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千禧年:官场之路从片警开始 > 第532章 别审核了,全是海水

第532章 别审核了,全是海水

    离出发只有短短三天。

    时间对于刘清明来说,一下子变得无比紧张。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出国任务,更是一个他亲手埋下伏笔,如今却被意外催熟的庞大计划。

    之前的一切都还停留在构想阶段,现在,他必须在三天内,将构想落地,做好万全的准备。

    他没有耽搁,简单收拾了一下办公室的桌面,抓起车钥匙就往外走。

    那辆黑色的普桑在停车场里静静地等待着。

    刘清明拉开车门,坐了进去,发动汽车。

    引擎发出一声低沉的轰鸣,他驾车驶出大院,汇入了京城的车流。

    目的地,外交部。

    这次的代表团,主要由外交部和发改委的人员组成。

    过去的外经贸委并入了发改委,许多国际经贸的职能,自然也就由发改委下属的部门来承担。

    刘清明驱车赶到时,时间刚刚好。

    他刚在指定的停车场停好车,就看到一行人从发改委的班车上下来,正准备走进外交部的大楼。

    为首的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气度沉稳,正是这次代表团的团长,发改委国际合作司的司长戴春林。

    而在戴春林身后,一个熟悉的身影让刘清明停下了脚步。

    丁奇。

    丁奇也几乎在同一时间看到了他,脸上露出了显而易见的惊讶。

    刘清明快步上前,主动伸出手。

    “戴司长,您好。”

    然后他转向丁奇,笑着打了声招呼。

    “丁处长。”

    戴春林有些疑惑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年轻人。

    刘清明立刻做了自我介绍。

    “戴司长,我叫刘清明,本来是咱们发改委产业司的。被借调到了全国防指工作,这次作为卫生部的代表,奉命加入代表团。”

    一听是发改委的同事,戴春林脸上的官方表情立刻变得热情起来。

    他用力地握了握刘清明的手。

    “哦!原来新加入的同志就是你呀!太好了,太好了!”

    戴春林上下打量着刘清明,满意地点点头。

    “我们正需要像你这样专业的同志补充进来。”

    刘清明谦虚地笑了笑。

    “戴司长过奖了。我现在是借调在全国防指,受卫生部委派,主要负责介绍咱们国家在疫情防治方面的工作和经验。”

    “那也不影响嘛!”戴春林毫不在意地一挥手,“都是为国家做贡献,不分彼此。”

    刘清明乐呵呵地答应下来,顺势加入到了这支队伍当中。

    原来他们也是刚到,正准备进去办理护照、签证,并和外交部的团队进行正式的工作对接。

    一行人刚走到门口,外交部欧洲司的司长郑亚伦就亲自迎了出来。

    郑亚伦是这次代表团的副团长,四十多岁的年纪,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显得文质彬彬,身上有着外交人员特有的干练气质。

    “戴司长,各位同志,欢迎欢迎。”

    郑亚伦将发改委一行人热情地引到一间宽敞的接待室。

    很快,就有工作人员进来,开始核对每个人的信息,登记资料,为他们集中办理出国手续。

    这个过程一丝不苟,效率很高。

    紧接着,郑亚伦亲自向所有代表团成员讲解外事纪律。

    这是所有公务人员出国前的必备程序。

    刘清明坐在下面,听得十分认真。

    “……我们出了国门,一言一行代表的就不再是个人,而是华夏的国家形象。所以,同志们务必要注意,绝不能做出任何有损国格、人格的举动。”

    “在异国他乡,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严格遵守当地国的法律法规。”

    “最重要的一点,是组织纪律。任何人不得擅自脱离队伍,不得私下会见外籍人士,所有个人行动都必须提前报备,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

    “服装要统一,行为要得体……”

    一条条规定,细致入微。

    刘清明听着这些,感觉十分新鲜。

    这些规矩的核心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要把集体主义和国家荣誉感刻在骨子里。

    纪律培训之后,是更具实践性的环节。

    西方礼仪和基本交际行为培训。

    一位穿着得体的年轻女士走了进来,她仪态优雅,举手投足间都透着一股专业的范儿。

    她开始讲解最基础的餐桌礼仪。

    “西餐的餐具摆放是有讲究的,刀在右,叉在左。用餐时,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刘清明一丝不苟地在她的指导下,练习着如何正确地使用刀叉,如何将餐巾优雅地摆放在腿上,以及用餐时不能发出声音等等细节。

