姆斯拿着电报来到史迪威的办公室,“将军,山城那边的回复来了。电报说,他们对驻滇省远征军总司令发出了您的命令,结果远征军表示战斗无法如期进行,他们的物资储备严重不足,尤其是重武器和燃油匮乏,短期内难以发动大规模攻势。也就是说,我们的计划要泡汤了。”
詹姆斯摊了摊手,很是无奈。
“希特!”史迪威一甩手,将手里的作图铅笔砸了出去,胸膛起伏,“我们空运了好几次物资过去,他们不装备远征军,总是偷偷往其他战场送。一直想着薅羊毛,不打通公路,光飞机运有什么用?能运几颗子弹?”
“那怎么办?我们的情报人员调查,他们的装备物资确实简陋。挪用现象很严重,他们到处都缺武器弹药。”詹姆斯又摇了摇头,还是一副无奈的表情。
“联系我们的总部吧,再发一批给他们,但不是我们现在基地的,这些东西我要用在这个战场。我要把第1军彻底打造出来。你去跟孙和廖说,他们尽管去打,物资管够。”
史迪威气愤的说道,他和那边的那个光头谈不拢,他有自己的打算,现在麾下的这批人他要伺候好,这可是他手里的王牌。
“将军,您的意思是我们这边按原计划进行?”詹姆斯有些诧异的问道。
“没错,咱们计划都做了。更重要的是国内的指令不容我们更改,一切都要为太平洋战役服务。不是吗?詹姆斯!”史迪威说道。
虽然对山城的拖延有些不满,但反攻的决心已定,还有国内发来的命令,这一切都不容他更改。
接下来,他立即召集手下将领和参谋,包括中方总负责人,还有第1军下辖师的孙将军和廖将军,开始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经过反复推演,目标最终锁定在了胡康河谷的重镇——孟关。
“孟关是胡康河谷的北大门,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我们一旦拿下这里,就能打开通往缅北的通道,与国内战线遥相呼应。”
史迪威指着地图分析道,“更重要的是,据可靠情报,驻守在此的日军第18师团,虽然顶着‘丛林作战之王’的虚名,但经过前期与…嗯,因为前期的连续交战,损失惨重,兵员补充频繁,新兵比例很高,情报显示已经过半。所以,战斗力已远非昔日可比。”
他刻意模糊了许三和幽灵团的作用,但在座的人都心知肚明。
选择这个曾被幽灵团屡次重创的“软柿子”作为突破口,无疑是当前最稳妥和明智的选择。不但符合区域对战略、战术的选择,还能对打胜仗有很大的把握。
史迪威敲了敲讲解的战术板说道,“这是一次丛林山地战,我给这个反攻计划,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代号‘人猿泰山’。”
计划就此敲定,整个基地开始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