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青楼萌妹到乞儿国风主 > 第155章续2 风临朝堂,磐石铿锵

第155章续2 风临朝堂,磐石铿锵

    鸿胪寺的快马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整个乞儿国权力中心。未来三日,京城表面依旧繁华喧嚣,车水马龙,贩夫走卒吆喝声不绝,但在这太平景象之下,一股无形的暗流已然开始涌动。各方势力的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在了即将抵达的大唐使团,以及凤仪宫那位态度尚不明朗的皇后身上。

    萧景琰当夜便秘密召见了宰相林文正、兵部尚书霍刚、户部尚书钱有道等几位心腹重臣,于御书房密议至深夜。烛火摇曳,映照着几张凝重而坚定的面孔。毛草灵虽未亲临,但她的分析与建议,通过萧景琰之口,成为了此次应对策略的核心基调。

    “皇后的意思,亦是朕的意思。”萧景琰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过几位股肱之臣,“乞儿国,绝无可能放皇后离去。此番应对,一要稳内,二要慑外。诸位爱卿,当与朕和皇后同心同德。”

    林文正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率先躬身道:“老臣谨遵陛下、娘娘懿旨。皇后娘娘贤德,泽被苍生,乃我乞儿国之幸。臣等必竭力维护,绝不容外人觊觎!”

    霍刚声如洪钟,带着军人特有的悍勇:“陛下放心!我乞儿国将士,只认陛下与皇后!若有人敢行逼迫之事,末将第一个不答应!边军已得密令,加强巡防,以防不测!”

    钱有道则捻着胡须,精明算计:“示之以强,诱之以利。娘娘此策甚妙。我户部已准备好相关数据,定让那大唐使团看看,我乞儿国如今之富庶,绝非虚言!至于榷场、关税之事,臣会把握分寸,既显我大国气度,亦不损我国根本。”

    帝心臣意,在此刻高度统一。一张应对大唐使团的无形大网,在夜色中悄然织就。

    与此同时,凤仪宫内亦非风平浪静。

    毛草灵端坐于书案后,面前摊开的并非账册或奏章,而是一幅精细的乞儿国舆图,旁边还放着几本她这十年来亲手整理、关于国内民生、经济、军备的纪要。她在复盘,在梳理,要将这个国家十年来的蜕变与成就,烂熟于心。

    锦书悄无声息地进来,奉上一盏新沏的云雾茶,低声道:“娘娘,打听清楚了。那位安国公世子李明轩,年方二十有五,是安国公嫡长子,据说文武双全,在京中颇有才名。其父安国公李弼,当年……曾与毛大将军,也就是您名义上的父亲,同殿为臣,据说私交尚可。毛本家出事时,安国公曾上疏求情,但未能挽回。”

    毛草灵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毛大将军……这具身体名义上的父亲,一个在她记忆中早已模糊不清的影子。原来还有这层关系。那么,大唐皇帝派李明轩前来,是打感情牌?还是想利用这层旧谊,更容易接近和说服她?

    “此外,”锦书的声音压得更低,“奴婢安排在几位太妃和王爷府外的眼线回报,这几日,承恩公府(萧景琰一位叔父)、淑太妃(先帝宠妃,育有成年皇子)以及几位素日与娘娘不甚亲近的宗室,府中皆有异动,暗中联络,似在密议什么。”

    毛草灵唇角勾起一抹冷意。果然,都坐不住了。承恩公一向自恃皇叔身份,对萧景琰重用她这个“外来”皇后颇有微词;淑太妃则因其子未能得宠而心怀怨望。这些人,怕是巴不得她这皇后之位动摇,好从中渔利。

    “继续盯着,不必打草惊蛇。”毛草灵淡淡道,“跳得越高,摔得越惨。本宫倒要看看,他们能玩出什么花样。”

    她放下笔,端起茶盏,氤氲的热气模糊了她沉静的面容。内忧外患,从来都是相辅相成。唯有以绝对的实力和坚定的姿态,才能将这些魑魅魍魉一并震慑。

    次日,毛草灵如常处理宫务,召见命妇,过问太子、公主的学业,一切井然有序,仿佛那即将到来的风暴与她无关。她甚至还抽空去了一趟皇家农苑,查看新引进的稻种长势,与老农交谈,询问灌溉与施肥情况。她从容淡定的姿态,如同定海神针,让原本有些惶惑的宫人和部分朝臣渐渐安下心来。

