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兰姆伽紧锣密鼓地进行战前动员和部署时,许三和他率领的幽灵团,在边境据点迎来了驻守三个月的最后几天。
士兵们已经开始收拾行装,准备执行完任务后,按照之前的命令返回国内。
然而,两辆吉普车的到来,打破了据点即将撤离的平静。车上下来的是孙将军,以及另一位在中国远征军中声名赫赫的将领——廖将军。
“许将军,雨花台一别,已经数年之久了。”
廖耀湘看着迎面走来的许三,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
当年金林保卫战,两人曾有过交集。
许三哈哈一笑,迎了上去,与两位将军分别握手:“廖将军,孙将军。我现在已经是白身了,还是不要叫将军的好。几年没见,廖将军已是如日中天,孙将军也是威震一方了。”
如今的X部队,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正是史迪威倚重的两大主力,是反攻缅北的真正王牌。
廖耀湘摆摆手:“虚名而已,许团长(他依旧用了旧称)以寡敌众,在敌后屡建奇功,才是真正让我等敬佩。”
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严肃,“我们这次来,一是看看弟兄们,二来,也是告知许团长,反攻在即,大战将起。”
孙立人补充道:“史迪威将军已决心反攻,首战目标便是孟关。那里…你们很熟悉。”
许三点了点头,没有多问具体的作战计划,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己身份尴尬,不便过多参与。
三人在据点内简单巡视了一圈,看着精神饱满、装备精良的士兵,孙、廖二人眼中都流露出赞赏之色。
寒暄片刻后,他们便告辞离开,奔赴各自的指挥岗位。
许三望着他们离去的烟尘,心中明白,平静的日子结束了,一场更大规模的风暴即将席卷缅北。
他只希望,和自己一起战斗过的弟兄们能顺利回国,远离这复杂的旋涡。
数日后,震天的炮火拉开了X部队反攻缅北的序幕。
凭借绝对优势的火力和充足的后勤补给,以及半年严格训练带来的战术素养,X部队在初期进展顺利,如同热刀切黄油般在日军的丛林防线中推进。
然而,当兵锋直抵孟关城下时,进攻的势头遭到了顽强的阻击。
尽管第18师团实力受损,但他们在孟关经营已久,构筑了大量坚固的永备工事、碉堡和错综复杂的坑道体系。
师团长田中老鬼子拿出了困兽犹斗的架势,指挥部队进行殊死抵抗。
廖的22师主力在孟关外围阵地陷入了苦战。
日军的精准射击、疯狂的反扑和无处不在的侧翼骚扰,让进攻部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战斗陷入残酷的焦灼状态,伤亡数字不断攀升。
面对僵局,史迪威也是焦头烂额的。
他并不是坐在办公室听听报告就做决定的人,他亲临了前线,观察了士兵的作战。在他的评价中,这批在他监督下训练出来的华夏士兵,作战勇猛,技战术高超,一点也不输自己米国的大兵们。
甚至在吃苦耐劳上,这些士兵还要远胜他们国内的少爷兵。
但即使这样,也啃不动鬼子的那么多碉堡。
司令部里有人提出了一个建议:“是否可以让幽灵团来参战?他们曾三次攻打孟关,对这里的地形和日军的防御特点了如指掌。而且,按照他们之前的经验,只要能够拿下孟关侧后的瓦鲁班,就能切断第18师团唯一的后勤补给和撤退路线,届时孟关之敌将成为瓮中之鳖!”
这个提议引起了史迪威的重视。
瓦鲁班,这个位于孟关以南的交通枢纽,确实是锁死第18师团的关键。
但他没有完全采用这个用人计划,只是下令,让许三的幽灵团暂留兰姆伽,进行日常训练和休整。
他不想事事都去求那个家伙,好像少了他,别人就打不了仗一样!
主要是他想到了自己手里还有一支王牌,那是正宗的米国突击队,能执行空降奇袭功能的一支队伍。
于是一个新计划出台,这支突击队被派了出去,它的代号是“5307混合部队”又称“梅里尔的掠夺者”。
这次的目标任务是奇袭并占领瓦鲁班。
3月1日,近2700名美军突击队员在强大的空中掩护下,空降到了瓦鲁班附近。
然而,这支被寄予厚望的精锐部队,其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他们空降后组织混乱,对丛林地形极不适应,在进攻仅有约300日军守备的瓦鲁班据点时,居然被打得晕头转向,不仅未能完成任务,自身反而损失不小,士气受挫,被迫转入防御,处境尴尬。
“卖噶的!怎么会这样?”
史迪威看着突击队发来的求救电报,被雷得外焦里嫩,他简直是震惊了。
“为什么?詹姆斯!这群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训练是优秀的,他们拥有众多技能,他们的武器远比鬼子先进,怎么就拿不下瓦鲁班?现在还被困在那里,被鬼子合围了?谁能给我解释一下?”
作战室一片安静,没有人能给他解释,难道要说水土不服?还是说没有经验?
其实都不是,归根到底,就是没有拼命的勇气,怕死!
“将军,现在这一切都不是重点,怎么把这群孩子带回来,并顺便拿下瓦鲁班才是迫切的,你说对吗?”
詹姆斯也是很无语的,本来他也是指望自己的同胞在这个战场上打个样,让其他的远征军们看看,什么样的部队才是真正的部队。
现在打样是不成了,倒是出了洋相。
看史迪威没有回答自己的提问,詹姆斯继续说道:“将军,‘5307部队’的失利,使得合围第18师团的计划面临夭折的风险。若不能迅速拿下瓦鲁班,孟关的日军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和增援,甚至可能从容撤退,X部队的正面强攻将失去意义,前期付出的巨大牺牲也可能付诸东流。”
他的再次提示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需要派一支部队去接替他们。
什么部队呢?
答案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