    其实这些东西,他前世早就烂熟于心,甚至比这位指导老师懂得更多。

    但在外交部这位小姐姐温柔的凝视和细心的指导下,他还是装作一个初学者,学得异常认真。

    学习的过程很愉快。

    培训结束时,两人很自然地交换了名片。

    刘清明这才知道,这位小姐姐名叫许凝,是外交部的随行翻译,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

    她也是这次代表团中,专门指定给发改委这个小团队的陪同翻译之一。

    所有的前期准备程序全部走完,天色已经不早。

    团长戴春林和副团长郑亚伦站在一起,正式宣布。

    “赴欧对话代表团,从现在起,正式成立!”

    “所有团员,于四月十日上午九点,在外交部大楼前集合,统一乘坐大巴前往机场。”

    “大家还有一天半的时间,处理好手头上的工作,做好交接。”

    “团员的护照、签证以及机票,全部由团里统一保管,出发前再分发到个人手上。”

    “现在,解散!大家自由活动。”

    人群随即散开。

    刘清明悄悄跟丁奇使了个眼色,两人心照不宣地退了出来。

    坐上刘清明那辆普桑,丁奇的脸上写满了羡慕。

    “你小子可以啊,这才进部委多久,都配上专车了?”

    刘清明发动汽车,笑着解释。

    “这是全国防指的待遇,临时性的,跟发改委可没关系。”

    他看了丁奇一眼。

    “你现在都是处长了,离配车也就差两级,很快的。”

    丁奇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哪有那么简单。部委里,到了处级以上,想再往上走,就不是熬资历能解决的问题了。”

    “得有关系,得有背景,还得正好有位子空出来。一个萝卜一个坑,多少人盯着呢,竞争太激烈了。”

    他靠在椅背上,有些感慨。

    “最稳妥的办法,还是下到地方去干几年,做出点成绩,再回来。不然的话,在部里,运气不好,最多也就是混个司局级调研员,解决个待遇问题,没什么意思。”

    刘清明点点头,这些道理他都懂。

    “对了,综合司最后怎么还是选了你参加这次代表团?”

    丁奇看了他一眼,眼神有些复杂。

    “还能因为什么?不就是你小子搞出来的那份材料。”

    “那份材料交到国院信息化领导小组之后,据说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领导非常重视,立刻就组织了专家进行论证。”

    “我听说,论证会开得异常激烈,支持和反对的意见几乎是一半对一半,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还是上面的大领导亲自拍了板。”

    丁奇模仿着领导的口气。

    “既然有五成的可能性,那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试一试!”

    “就这样,这事就定了下来。然后,就把我这个递材料的给选上了。”

    丁奇摊了摊手。

    “我本来是想推掉的,想让你去。毕竟这事是你一手策划的,你去最合适。”

    “没想到,老何那边告诉我,你小子路子更野,直接从卫生部那边搞到了名额。”

    “那我还能说什么?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正好,我还没出过国,跟着去见识见识,也挺好的。”

    刘清明心里一阵感动。

    “我也没想到,卢部长会为了这事,亲自帮我要来一个名额。早知道这么顺利,我当初就该多做点准备了。”

    丁奇拍了拍他的肩膀。

    “所以说,这事你可得用心。做好了,咱哥俩的前途,都不可限量。”

    刘清明郑重地点头。

    “放心,我当初找你,就是为了这一天。”

    车子一路行驶,很快就回到了发改委的大院。

    刘清明搭着丁奇在车库里下了车,两人分道扬镳。

    他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产业司所在的大楼。

    上了二楼,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机械处的办公区。

    他先敲响了处长高峰的办公室门。

    “请进。”

    刘清明推门进去。

    高峰正埋头在一堆文件里,抬头看到是他,有些意外。

    “小刘?你不是在防指那边吗?怎么有空回来了?”

