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86章 进兵方略

第286章 进兵方略

    初步敲定了商业往来的意向后,江瀚便邀请郑芝凤在王府内参加了一场晚宴。

    晚宴上觥筹交错,气氛十分融洽。

    酒过三巡,郑芝凤放下酒杯,看似随意地向江瀚提出了一个问题:

    “汉王殿下,在下久闻您麾下兵强马壮,锐不可当。”

    “听说汉王正向贵州方向用兵,不知道能否允许在下前往贵州,好生观摩一番?”

    “您也知道,我们几兄弟多是海上漂泊之人,此番也想见识见识您陆上虎贲之师的雄风。”

    江瀚听罢,扭头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郑先生有兴趣去看,那倒是无妨。”

    “不过西南地区的仗,多半都是些攻城拔寨,搜山剿匪之类的战阵。”

    “明军人少,早就吓破了胆,现在基本都龟缩在几个主要城池里,应该不会出来野战。”

    “而且吧,这次我派去贵州的,大部分都是新整编的民兵,主要是让他们见见血,练练手,算不上什么精锐劲旅。”

    “场面未必好看,郑先生确定要去?”

    听了江瀚这话,郑芝凤更感兴趣了。

    毕竟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想看看江瀚手下的兵力如何。

    他郑家舰队虽纵横四海,水上无敌,可一旦上了岸,手下水兵的战斗力就直线下滑。

    说白了,没有了船坚炮利的优势,郑家这条海龙上了岸,基本和泥鳅没什么两样。

    过去几次与明军或其他对手在陆地上交锋,他郑家的队伍都没讨到什么便宜,甚至还被一路撵上了船,不敢上岸。

    所以郑芝凤听到江瀚所说的“练兵”时,才会如此迫切。

    他很想见识见识,这个打得大明焦头烂额的汉王,其麾下的部队到底是如何作战、如何训练的。

    “汉王过谦了。”

    “即便是练兵为主,能观摩您麾下演武,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还请汉王不吝赐教。”

    江瀚见他坚持,点了点头:

    “既然郑先生有兴趣,我也不好拦着。”

    他随即招来一旁的亲兵,吩咐道:

    “去,通知曹二,让他挑选一队精干人马,护送郑先生前往贵州前线。”

    “记住,要派精兵,务必保证郑先生的安全。”

    “贵州那地方现在兵荒马乱的,别出了什么闪失。”

    “是!”亲兵领命,立刻转身而去。

    郑芝凤见状,也高举起手中酒杯,朝江瀚连连道谢,看样子十分期待贵州的行程。

    而远在播州宣慰司的平贵将军邵勇还不知道,有一位特殊的“观察员”,即将在他的战区出现。

    此时的邵勇,正率主力部队囤兵于遵义县附近。

    遵义地处贵州北部,北接重庆綦江,南临贵阳重镇,是由川入黔的咽喉要冲,素有“黔北门户”之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此地山川环绕,易守难攻,同时又能通过綦江水路与后方四川联系,是进兵贵州最理想的前沿基地。

    最近这段时间,邵勇一直在忙着规划大军后勤一事。

    此前他已经得到成都方面传来的命令,要求他在綦江、桐梓、遵义一线建立一个稳固的兵站和粮仓,务必保障后方粮道的安全畅通。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邵勇在这附近征调民夫,沿綦江、遵义一线大兴土木。

    包括什么疏浚綦江及其支流航道,在途中关键节点如松坎、赶水等地修建大型渡口码头和临河仓库;

    陆路方面,他则组织麾下士卒拓宽、夯平原有的驿道,尤其是险峻处的碥路,他更是下令一口气拓宽了三尺,以便车马辎重顺利通行。

    随着后方的大管家赵胜调度,大量的粮秣、军械、被服正从成都平原经由这条水陆并进的通道,源源不断地运抵遵义大营。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邵勇便在播州司衙门里,召集了麾下众将,共同商议进兵方略。

    衙署内气氛严肃,初夏时节的微风驱散着阵阵暑气。

    邵勇高居上首,扫过堂内一众将领,率先开口道:

    “诸位,贵州虽然偏远,但对于我军意义重大,是一块不折不扣的跳板之地。”

    “拿下贵州,则四川侧翼无忧,更可向东窥视湖广,南望滇桂。”

    他话锋一转,指向舆图,语气凝重:

    “然而,攻打贵州,绝非易事!”

    “贵州此地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说,山高谷深,瘴疠横行,道路崎岖,气候多变,所以行军作战极为困难。”

    “眼下贵州的形势,更是错综复杂。”

    “明廷方面,贵州总兵许成名收拢兵马,龟缩于贵阳坚城,试图负隅顽抗;”

    “水西、思州、惠水等地,还盘踞着各路大小土司,拥兵据地,首鼠两端;”

    “其间更有无数匪寇乘乱蜂起,袭扰地方。”

    “在这崇山峻岭之间,可谓是敌,我,顽、三方态势犬牙交错,形势非常复杂。”

    紧接着,邵勇又特别点出了其中的土司势力: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还是以水西安氏和永宁奢家为首的两家土司势力。”

