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526章 小聪明与大智慧

第526章 小聪明与大智慧

    连续三天的鏖战,刘清明终于在下班前,敲下了最后一个句号。

    初稿,完成了。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感觉整个后背都僵硬了。他拿着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材料,径直走向了部长办公室。

    整个全国防指的核心组,都笼罩在一种紧绷的氛围里。

    疫情的阴云没有丝毫消散的迹象。

    确诊病例的数字,一天比一天刺眼。

    日渐增加的死亡病例,也像一块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作为防治组的负责人,卢东升的日子并不好过。

    刘清明敲门进去的时候,卢东升正对着电话,嗓音里透着一股子深深的果决。

    “……一切都听专家的,我们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复课。”

    “儿童的免疫能力还不完善,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稳定。”

    “再公布一批防治药物,并保证药品供应,全市所有药店实行按需分片购买,欢迎举报。”

    “对,我们会请新闻媒体监督。”

    “就这样吧。”

    刘清明站在门口,本想先退出去。

    卢东升却看到了他,抬手朝办公室一侧的沙发指了指,示意他坐下等。

    刘清明便依言在沙发上坐下,静静等待。

    电话挂断,卢东升靠上宽大的椅背,整个人仿佛都陷了进去。

    他抬手用力按了按眉心,动作间满是无法掩饰的疲惫。

    “小刘,你自己倒水吧。”

    刘清明当真自己起身,从饮水机里接了杯温水。

    卢东升也站起身,拿起自己的搪瓷杯,走到沙发前。

    但他没有坐下,只是站在那里,看着窗外灰暗的天色。

    “科研组那边,对于特效药的研制陷入了瓶颈。”

    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沉重。

    “他们与世卫组织下面的防疫署进行了交流,认为至少还要半年,才可能完成突破。”

    “我们面临的形势,与你之前的估计,不谋而合。”

    卢东升转过身,看着刘清明。

    “小刘啊,我现在发现,清江省的建议,或许才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可惜呀……”

    一声叹息,包含了太多复杂的情绪。

    刘清明捧着水杯,平静地说:“我们已经做得够好了。您还想听我的建议吗?”

    卢东升的注意力被拉了回来。

    “当然。至少目前为止,你的所有建议,都没有出过错。”

    刘清明组织了一下语言。

    “我建议是,保持目前的防控举措。最迟到四月底,就会迎来一个转折点。最迟到六月,我们就能取得阶段性胜利。”

    卢东升的动作停住了,他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刘清明。

    “这么快?”

    他的反应很真实。

    “我以为,至少还会持续一年,甚至两年呢。”

    刘清明解释道:“我一直跟着专家组,听到他们在交流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虽然目前看似依然凶险,但增速已经放缓。按照他们严格计算得出的曲线,差不多就是我以上的观点。”

    卢东升追问:“为什么专家团没有直接提出来?”

    “样本还不够充分,”刘清明说,“他们是想再等等。”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

    卢东升紧绷的身体,明显松弛了一下。

    “如果是这样,那就太好了。”

    刘清明又补充了一句:“还有一个佐证。比我们更早发现疫情的临海省,已经有了明显的放缓,也从另一个方向证明了这个判断。”

    “材料在你那里?”

    “在专家组手里,供他们做比对。明天我去问问,能不能拿出一个初步结论来。”

    “好!”卢东升点头,“明天我等着你的汇报。”

    压在心头最大的石头似乎被撬动了一丝,卢东升的心情放松了许多。他的目光落在了刘清明手里的那份材料上。

    “你今天来找我,不是为了防疫的事吧。”

    刘清明坦然承认:“部长英明。我最近趁着事情走上正轨,干了一些本职工作,想向您请教一下。”

    卢东升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你在全国防指工作期间搞开小差,还敢拿到我面前,不怕我批评?”

    刘清明也笑了:“您批评吧。”

    卢东升笑着摇了摇头,终于在他旁边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你工作干得很好,我批评你做什么。说吧,我也正好想换换脑子。”

    刘清明将材料递了过去。

    “那您帮我看看这份材料,有什么不妥之处。”

