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制

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制

    月落星沉,晨光熹微。

    张汤回府。

    望着在门房彻夜静候的两个儿子,张贺、张安世,心里的慰籍是难以形容的。

    权力的争夺,他现在只用等着丞相公孙弘乞骨或寿终,便可以达到人臣之极。

    自老相国始,大汉以丞相褒侯,到那时,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他,第一天授爵,便是列侯。

    丞相、列侯、凌烟阁。

    蓦然间,张汤惊觉,人生百步,他已经走了九十步了。

    甚至,和天家、和老相国家相比,他张家是真正的父慈子孝,悠悠苍天,何厚于我。

    “父亲。”

    “父亲。”

    张贺、张安世的呼唤同时响起,几乎是飞到的张汤身边,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打量了下张汤,额上有些红肿,隐约可见血迹,身体不见有损伤,既心安又心疼,有几分想要落泪的意思。

    父亲酷吏多年,手上鲜血无数,他们从懂事起,就担心会有报应降临,所以,父亲每次回来,他们都会看的很仔细,父亲偶尔被急诏入宫,他们兄弟俩不顾春暖秋寒夏热冬冷,都会守着门房,期待父亲早些回来。

    张汤接受了儿子们的这份关心,轻轻拍了拍小儿子的脑袋,望着大儿子的眼神,笑道:“从今往后,为父就是万古不易的贼了。”

    无论如何形容修饰削藩,都是在离间皇家亲谊,天下之事,皇家是表率,今遭奸佞离间。

    只要这片土地上还在歌颂孝道,他的“乱臣贼子”之名就不会休止。

    而这,便是不久将来会得到馈赠的代价。

    张贺心惊了一下,忙道:“父亲是什么意思?”

    张安世也仰起小脑袋望着父亲,不明白父亲说的什么意思。

    “你们无忧了。”

    张汤见两儿子依然不明白,没有再做解释,一手牵着大儿子,一手牵着小儿子,往着府内而去。

    ……

    未央宫,宣室殿。

    刘据没有睡下,只是简单吃了些糕点,便又回到了御案前。

    代地之事,有舅舅和北军诸将定计,宗室之事,有张汤完善。

    但有许多政务尚要他亲自处置,尤其是名、器之事,刘据不会半分假于人。

    丞相府已筛选了普通政务,摆到刘据面前的章奏并不多。

    一、惊蛰已过,乡野农家纷纷走出家门来到自己的地头,整田春耕悄悄地开始了,朝廷当下诏遣县吏们下乡督耕,为祈苍天风调雨顺,朝廷当举“启耕大典”。

    孝文帝年间,孝文帝采纳贾谊《积贮疏》的建议,于前元二年正月丁亥下诏:“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并在立春之日亲率百官耕种耤田,以此昭示重农劝稼的决心,后成大汉定制。

    就是择一田地,大汉天子或君主亲自耕种,要下力气,心也要诚,据说这样才能得到上天庇佑,五谷丰收。

    一旦出现欠收,乃至于绝收之事,那就是启耕大典时,大汉君主心不诚,惹得老天爷降怒。

    刘据不是愚夫,知道丰收与否和所谓的心意没有什么关系,纯粹看天意。

    但百姓普遍不这样认为,皇帝是天之子,天怒,即是子之错,丰收不诵你,绝收就骂你。

    尤其是近些年来,天灾人祸增多,诸地欠收之事时有发生,百姓们是怨声载道。

    刘据记得,貌似在他三岁,能在田垄间行走后,他的皇帝父亲就将启耕大典的“重任”交给了他。

    每次地方上报欠收之情,父皇就会狠狠责骂他一番,然后惩罚他一天不能吃饭。

    现在想想,父皇是真的不当人啊。

    自己不愿意背负“上天责罚”,让小小的儿子去顶缸。

    不过。

    攻守易形了。

    刘据亲做朱批,“今父皇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南阳为我大汉朝耕农大郡,请父皇于南阳择地行启耕大典,万望心诚,得天之佑。”

    “心诚”二字,格外厚黑,相信为父皇择地启耕的太常署官员能明白其中深意,为父皇挑选几亩难耕田地,向天示诚。

    二,上巳节将至,宜祓禊。

    即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祛病,将兰草浸水沐浴谓之“兰汤辟邪”,也称为“祓禊”。