    “高处,我回来跟您汇报一下工作。”

    刘清明恭敬地站在办公桌前。

    这个态度,让高峰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

    刘清明现在虽然被借调在外,但对自己这个原单位的部门一把手,依然保持着足够的尊敬。

    这说明对方是个懂规矩、知进退的人。

    跟这样的人相处,自然会轻松很多。

    不像那些刚毕业的愣头青,或者仗着有点背景的世家子弟,不知道天高地厚,还得自己花心思去敲打调教,他哪有那个闲心。

    既然对方守规矩,高峰自然也不会端着架子。

    他从抽屉里摸出一包“华子”,抽出一根扔给刘清明。

    “来,抽一根。”

    刘清明接了过来。

    他其实没什么烟瘾,但身在官场,很多时候身不由己。

    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年代,禁烟令还远没有那么严格,办公室里吞云吐雾是常态。

    同事,特别是上级递过来的烟,你要是不接不抽,那就是不给面子,是情商低的表现。

    他不想因为这点小事,给自己平白无故地树敌。

    烟一点上,办公室里的气氛就更加融洽了。

    话也就好说了。

    当高峰听到刘清明居然被选入了赴欧谈判的代表团时,惊讶得合不拢嘴。

    “真的假的?你可以啊!”

    这个名额有多金贵,他心里一清二楚。

    整个发改委的团队,都是以国际司为主导的,其他业务司局,想挤进去一个名额都难如登天。

    他们产业司作为这次谈判涉及到的主要业务部门,最后也才争取到了两个宝贵的名额,机械处更是一个都没有。

    高峰的心里,不禁泛起一丝羡慕。

    这年头,能公费出国,可是一件相当拉风的事情。

    不说别的,光是能免税带几件时髦的进口家电回来,就能在亲戚朋友面前好好露上一回脸了。

    不过,羡慕归羡慕,他表面上还是热情地向刘清明表示了祝贺。

    “刘处啊,你这运气可真好。虽然你是代表卫生部去的,但不管怎么说,你也是咱们机械处的人。出去以后,好好干,给咱们处争光!”

    “我记住了,一定好好干。”刘清明态度诚恳。

    高峰满意地点点头,又提了一句。

    “对了,宁远省那边,最近也调整了策略。我听说,他们的重点还是放在了那家德国公司上。这次你去欧洲,要是有机会,可以帮他们把把关。”

    刘清明心领神会。

    “明白,高处,我到时候会跟他们联系一下的。”

    “行。那接下来的工作,就等你从欧洲回来,咱们再细谈。”高峰说。

    刘清明顺势说道:“嗯,我回来以后,想去东三省那边转一转,实地看一看他们那边的真实情况。”

    “可以。”高峰很痛快地答应了,“不过时间不能太久。咱们处里太忙了,你不在的这些日子,你分管的那摊子事,我都得先接过来。你总不能老让我替你干活吧?”

    刘清明立刻笑着接话。

    “辛苦高处了,这样吧,这次出国,您看看有什么需求,不妨跟我说说。”

    高峰搓了搓手,有些不好意思。

    “那多不好意思?”

    “这有什么。”刘清明一脸真诚,“反正我自己也没什么特别想买的,外汇额度放着也是放着。高处您就当帮我一个忙,消化消化。嫂子那边要是有什么想买的,您也可以告诉我。”

    高峰嘿嘿一笑,不再客气。

    “那我就不客气了啊。”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早就准备好的清单,递给刘清明。

    刘清明接过来,看也不看,直接折好放进口袋。

    “行,我明白了。那我就不打扰高处工作了,先出去了。”

    从高峰办公室出来,刘清明回到了自己那间小小的办公室。

    他先从柜子里拿出信纸,铺在桌上,提笔开始列出自己需要紧急调阅的资料清单。

    这些都是跟《瓦森纳协定》相关的背景材料,以及欧洲主要工业国家的技术现状分析。

    房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

    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男子推门进来,站得笔直。

    “刘处,您好,我叫陈默,是分到您这组的。”

    刘清明抬起头。

    “小陈是吧,来得正好,帮我个忙。”

    “您吩咐。”陈默立刻应道。

    刘清明把自己刚刚列好的单子交给他。

    “去一趟档案室,帮我把这些资料都找出来。跟他们说一下,我要得急,请他们速度快一点。”

    陈默接过单子,看了一眼,赶紧答应下来,转身快步离去。

    刘清明打开桌上的电脑,开始搜索一些公开的信息。

    同时,他拿出手机,翻出一个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很快接通。

    “喂,老胡。”

    “我。”

    “你现在说话方便吗?你们老板,什么时候有空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