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唐末从军行 > 第614章 平卢之变

第614章 平卢之变

    说起来,陈大帅如今真是个大忙人,过完年后,先忙着科举考试的大事,科举一结束,便急匆匆的带着兵马,大张旗鼓的巡视北疆。

    先后摆平奚人,契丹,以及渤海国,车马劳顿了一圈后,又马不停蹄的南下,和王镕会面。

    和王镕的会面,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王镕的本性,其实没有太大的政治野心,他本人从未有过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他更多的只是希望能维持住王家的富贵。

    因此,在古寺会面结束后,王镕在军帐里,看着众将商议,没有一个人有信心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

    既然不能战,那就只能和了,顺服也就成了应有之意。

    王镕屈服了,陈从进是趁热打铁,当即下令,调成德步军两万六千余众,连同大将崔文定,符习,史嗣本等成德军将,悉数迁移出镇。

    成德的军队编制和幽州军有些许不同,一军的编制是八千人,两万六千人共由三个编制组成,对于成德军号,陈从进并未加以改变,依旧按原惯例称呼,也就是选锋,选锐,选武三军。

    陈从进将三支成德军分散驻防,不让其聚集在一处,崔文定驻卫州,符习驻澶州,史嗣本驻德州,整体布防是沿着黄河以北所进行的。

    军队是重中之重,为了减轻成德镇中的反抗情绪,陈从进叫停了藩府中准备向成德派遣都按察,都防御,都转运等使的举动。

    陈从进只是将卢龙监军使田文灿派到成德去当监军使,同时又密令缉事都刘小乙趁这个机会,全力渗透成德境内大小官员。

    本来成德也有监军使,但是李克用以朝廷的名义,下令诛杀宦官后,成德军将纷纷表示自己是最听朝廷的命令,因此,直接将那个摆设监军给杀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大聪明给李克用出的主意,诛杀各镇监军使,当然,也有可能是李克用因为田令孜,而对宦官深恶痛绝,所以下了这个命令,但不管怎么说,大批监军使被杀,这也让朝廷对地方的影响力,一跌再跌。

    而如今田文灿在幽州,已经没什么用处,而且田文灿对陈从进救下自己一命,那是感恩戴德,正好可以派去成德,明面上看着王镕。

    至于说田文灿去了成德,会不会步上一任倒霉蛋的后尘,那得看田文灿是谁派过去的。

    至龙纪元年,十月中旬,成德镇选锋,选锐,选武三军,正式启行,离开成德镇,按照命令,奔赴魏博,义昌等边地,沿黄河布防。

    走到这一步,也代表着河北之地,在军事上,陈从进已经彻底达成一统,他可以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南方的攻势上。

    为了应对接下来的战事,陈从进下令,在从幽州至魏博沿途城镇中,设立仓城,进行粮草储备。

    而幽州到魏博的沿途中,很多城市里,以前就设立过仓城,陈从进的命令,是要将这些仓城进行统一的调动,指挥,同时,没有的地方要新建,原有的,要修复,清点,以及补充。

    所以,陈从进专设仓储转运使,直接和负责钱粮事宜的支度使陶师琯进行配合,全力以赴供应前方的粮草。

    大规模,持续性的战事,马上就要开始了,陈从进在心中,已经制定好预案了,在明年开春,便大举南下,进攻朱温,全力夺取中原之地。

    ………………

    而就在陈从进全力做着南侵的准备时,南方的情况,已经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是平卢节度使王敬武死了,具体怎么死的,陈从进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来说是自然死亡,不是因为兵变之类的事。

    可以说,老于任上,那王敬武已经是超过了大唐大部分的节度使同僚,而王敬武死后,平卢牙军拥戴年仅十六岁的王师范继任平卢节度使留后。

    说来也巧,王师范和王镕的年龄很接近,都是十几岁就当上了一镇节度使,当然,这人家投胎投的好,也是一个本事,羡慕不来的。

    不过,在王师范继位后,棣州刺史张蟾认为其年少,且王敬武也是驱逐安师儒上台的,而王敬武上台也就六年时间。

    张蟾觉得,自己也未必不能夺权上位,于是,张蟾灵机一动,走了和原时空不同的路子。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张蟾依然是看不起王师范,拒绝承认王师范为平卢节度使,反而请求朝廷另派节度使。

    而那个时候的唐昭宗,刚刚继位,正是雄心壮志,要重整大唐河山的时候,见平卢镇有人相邀,唐昭宗当即派崔安潜为平卢节度使,试图将平卢握在朝廷手中。

    随后张蟾迎崔安潜入棣州,协商攻伐王师范,王师范派军中大将卢弘攻打张蟾,结果是,卢弘一出城,就翻脸了,当即回师,准备进攻青州,总之是一团乱麻,遍地都是野心勃勃的军头。

    而在这个时间线里,张蟾是认为朝廷已经不可靠了,李克用肯定是帮不了自己,既然朝廷指望不上,北方又突然间又崛起了一个庞大的势力。

    张蟾又不是瞎子,怎么可能看不见,于是,张蟾派出使者,请求陈从进支持自己,夺取平卢镇节度使的位置,至于怎么支持,那自然是出兵支持。

    就在张蟾的使者前往幽州的时候,再往南一些,时溥和孙儒,朱温的大战是愈演愈烈,时溥与朱温在彭城外,爆发了一场大战,这一战,时溥再败,退守坚城。

    朱温决意,强攻徐州,他要先灭了时溥,再去攻打朱瑄朱瑾这两个硬骨头。

    而孙儒在南面,已经攻下了泗洲,孙儒大军,按旧例,屠掠全城,泗洲各地百姓,惊惧不已,诸多县城恐惧孙儒屠城,纷纷举城而降,并献粮,献女,以求安宁。

    孙儒在攻下泗洲后,继续挥师北上,孙儒没有听从朱温的建议,去攻打濠州,反而是北上宿迁,试图和朱温掰一掰手腕,看谁才是徐州最后之主。

    (感谢榜一大哥的大神认证,又让我吃上了T^T)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