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章台殿内
嬴政端坐于龙案之后,手中同时展开两份加急军报——一份来自北疆方铭,一份来自南征王翦。殿内烛火通明,映照出帝王深不可测的神情。
蒙毅与李斯静立阶下,屏息以待。
良久,嬴政将方铭的军报轻轻放下,指尖在竹简上敲了敲,淡淡道:"蒙毅。"
蒙毅立刻上前一步:"臣在。"
"你兄长做得不错。"嬴政语气平静,却透着一丝罕见的赞许,"此次大破匈奴,蒙恬当居首功。"
蒙毅低头抱拳,恭敬道:"皆为帝国效力,臣兄不敢居功。"
嬴政不置可否,又拿起方铭的军报,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倒是这方铭..."他忽然轻笑一声,"胆子不小,五千人就敢孤军深入匈奴腹地。"
李斯适时上前,温声道:"陛下,为将者当善用奇谋。方大人虽非武将,但此番布局精妙,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一员良将。"
"良将?"嬴政摇头,随手将竹简丢在案上,"他可不是这块料。"
嬴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案,目光深沉:"这个所谓的'狼神'......朕遍览六国秘档,却从未见过相关记载。"他忽然抬眼,锐利的目光扫向殿侧阴影处:"赵高。"
一直静立暗处的赵高立即碎步上前,躬身行礼:"奴才在。"
"你们罗网监察天下,可曾收集过关于这'狼神'的消息?"
赵高狭长的眼睛微眯,声音阴柔:"回禀陛下,罗网确实有些零散记载。匈奴传说中,狼神是他们的救世主,曾在'不可知之地'救出匈奴先祖后重伤沉睡。"他顿了顿,"不过......这些都只是草原牧民的口耳相传,从无实证。"
"哦?"嬴政眉头一挑,"那依你看,方铭所诛之物,究竟是何来历?"
赵高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恭敬奉上:"奴才斗胆查阅《山海经》,发现其中'北山经'有载:'有兽焉,其状如狼而蛇首,其音如婴儿,见则大兵起。'与方大人所诛之物颇为相似。"
李斯突然插话:"陛下,若真如《山海经》所载,此物现世必引兵灾。如今它被方铭所斩,反倒是化解了一场大祸。"
嬴政却冷笑一声:"朕倒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他起身踱步到殿中央的青铜九州鼎前,"赵高,你说这'不可知之地'......会是何处?"
赵高身子伏得更低:"奴才不敢妄断。不过......"他声音渐低,"阴阳家东皇阁下或许知晓一二。"
殿内烛火突然摇曳,映得帝王身影在墙上忽明忽暗。嬴政沉默良久,忽然转身:"传朕口谕,命阴阳家即刻彻查此事。另着方铭将斩杀之物的一切遗存,速送咸阳。"
"还有......"嬴政的目光投向北方,"让蒙恬加强边境戒备。既然匈奴有这么一个'救世主',难保不会再有第二个。"
"赵高,若这狼神真如《山海经》所载,那书中其他异兽奇物......是否也确有其事?"
赵高身子伏得更低,声音阴柔中带着几分谨慎:"陛下圣明。此事关系重大,奴才已命罗网全力彻查。阴阳家藏书阁中藏有《山海经》最古老的帛书版本,东皇太一或许知晓更多秘辛。"
殿外雷声隐隐,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嬴政冷峻的侧脸。帝王沉默片刻,忽然话锋一转:"方铭在军报中提到,已寻得苍龙七宿最后一个盒子,正派精锐押送回咸阳。"
赵高眼中精光一闪:"奴才这就加派人手接应。"
"不。"嬴政抬手制止,"明面上依旧由蒙毅派兵护送。你只需暗中调动罗网,将沿途可能出现的障碍......"帝王做了个抹喉的手势,"清理干净。"
赵高会意,阴冷一笑:"奴才明白。定让这盒子平平安安回到咸阳。"
嬴政微微颔首,却又突然问道:"阴阳家那边,对苍龙七宿知道多少?"
"东皇太一似乎对此极为关注。"赵高小心翼翼地回答,"据罗网密探回报,阴阳家近月来频繁调动弟子,似乎在搜寻什么......"
嬴政的目光从军报上移开,转而看向一直静立一旁的李斯,眼中带着几分探究:"李斯,你师从儒家荀子,博闻强识,可曾听你老师提起过这些上古秘闻?"
李斯微微躬身,恭敬答道:"回陛下,臣师虽学识渊博,但从未提及过《山海经》异兽现世之事。不过......"他略一沉吟,"臣近日正好要回大秦学宫拜见老师,届时可代为询问。"
嬴政点点头,神色稍缓:"荀卿乃当世大贤,朕一直敬重。你此次前去,可从宫中挑选些珍品带去,就说是朕的一点心意。"
赵高立即躬身应道:"奴才这就去准备。"
嬴政挥了挥手,示意赵高退下,随后目光重新落在案上的军报上,语气陡然转冷:"好了,现在......我们该谈谈百越的事情了。"
他手指重重敲在标注着南疆战况的竹简上:"王翦十万大军,竟被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拖住数月,损兵折将,粮道被断!"
李斯上前一步,谨慎进言:"陛下,百越地势险恶,瘴气弥漫,加上项氏余孽勾结当地部族,确实难以速胜。”
嬴政负手而立,玄色龙袍在烛光下泛着幽暗的光泽,他的目光扫过殿内悬挂的巨幅疆域图,声音低沉而凝重:
"李斯,你可知道,如今大秦最缺的是什么?"
李斯微微躬身:"臣斗胆猜测,是时间。"
"不错。"嬴政的手指重重敲在案几上,"六国初定,人心未附。楚地仍有项氏作乱,齐地贵族暗中串联,燕赵遗民更是蠢蠢欲动。若不能迅速平定百越、吐蕃、西域这三处战事,让各地反秦势力看到可乘之机......"
他的声音骤然转冷:"这天下,顷刻间就会烽烟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