    然而,暗处的涌动并未停歇。关于皇后可能归唐的流言,在别有用心者的推波助澜下,版本越来越多,甚至传出“皇后已暗中收拾细软”、“与陛下因去留之事发生争执”等荒谬言论。这些流言虽未敢传到毛草灵和萧景琰耳中,却在底层官员和市井间悄然传播,试图制造恐慌与不确定性。

    时间在一种表面的平静与内里的紧绷中,倏忽而过。

    第三日,辰时刚过,阳光刺破云层,洒在巍峨的京城城楼之上。旌旗招展,甲胄鲜明。以鸿胪寺卿为首的接待官员,早已列队于城门之外,静候大唐使团的到来。

    巳时正,远处尘头扬起,蹄声如雷。一支规模庞大、仪仗煊赫的队伍,缓缓出现在官道尽头。龙旗凤幡,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天朝上国的威仪。

    队伍行至城门前,缓缓停下。为首一辆华贵的四驾马车车帘掀开,两名身着大唐一品、二品官服的中年男子先后下车。

    正使周文渊,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三缕长须,眼神温润中透着精明,一举一动皆符合礼制,不愧为执掌礼部的老成之人。他微笑着与迎上来的鸿胪寺卿见礼,言辞得体,风度翩翩。

    而紧随其后的副使李明轩,则瞬间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他身姿挺拔,面容俊朗,剑眉星目,虽穿着庄重的官服,却难掩一股世家子弟的贵气与年轻官员的锐气。他的目光看似平和,但在与鸿胪寺卿客套时,却不着痕迹地扫过城门内外,扫过那些肃立的乞儿国官员与军士,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与……或许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周尚书,李世子,一路辛苦!陛下与皇后娘娘已在宫中备下盛宴,为二位及使团诸位接风洗尘。”鸿胪寺卿笑容可掬,依礼相迎。

    “有劳贵国盛情。”周文渊拱手还礼,笑容和煦,“能代表大唐,再见永寿公主凤颜,实乃文渊之幸。”他刻意用了“永寿公主”这个旧称,其意不言自明。

    李明轩亦随之行礼,声音清越:“有劳大人。”他的目光在与鸿胪寺卿对视时,微微停顿了一瞬,似乎想从对方脸上看出些什么。

    使团被隆重迎入京城,安置在专门接待外国贵宾的国宾苑。沿途所见,街道整洁,商铺林立,百姓衣着光鲜,面色红润,秩序井然,一派繁荣景象。周文渊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暗暗吃惊。这乞儿国都城之富庶安定,远超他出使前的预估。李明轩则默默观察着一切,俊朗的眉宇间,若有所思。

    当日下午,未时三刻,乞儿国皇宫,太极殿。

    钟鼓齐鸣,百官肃立。萧景琰高坐于九龙金漆宝座之上,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着玄色十二章纹龙袍,威仪天成。而在他龙椅之侧,稍前半步的位置,同样设有一张略小、却同样华贵非常的凤座。毛草灵端坐其上,身着正式皇后朝服,头戴九龙四凤冠,珠翠环绕,雍容华贵,凤眸开阖之间,威仪自生,与萧景琰并肩,接受百官朝拜。

    “宣,大唐使臣觐见——”内侍高昂的唱喏声,响彻大殿。

    在百官瞩目之下,周文渊与李明轩手持节杖,步履沉稳,一步步走入这庄严肃穆的大殿。两人依礼参拜,口称:“大唐使臣周文渊(李明轩),参见乞儿国皇帝陛下,皇后娘娘!”