    “奢崇明、安邦彦的叛乱虽然平息,但其残余势力犹在,不可小觑。

    “在他们的影响下,各地大大小小的土司,苗寨,侗堡,都对汉人政权颇为敌视。”

    听了邵勇的分析,堂内众将纷纷点头,跟着附和道:

    “将军说的没错,贵州山道险窄,大雨过后更是泥泞难行。”

    “再加上瘴气蚊虫,很容易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依我看,应该多带些医匠和药材”

    经过一阵七嘴八舌的商议后,邵勇最终定下了进兵方案。

    他打算兵分三路,互相策应。

    中路主力,由他这个邵勇这个主将亲自统领,以精锐战兵为骨干,配属大量重炮,沿官道南下,直逼乌江。

    乌江是贵州明军的第一道防线,只要能顺利渡江,他便能兵临贵阳城下。

    左路方面,邵勇则是派出了一支偏师,负责清剿遵义以南至乌江北岸的水贼山匪,以护卫主力部队侧翼,确保粮道无虞。

    右路方面,他则打算派遣几支小队,深入水西、金筑等地,侦察土司动向。

    战略方向确定后,谈到具体战术,尤其是如何渡过天险乌江时,众人陷入了深思。

    一位熟悉贵州形势的稗将起身道:

    “将军,乌江两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再加上水流湍急,渡口稀少,末将以为,还是需要提前规划好渡江一事。”

    邵勇点点头,随即看向这位裨将:

    “沈志行将军,我听说你曾经跟随明军,参与过贵州的平叛之战,你有什么建议,说来听听。”

    那位叫做沈志行的裨将拱了拱手,朗声道:

    “回将军,据末将所知,乌江有几处较大的渡口,比如茶山关、江界河、孙家渡等等。”

    “这些地方都是要地,想必明军定然会有重兵把守。”

    “当初我随军出征渡河时,是张令张将军找了几个隐秘渡口,这才顺利偷渡过去。”

    “我想,咱们也可以照搬这个法子,大军暂时先按兵不动,派遣小股精锐偷渡过去,随后再夹击渡口。”

    邵勇摸了摸下巴,仔细思索一番后,随即同意道:

    “行,就按你说的办。”

    “沈将军,你带一路两百人,先偷摸过去,沿着北岸细细勘察,寻找一切可以渡河的位置。”

    “我这边则会让工匠赶制筏子和小船,等待渡河时机。”

    左路军方面,对于各地的水贼山匪,众人意见一致,必须坚决剿灭,毫不手软。

    但对于右路军方面,谈到该如何处理土司势力时,在场的众将却产生了不小的分歧。

    副将刘宁率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将军,贵州土司众多,如果一味强攻,恐怕会陷入无休止的搜山寻敌当中,不仅耗费精力而且还容易影响整个战局。”

    “依我看,咱们是不是可以效仿明廷旧制,对这些土司先行招抚,羁縻?”

    “许以官职爵位,令其归附,可以省却不少征战辛苦。”

    “等平定贵阳后,咱们再徐徐图之。”

    此话一出,在场不少将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既然有旧制在,那依例行事好了。

    明朝官府对于西南土司的政策,基本都是设立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等,任命当地首领为土官,世袭其职,世守其土。

    只需要承认中央朝廷的权威,按时缴纳岁贡,必要时随军出征就行。

    这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间接统治方法。

    但邵勇听了后,却一口否决了这个提议:

    “此议不妥!”

    “是否行招安羁縻之策,非你我所能定夺!”

    “我等武人,职责仅在于戡乱破敌,开疆拓土。”

    “至于如何治理地方,那是王上的决断,谁说了都不算,更不可擅专!”

    “切记切记!”

    听了这话,在场的众将立刻回过神来,纷纷点头称是,不敢再多说一句。

    邵勇环视众人,语气肃然,

    “临行前,王上已有明确指示,贵州几个主要土司势力,必须真心归顺,并改土归流!”

    “废除世袭土官,改由成都派遣流官治理,其辖地编户齐民,纳入郡县体系。”

    “胆敢抗命者,阖族尽灭,绝无他途!”

    他进一步解释道,

    “王上说了,以前羁縻是不得已而为之,所以才会致使这些土司部落坐大,成为国中之国,动辄叛乱,遗祸无穷。”

    “如今我大军齐聚,军中上下更是锐意进取,岂能再容忍这些顽疾存在?”

    “除了地处深山、毫无价值的生番苗寨可以不管,凡是兵锋所及之处,所有人必须归于王化之下!”

    “这些土司辖地内的百姓归顺后,可以正常生活,学习汉化汉字,优异者也可参加考试入仕;”

    “对于原土司首领,需要挑选子侄,送往成都学习,将来入朝为官。”

    可刘宁听了还是有些疑问:

    “那将军,咱们难道要三路同时开战?”

    “末将以为,是不是可以先礼后兵,从军中选几名使者,前往水西等地的土司部落。”

    “一来宣示我军兵威,陈明利害;二来则可以限期令其归顺。”

    “如果同意归顺,那就让他们派遣仆从,随军出征。”

    邵勇想了想,很爽快地便点头应下了此事。

    “行,那你去挑几个人,先去水西和赤水卫,看看安氏和奢家怎么回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