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唐末从军行 > 第609章 东南混战

第609章 东南混战

    中原之地,那是风云变幻,而陈从进直到七月底,八月初的时候,才回返幽州。

    到了幽州后,前后脚的功夫,渤海王玮荣就派了使者过来。

    使者很显然,是快马加鞭的赶赴幽州,而听完使者的话后,这次,陈从进觉得,应该是渤海国相拿的主意。

    毕竟,就玮荣的表现,实在是有负这些年,他在渤海宣传出明君的模样。

    渤海国相乌炤度的意思,是军队可以迁移过去,家眷也一并迁移,甚至武清郡王若是觉得军队不足,渤海国中可以再咬咬牙,多派遣两万人,以供郡王差遣。

    同时,每年的上供,钱帛总价三十万贯,粮米数量也可以增加,渤海良田万顷,产粮丰厚,每年可以加供粮米八十万石。

    但乌炤度直言,安东都护府旧地,如今百姓多为渤海之民,轻易换主,恐怕会出现动乱,同时,失去了八州之地,渤海产粮数量必然锐减。

    而且,乌炤度又站在陈从进的立场上,为其考虑,言,营州新复,其地尚且人丁不足,又多是新附之民,人心未稳。

    若骤得安东故地,数十万渤海之民,又该如何治理,且如此一来,国中必然怨气顿生,动乱不止。

    乌炤度直言,郡王想要的,是渤海能持援安稳提供钱粮,让郡王南征时,没有后顾之忧,若是渤海动乱不止,郡王非但没有得到一个稳固的后方,反而背上了一个沉重无比的包袱。

    反观安东都护府旧地,那里的百姓世代居住于此,早已习惯了渤海的法度与治理,而安东八州,在渤海的治下,可以作为郡王稳固的后方基地,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粮草,兵源和财富。

    乌炤度这番话,层层递进,看起来全是站在陈从进的立场上,但陈从进知道,这个乌炤度比渤海王玮荣强的多。

    钱,粮,军队,这些都是一个广袤的地盘可以持续产出的,而失去了安东八州之地,渤海国就相当于永久的失去这一切。

    陈从进随后召见萧郗,陶师琯,韩公望等一干藩府文吏,陈从进询问,若是全盘接受安东故地,以幽州藩府的官员体系,能否执行下去。

    萧郗迟疑良久后,点点头道:“以大军压镇,并派遣官员百余人,想来应该能控制其地,但是安东故地,多为渤海旧民,恐怕渤海在心怀旧怨的情况下,还是会生出动乱。”

    安东都护府,在开始成立时,规模是极大的,在灭亡高句丽后,国朝在其原辖区域设置了四十二个州,随后因边疆形势变化,治所多次迁移,但下辖州的数目也在持续的缩减。

    直到大中年间,撤安东都护府时,已只剩下八州之地,(大体位置在如今的沈阳,抚顺,辽阳到大连的区域。)

    陈从进其下的官员,大体上还是希望陈从进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中原上,对于渤海国,只要能年年供奉钱粮即可,对于安东故地,就是强行吃下了,其产出也未必能比渤海国给的钱粮多。

    不是说此时吃不下,硬吃也是可以的,但如此一来,渤海国内肯定会产生异心的。

    陈从进思来想去,觉得众人建议的有道理,现在让一步又何妨,等时机成熟,他直接就吞并了整个渤海。

    于是,陈从进同意了乌炤度的请求,加大了钱粮上供比例,并再迁移两万渤海军卒及其家眷,同时,陈从进授意萧郗等人,遴选官吏百人,充任渤海三省六部的副官,在全方面的监察,控制渤海朝堂。

    …………

    而就在陈从进回返幽州时,东南之地,那是此起彼伏,混战不休,其混乱程度,着实令人咋舌。

    首先是孙儒应朱温之请,大举出兵攻打泗洲,而就在孙儒前脚一动,占据宣州的杨行密,便动手了。

    因为孙儒要用兵,所以抽调了驻守南面的大将马殷,刘建锋,张诘等人,而趁这个机会,杨行密果断出兵,攻打常州,润州,试图夺取孙儒在长江以南之地。

    同时,董昌亦命钱谬及其弟钱銶,进攻归附孙儒的苏州刺史徐约。

    徐约此人的经历也是很丰富的,果然,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机遇。

    而徐约也是一样,早年间,徐约也是家徒四壁,穷困潦倒之民,直到跟随黄巢,干起了造反的大事后,人生的机遇才到了他的身上。

    俗话说的好,想当官,受招安,徐约也是一样,在黄巢兵败后,徐约带兵投降朝廷,担任了淮南的六合镇将。

    在僖宗光启三年,徐约带兵渡江,以六合镇遏使的身份攻克苏州,驱逐原刺史张雄,控制了苏州,自立为苏州刺史。

    不过,也许是东南之地的习俗,徐约的统治和董昌有异曲同工之妙,董昌搞了个感恩都,还在手臂上刺字,而徐约也是一样,搞了个效节都,同样是刺字,不过不是在手臂上,而是在胸口上。

    钱谬攻势极快,在野战中,一战而破徐约所部,徐约寄予厚望的效节都不堪一击,完全没有同名的银枪效节都能打。

    徐约兵败后,困守苏州,但徐约显然是错误估计了自己在苏州的民望以及军心,仅仅是围城三日后,苏州城中,便爆发了民变。

    民变一起,徐约被抓,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斩首,而首级送往城外钱谬处。

    在得到钱谬保证秋毫无犯的诺言后,苏州城门大开,迎接钱谬入城,苏州之地,尽入钱谬之手。

    而另一边,杨行密也迅速攻下了常,润二州,孙儒治理地方,那是横征暴敛,民变四起,在杨行密攻入常润二州时,其顺利的就像天命之子一样。

    所过之处,箪食壶浆,土寇流民争相入伍,为杨行密带路,常润二州那打的太过轻松。

    而在轻易夺取二州后,杨行密却把目光投向了苏州之地,杨钱二人,为了苏州之地,再度爆发了战事。

    孙儒势力刚被驱离长江以南,钱谬和杨行密那点仅存的默契,直接就荡然无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