    “贵使远来辛苦,平身。”萧景琰声音洪亮,带着帝王的威严。

    “谢陛下。”

    周文渊起身,目光快速扫过龙椅上的萧景琰,随即落在了他身旁那位风华绝代的皇后身上。只一眼,他心中便是一凛。这位传说中的“永寿公主”,气质高贵,仪态万方,眉宇间那份沉静与威势,绝非寻常深宫妇人所能拥有,更与他想象中那个可能需要“拯救”的替身公主截然不同。

    李明轩亦在起身的瞬间,抬眸望向凤座。当他的目光触及毛草灵那张既熟悉又陌生的绝美面容时,身体几不可察地微微一僵。记忆深处某个模糊的、哭泣的小女孩身影,与眼前这位母仪天下、光芒四射的皇后渐渐重叠,却又显得如此遥远和不真实。他迅速垂下眼帘,掩去眸中翻涌的复杂情绪。

    “周尚书,李世子,不知大唐皇帝陛下遣二位前来,所为何事?”萧景琰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压力。

    周文渊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绸缎,双手高举过顶,朗声道:“外臣奉我大唐皇帝陛下之命,特来宣读国书!”

    整个太极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卷国书之上。一些心怀叵测的宗室大臣,如承恩公,眼中甚至闪过一丝期待的光芒。

    “念。”萧景琰吐出一个字。

    周文渊展开国书,清了清嗓子,用清晰而庄重的声音宣读起来。国书前半部分,无非是些客套寒暄,回顾两国友好,赞扬乞儿国在萧景琰治理下的发展。然而,到了后半部分,重点终于出现:

    “……忆昔永寿,朕之爱女,为固邦交,远适贵国,倏忽十载。朕心念之,常萦梦寐。今十年之期已至,特遣使臣,备厚礼,迎归永寿,以慰朕心,以全父女之情。归唐之后,当册封为国后夫人,位同副后,享无上尊荣,以酬其十年远嫁之功……”

    “国后夫人”四个字,如同惊雷,在大殿中炸响!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正式的、来自大唐皇帝的迎归要求被当众宣读时,依旧在百官心中掀起了巨浪。不少人脸色微变,下意识地偷眼去看凤座上的皇后。

    承恩公等人更是难掩脸上的一丝喜色,仿佛已经看到了皇后离去后,权力格局重新洗牌的景象。

    周文渊宣读完毕,将国书恭敬呈上,由内侍转呈御前。他退后一步,躬身道:“陛下,娘娘,我皇思女心切,情真意切。且国后夫人之尊,仅在皇后之下,荣宠至极。望陛下、娘娘体恤我皇爱女之心,允准永寿公主归国,以续天伦。”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瞬间压向了御座之上的帝后二人。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萧景琰面色沉静,并未立刻表态,而是微微侧首,看向身旁的毛草灵。这个细微的动作,无疑是在告诉所有人,皇后的态度,至关重要。

    这一刻,满殿文武,大唐使臣,乃至那些隐藏在暗处的目光,全都死死地盯住了毛草灵。

    毛草灵迎着这无数道含义各异的目光,缓缓地,从凤座上站了起来。

    她身姿挺拔,如同傲雪寒梅,凤冠之下的面容平静无波,唯有那双眸子,清澈、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她并未去看周文渊,也未去看那些心怀期待的宗室,她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御阶之下,那些面露忧色的忠心大臣身上,如林文正、霍刚等人,给予他们一个安心的眼神。随后,她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皇后应有的威仪,最终,落在了大唐副使李明轩的脸上。

    李明轩感受到她的目光,身体不易察觉地绷紧,垂在身侧的手微微握拳。

    毛草灵却只是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便移开目光,最终定格在正使周文渊身上。

    她开口了,声音并不高昂,却清越如玉磬,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入大殿每一个角落:

    “周尚书,李世子。”她先是对使臣微微颔首,礼数周全,“大唐皇帝陛下厚爱,遣使远来,本宫心领。”

    她顿了顿,语气依旧平和,却陡然转强:“然,国书所言‘永寿公主’,乃十年前旧事。十年光阴,沧海桑田。本宫自踏入乞儿国之日起,承蒙陛下不弃,立为中宫,执掌凤印,至今已逾十载。”

    她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宝剑,扫过大殿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这十年来,本宫与陛下同心同德,共理朝政,亲眼见证乞儿国由弱转强,百姓由贫转富!本宫在此,有相濡以沫的夫君,有承欢膝下的儿女,有呕心沥血经营的国政,有万千爱戴本宫的子民!”