    卢东升接过材料,首先看到的是标题。

    题目过于专业,他却没说什么,直接翻开了里面的内容。

    刘清明给他看,自然不是为了让他解答专业问题。

    这一点,卢东升心知肚明。

    他一目十行地翻看着。

    所有专业的技术参数和论证,他都直接跳过,只看当中的行为逻辑和战略构想。

    这一看,就让他看得入了神。

    这根本不是一份单纯的技术报告。

    这是一套完整的商业谈判策略和行业前景分析。

    还有西方需要华夏市场,但又不愿意培植竞争对手的摇摆心态。

    以及,西方各国并非铁板一块,可以分化、拉拢、利用的政治博弈心理……

    越是看下去,卢东升内心的惊骇就越是强烈。

    这根本不像是一个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能写出来的东西。

    其专业性,其敏锐性,其复杂性,让卢东升几乎以为,这是国院某个顶级智囊团队,耗费数月心血精心设计出的一个方案。

    与其中的宏大叙事相比,其目地性又是那样的小。

    卢东升不明白其中的利害,但能看出,撰写者的深深忧虑。

    他花了一点时间,来消化这份材料背后的真正用意。

    当他基本上想通的时候,他看着刘清明的样子,已经完全变了。

    良久,他合上材料,郑重地放在茶几上。

    “这件事,真得如此必要吗?”

    刘清明点头:“时机只有一次,而且,我没有十足的把握。”

    卢东升沉吟道:“技术掌握在他们手里,会比较复杂 你虽然在材料里考虑到了这一点,但还想推进?”

    “他们为了获胜,会对政商界做出一些妥协。这也是我想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卢东升的指节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

    “你连这个都考虑进去了,不错。”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思路。

    “我现在感觉,有一些信心了。我想从两个方面,给你一些建议。”

    刘清明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和笔,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了倾听的姿势。

    卢东升很满意他的态度。

    “第一,我们目前做出了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并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姿态。在这次疫情中,更是广泛寻求国际合作,既没有封锁消息,也没有隐报瞒报。这会让你的计划,更加可信。”

    “你的整个计划,是建立在‘战略欺骗’的基础上。那么,一个开放、坦诚、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形象,就是最好的伪装。”

    刘清明飞快地记录着。

    卢东升继续说:“第二,这件事的关键,在其他地方。”

    “他们是《瓦森纳协定》的最大推手。但是,你要记住,欧盟和美国并不是一个整体,他们有自己的利益诉求。美国想要控制欧洲,同样也会让很多欧洲国家心生不满。”

    卢东升看着刘清明,一字一句地说道。

    “前提是,那是华夏真正需要的技术。”

    这几句话,与刘清明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

    但更加深刻和广泛。

    自己结合前世的经验,设计出了一个自以为天衣无缝的“大坑”。

    他只是从最纯粹、最顶层的政治视角,就瞬间洞穿了整个计划的本质,并且指出了那个最核心、最致命的要害。

    美国人不是傻子

    与其设计一个复杂的陷阱,不如坦坦荡荡施以阳谋。

    让他们自己去衡量,是严控呢还是推波助澜。

    毕竟这是一项还没有实践过的新技术。

    就连日本都不看好,美国人会不会目光一致地看到它真正的价值?

    这比自己之前的思路,要透彻太多,也高明太多。

    难怪岳母吴新蕊,会让他来向卢东升汇报。

    这位在卫生部长的位置上看似蹉跎了岁月的领导,其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远超自己的想象。

    “谢谢部长。”刘清明由衷地说道。

    “先别谢,”卢东升摆了摆手,“我还有个忠告。”

    “请您指示。”

    卢东升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你的构想虽然精妙,但并非不可解。我能看懂,国院的那些专家,也一定能看懂。”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不要耍小聪明。”

    这句话,让刘清明心头一凛。

    “把你的所有想法,包括你想挖坑埋人的这个‘战略欺骗’构想,原原本本地、一字不差地写出来。让更高层次的人,去帮你判断,帮你完善。”

    “你把自己想得太聪明,也小看了位于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你觉得是你在布局,焉知你不是别人棋盘上的一颗子?”

    刘清明感觉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

    他确实是这么想的。

    他想用一份包装过的技术报告,去“忽悠”专家组,引导他们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

    现在看来,这个想法何其幼稚。

    没有自己,前世的华夏依然势不可挡。

    自己那点重生带来的先知,在真正的国家智慧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送走刘清明,卢东升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很久。

    他坐在沙发上思索了片刻。

    接着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他拿起桌上的固定电话,拨出了一个号码。

    电话很快接通。

    “老夏,你们代表团的行程确定了吗?”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

    “怎么,你们卫生部也要参与进来?”

    卢东升靠在椅背上,淡淡地笑了。

    “我觉得,我们这次的防疫经验,会让他们很感兴趣。”

    “世卫组织也对我们的工作表示了赞赏。在这么大的疫情之下,我们没有出现社会动荡,和大规模的群体事件。”

    他停顿了一下,才缓缓说出最后一句。

    “这样的表现,你认为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嗯,有道理,我们会认真考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