    以兰草或柳枝蘸取浸泡兰草的药水清洁身体,以求驱赶邪祟,祈求福祉降临。

    而阳春三月,正值桃花盛放,因此,上巳节亦有桃花节的美名,如此美景也为青年男女提供了遇见爱情的契机,可以说,这是华夏最早的情人节。

    又是上至大汉君主,下至黎民百姓要参与的活动,刘据记得,当初母亲之所以得到父皇宠幸,便是父皇上巳节祓禊后路过平阳侯府才有了故事。

    或许在父皇如今的想法中,已然不是故事,而是事故了。

    刘据会心一笑,把上巳节祓禊定在了渭水河畔,兰汤辟邪后,可以直接到北军中,为代地之战的南北大军将士壮行。

    三,校尉张次公已与南越国王太子赵婴齐进入了南越国境内,不日就将抵达南越国都。

    强弩校尉路博德所率大军和诸侯王太子所率的国府兵也抵达了桂林郡。

    路博德不顾诸侯王太子们的抗议,强行把诸侯王国府兵都编入了大军中,连个护卫都没给王太子们留,失去了兵力的王太子们等同一个吉祥物,被路博德“挂”了起来。

    总之,朝廷既定的南略计划,一切顺利。

    回复的朱批很简单,“依计行事”。

    大事毕,小事了。

    刘据这才稍稍休息了会,再醒来时,午时已过,吃了些蔬果,再次回到了御案前。

    有公孙弘、张汤那么善解人意的臣子,他所做的事情不多,那便是默默推动大汉方方面面的改制,政令是由他颁布的,但制度却不能完全由他所出,这样才能有挽回的余地。

    刘据立志为圣主贤君表率,不能让任何污水溅到身上,是以,大汉新政,大多出自丞相府,未完善的宗室制度,日后则会出于兰台。

    只有武功盛德,冠军侯战河西,卫青计代地,才会在国史中明文所书,由大汉上君点将。

    御座上。

    刘据望着方方面面的汇总。

    第一次变革,是为大汉划出一个总框架,解决的是田制、奴隶制等当务之急。

    效果不错,在土地禁令解除后,短短时间,大汉境内多出十万顷田地。

    意欲脱籍的豪族奴仆,竟达到百万人之多。

    人力、田力,源源不断得到释放,因为父皇大兴土木、连年战争损耗的国力,正在飞快地弥补。

    但刘据十分清楚,弥补的国力,终究不是之前损失的国力,给予万民的伤害,也是无法弥补的。

    接下来的第二次变革,要理顺大汉之民生国计、权力范式、民风民俗等错综复杂的关联,犹如人体之根本调理。

    刘据为二次变革写下了五个大要目标。

    其一,大汉地广人稀,土地荒芜众多,要继续释放民力,甚而是吸收他族民力。

    作为一方帝国,大汉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都是非常庞大的,但几千万的人口,在几百万平方公里,乃至于略定南越、计定匈奴后,暴增至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却是很微少的。

    哪怕此后不再对外扩张,大汉帝国的理想人口数量,也要是当今的十倍以上。

    况且,有着卫青、霍去病在,大汉没有理由停止征战的脚步。

    大汉需要很多人,很多很多人!

    国内豪族隐匿的人口、奴仆,必须全部录入户簿名册之中。

    然后,让世界领略一下华夏的“动员能力”。

    刘据计划在十年内让大汉人口翻一倍,在二十年内让大汉人口翻三倍,突破亿级大关,直至十亿为止。

    当然,这需要一个适合大汉百姓生活的环境,恶劣的环境,生物会首先减少繁衍。

    而在确立汉家人口优势后,刘据也不介意他族民力,来为大汉帝国添砖加瓦。

    新城那上万被父皇养的膘肥体壮的匈奴降虏,在去到昆明湖挖沙后,表现很是亮眼,以后大汉的基建用得上。

    其二,统一治理全国的官署体制,封国自治、封地自治、朝廷直辖之郡县同时并存,导致民治混乱,国力分散,刘据要建立一个治理国家每一寸土地的权力范式,收回所有官员任命低级官吏的权力,将朝廷权力细分为国、郡、县、乡、亭、里六级,取缔一切封国、封地自治,所有权力集中到中央朝廷。

    其三,移风易俗,时人粗朴脏乱,帝国之内秽物如山,以致黎庶多生疾病,要让所有东西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去到该去的地方。

    同时,规范成婚律法,年满十七便可成婚,独自立户,取缔寒食陋习,脏乱痼疾。

    其四,建立和统一新的度量衡,杜绝商人欺诈与官吏伤农,朝廷铸造法定的斗、尺、称,公开悬于各县府,所有赋税、买卖均与之同。

    朝廷赋税公开透明,农工商百业,公平竞争,诚信经营。

    官吏不能从中刮取民脂民膏,商贾不能从中欺诈百姓血汗。

    其五,建立新军功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