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很快就到了315晚会的直播当晚。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晚会现场,台下的观众席一片“口罩海洋”,每个人都自觉地戴着口罩,保持着安全的社交距离。
晚会的主题也紧紧围绕着抗疫展开。
苏清璇作为揭露劣质防疫物资案件的记者,被台里选中,成为晚会的主持人之一。
聚光灯下,她穿着一身干练的白色西装,站在舞台中央,整个人都在发光。
这是她第一次登上如此盛大的全国直播晚会,但她的表现却沉稳得不像一个新人。
“……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时候,却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利欲熏心,将人民的生命安全视作儿戏,生产和销售大量不合格的防疫产品……”
她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演播大厅的每一个角落,也传进了千家万户的电视机里。
冷峻的声线,专业的措辞,将整个案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假冒伪劣产品对人体的巨大危害, 展现在全国人民的眼前。
当大屏幕上播放到,一些一线医护人员因为使用了不合格的防护产品,不幸被感染,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时,现场一片死寂。
随即,一股压抑的愤怒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电视机前无数的观众,拳头都攥紧了。
刘清明坐在观众席中,属于他精心安排的“气氛组”一员。
他戴着口罩,隐藏在人群里,静静地看着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妻子。
她就应该站在这样的地方。
专家问答环节开始。
苏清璇的表现更加游刃有余。
“王教授,现场有位观众想要提问。”
她话音刚落,一个中年男人便站了起来,他正是刘清明安排的人。
“专家你好,主持人你好。我想问的是,这些劣质口罩和消毒液,对我们普通人的身体到底有多大伤害?我们现在市场上买到的东西,还能相信吗?”
这个问题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极具代表性。
现场的观众纷纷点头,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台上的专家。
王教授接过话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地进行了解答。
紧接着,又有“观众”站起来提问。
“对于兴源公司这种无良企业,我们的法律会怎么制裁?相关责任人抓到了吗?”
“我们希望看到结果,而不是仅仅曝光就完事了!”
一个个问题,都精准地踩在了观众最关心的点上。
现场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反响异常热烈。
苏清璇巧妙地引导着现场的节奏,将一个个问题条理清晰地抛给相应的专业人士。
当听到兴源公司的所有相关责任人,都已经被刑事拘留,并由检察院提起公诉时,整个会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人们的脸上,露出了大快人心的表情。
刘清明也跟着众人一起鼓掌,但口罩下的他,没有任何表情。
他知道,这个案子最终的处理结果,并不会像群众期待的那么简单。
兴源公司背后那些股东,盘根错节,背景强大。
家里的老一辈或许有原则,讲规矩,但涉及到自己的子侄辈,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大义灭亲?
最多也就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训诫一番,做出一个认错的姿态,也就过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大规模的行动,越到深处,阻力越大的根本原因。
或许,再等上十几年,二十年。
等老一辈的人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成长起来,这种根深蒂固的阻力才会慢慢变小。
到那个时候,像“巡视组”这样的制度利剑出鞘,再配合上互联网的巨大监督力量,才能让更多的罪恶暴露在阳光之下。
他并不失望。
因为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很明确。
他要的,是让人民群众能用上合格的商品,是斩断伸向防疫物资的黑手。
如果不是兴源公司贪婪到无可救药,他甚至不会选择这种硬碰硬的方式。
这个结果,与他个人关系不大,层次也还远远不够。
但这并不代表,他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两个小时的晚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刘清明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后台的休息室里,静静地等着自己的妻子。
没多久,苏清璇推门进来,她还没来得及卸妆,脸上的兴奋和激动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这是她第一次主持如此大型的现场晚会,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她整个人都显得神采飞扬。
“我表现得怎么样?”她一进来就迫不及待地问,眼睛亮晶晶的,像是在等待夸奖的小孩。
刘清明自然不会扫她的兴,笑着迎上去。
“表现得太好了。”他由衷地赞叹,“我估计,经过今天晚上,你的大名就要传遍华夏大地,成为家喻户晓的女主持人了。”
苏清璇脸上的笑容一僵,随即垮了下来。
“啊?那不是很麻烦?”
“对啊,你现在是知名度很高的公众人物了,以后出门都得戴墨镜戴口罩,做好这个心理准备吧。”刘清明故意逗她。
苏清璇顿时一脸懊悔。
“那怎么办?多不自由啊。”
刘清明看她真急了,才笑着把她揽进怀里。
“其实没关系,你现在只是临时客串。等疫情过去,你开学了回到课堂,过个一两年,大家也就慢慢把你忘了。”
苏清璇这才松了口气。
“那就好,那还行。我才不要出名呢,麻烦死了。”
“你不觉得失落吗?多好的成名机会。”
苏清璇把头靠在他肩膀上,摇了摇头。
“不失落,我志不在此。”
刘清明抚摸着她的短发,低声说:“其实,出名也有出名的好处。”
“有什么好处啊,走在路上都要被人围观。”苏清璇嘟囔着。
“你名气大了,影响力就大了。以后再想找你麻烦的人,就得好好掂量掂量后果。”
苏清璇一下子安静下来,她抬起头,明白了丈夫话里的深意。
“所以,你这些天坚持接送我上下班,是担心我会有危险?”