    她的声音逐渐高昂,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与情感:

    “乞儿国,早已是本宫的血肉,是本宫的根!本宫之心,早已与陛下、与儿女、与这乞儿国的山河百姓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她猛地转身,面向萧景琰,深深一礼,声音铿锵如金石交击:

    “陛下!臣妾毛草灵,生是乞儿国人,死是乞儿国魂!此心此志,天地可鉴,神鬼共知!莫说‘国后夫人’,便是将整个大唐江山放在臣妾面前,臣妾也绝不背弃陛下,背弃乞儿国!”

    言罢,她直起身,再次面向大殿众人,凤眸含威,声音传遍四方:

    “故,大唐皇帝陛下之美意,本宫心领,但恕难从命!本宫,绝不离开乞儿国!”

    “绝不离开”四个字,如同惊涛骇浪,拍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整个太极殿,陷入了一片死寂。

    落针可闻。

    周文渊脸上的笑容彻底僵住,他预料过会被拒绝,却没想到这位皇后的态度如此坚决,如此不留余地,如此……霸气凛然!

    李明轩猛地抬头,看向御阶之上那个光芒万丈、斩钉截铁的女子,眼中充满了震惊、难以置信,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失落与恍然。

    而那些原本心怀期待的承恩公等人,则如同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皇后这番表态,不仅断绝了大唐的念想,更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再次宣告了她无可动摇的地位!他们所有的算计,在这一刻,都显得如此可笑和不堪一击!

    萧景琰看着身旁妻子坚定无畏的身影,听着她那掷地有声的誓言,胸腔中被巨大的感动与自豪填满。他站起身,走到她身边,与她并肩而立,握住她的手,面向众人,帝后的威仪融为一体,如同不可逾越的山岳。

    他目光如电,扫过周文渊与李明轩,声音带着帝王的决断:

    “皇后的意思,便是朕的意思!亦是整个乞儿国的意思!”

    “大唐皇帝若念及父女之情,朕与皇后自当以礼相待,永结盟好。但若欲以此事,离间朕与皇后,动摇我国本……”

    他话语一顿,一股凌厉的杀气弥漫大殿,连久经沙场的霍刚都感到心悸。

    “……那就休怪朕,不顾两国邦交了!”

    帝后同心,其利断金!

    这一刻,任何言语都显得苍白。毛草灵用她的铿锵誓言,萧景琰用他的绝对支持,向大唐,向国内所有心怀不轨者,宣告了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毛草灵,是乞儿国无可替代的皇后!她的归属,唯有此地!

    凤临朝堂,磐石铿锵,尘埃落定!

    周文渊面色变幻数次,最终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躬身道:“外臣……明白了。陛下、娘娘伉俪情深,实乃乞儿国之福。外臣定将陛下与娘娘之意,如实禀报我皇。”

    李明轩亦随之躬身,垂下的眼帘,掩住了眸中所有的惊涛骇浪。

    朝会在一片微妙而震撼的气氛中结束。

    毛草灵与萧景琰携手步出太极殿,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如同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灵儿,辛苦了。”萧景琰低声道,紧握着她的手。

    毛草灵回以一笑,凤眸中光华流转:“为了我们的家,值得。”

    第一场交锋,她以最直接、最坚定的方式,赢得了彻底的胜利。然而,她知道,这或许仅仅是个开始。大唐使团不会立刻离去,国内的暗流也不会轻易平息。

    但,那又如何?

    凤心已定,磐石无转。前路纵有风雨,她亦将凤翼展翅,护佑她的国,她的家。

    ---

    第155章 续二 完

    下一章预告:朝堂表态震慑内外,但大唐使团并未立即离开。副使李明轩请求私下觐见皇后,意欲何为?他是否会提及过往?毛草灵又将如何应对这份来自“故国”的复杂交集?与此同时,承恩公等人遭受重挫后,是否会铤而走险?新的波澜,正在酝酿之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