“我不知道。”刘清明坦然道,“但我不想给任何人可乘之机。不管是那些居心叵测的,还是……想挖我墙角的。”
苏清璇被他最后一句话逗笑了,心里的那点担忧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甜蜜和安心。
她故意叹了口气。
“我现在,好像有点感觉到婚姻的窒息了。”
“晚了。”刘清明低头看着她,“你已经进来了。”
苏清璇踮起脚尖,在他唇上亲了一下。
“对呀,我都进来了,也没想过要出去呀。”
刘清明的心瞬间被填满。
他抱着她,轻声说:“说真的,等学校开学了,你就安心回学校待着。我还是天天接送你。”
“放心吧。”苏清璇说,“我已经接到通知了,学校很快就会复课。不过说真的,这些日子,我感觉主持这份工作也很有意义,和我以前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你以前以为,只是光鲜亮丽地站在台上,照着稿子念,是吧?”
“嗯。”苏清璇点点头,眼睛里重新燃起光芒,“我想,我以后想主持一档社会类的节目,真正去关注民生,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支持你。”刘清明毫不犹豫地说,“关注民生,为民发声,这应该成为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的理想。”
“这也是我最想做的节目。”苏清璇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那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315晚会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反响,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千层浪。
巨大的舆论压力,让某些原本还想暗中操作的人,不敢再过于嚣张。
兴源公司的案子,很快就开庭审理。
最终,公司的法人代表,谢语晴的亲弟弟谢鸿飞,作为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判决之所以会这么轻,是因为他在调查过程中,有重大的立功表现。
在正式服刑之前,谢语晴去探视了他一次。
隔着厚厚的玻璃,谢鸿飞看到姐姐,整个人都崩溃了,他痛哭流涕,不断地忏悔。
谢语晴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我今天来,并不是因为你最后放了小勇一马。”
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刀子,扎进谢鸿飞的心里。
“我只是想来告诉你,我当初有多爱你,现在就有多恨你。”
“我一直以为,我们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亲人。”
“谢鸿飞,我们完了。”
“从今天起,你不再是我的弟弟。”
说完,谢语晴站起身,转身就走,没有一丝留恋。
“姐!姐!我错了!我不是人!姐!”
谢鸿飞在里面疯狂地拍打着玻璃,跪倒在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谢语晴的脚步,有那么一瞬间的停顿。
一股无法言喻的悲哀涌上心头。
她没有回头,只是默默地抬手,擦掉脸上的泪水,然后加快脚步,快步离去。
除了谢鸿飞,兴源公司的其他股东,要么向纪委坦白,要么去公安局交代问题。
他们无一例外地声称,自己只是参股投资,并未参与公司的实际经营,对兴源公司的违法行为毫不知情。
只有龙少康和叶成梁,主动承认谢鸿飞的确与他们商量过,但他们错误地判断了形势,没有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现在追悔莫及,愿意接受组织上的一切处罚。
最终的处理结果是,龙少康被调离京城,外放他处。
叶成梁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处以高额罚金。
至此,这件轰动一时的劣质防疫物资案,算是正式划上了一个句号。
时间来到四月,春暖花开。
肆虐了许久的疫情,终于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每天新增的病例数字开始持续下降。
一些停课许久的大学,也开始陆续准备复课。
这其中,就包括苏清璇所在的传播学院。
四月五日,清明节。
这一天,是刘清明的二十六岁生日。
苏清璇没有让他出去应酬,两人就在京城的小家里,过了一个简单而温馨的生日。
两天后,也就是四月七号,刘清明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他正在办公室里整理一些关于基层防疫的资料,桌子上的办公电话突然响了起来。
刘清明立刻坐直了身体,接起电话。
“部长。”
电话那头,传来卢东升沉稳有力的声音。
“现在疫情有所放缓,国院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前往欧洲,进行《瓦森纳协定》的首轮磋商。代表团由外交部牵头,商业部、发改委等多部门组成。”
刘清明静静地听着,心里有些疑惑,不明白卢东升为什么会跟他说这些。
这似乎跟他所在的卫生部,风马牛不相及。
“你,作为卫生部的代表,加入其中。”
卢东升的下一句话,便如同一颗炸雷,在刘清明耳边轰然炸响。
“谈判地点在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出发时间是四月十号,你准备一下。”
刘清明整个人都呆住了,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去维也纳?
参与《瓦森纳协定》的磋商?
这……这怎么可能?
虽然他做梦都想亲自参与到这一重大的历史进程中去,但他从未想过,机会会以这样一种方式,如此突然地降临。
“部长,我……”他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能表示,“这太意外了,我完全没有想到。”
“你小子,少给我装蒜。”卢东升在电话里哼了一声,“国院信息指导小组,前段时间收到了一份材料,是以发改委体改办的名义递上去的。我一看那手笔,就知道是你小子干的。”
刘清明的心脏猛地一跳。
果然!
“好家伙,你是真敢想,也真敢干啊。”卢东升的声线里带着一丝赞许,“现在,我就想知道,你是不是也能干得成。”
巨大的狂喜和感激涌上心头。
他知道,这背后一定是卢东升为他争取来的。
硬是把他一个卫生系统的人,塞进一个以外交和商业为主的代表团里,这并不是刘清明的要求。
而是卢东升自己的主意。
当然,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我一定全力以赴!”刘清明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你的护照和签证,代表团会统一办理。”卢东升的交代很简洁,“去吧,我等着你凯旋。”
“谢谢部长!”
刘清明挂断电话,还保持着接听的姿势,整个人都有些恍惚。
手机里传来“嘟嘟”的忙音,将他的思绪拉回现实。
他低头看着手机,又抬头看看窗外的天空。
一个他亲手策划、本以为要徐徐图之的庞大计划,就因为这一通电话,被猛地推到了快车道上。
机会,就这样砸在了他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