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太后大寿大约是仅次于去年太祖大祭的活动,究其原因是有大批的女眷入宫朝贺,其中甚至还有平民。也不能算完全的平民,这些人都是朱慈炅的赞助商家眷。
身着九翚四凤冠真红大衫的任太后被一堆人簇拥,她是完全看不清外围的这些平民的。她在慈庆宫正殿升座后,最先出来向她磕头祝福的就是朱慈炅和张荷华。
这让朱慈炅相当别扭,这种大礼上安排小荷花在自己身边,有点不后而后的味道了,这小娃娃把圣母皇太后哄得太好了。
这场寿宴对任太后来说,是她从来没有过的长脸时刻,天下俯首,连洋人都不例外。
对朱慈炅而言,这就是一场无聊的礼仪活动。这个大孝子送给老娘的合浦南珠寿冠,他自己都没经手碰一下。
其实朱慈炅也是有用心为他老娘准备寿礼的,他下令皇店司设计制作一件巨大的穿衣镜,框架玻璃都制作好了,但镜子没有研制成功。
本来是想再借机做个大生意的,但工匠们不给力,朱慈炅也没办法,只好延期到张太后三十大寿,几年时间总能弄出来了吧。
王公大臣们拜寿献礼后皇宫还有多场歌舞戏曲,朱慈炅也不再做吉祥物,领着徐弘基、沐天波、孙承宗和曹化淳直接去了柔仪殿的左配殿,要会见这场大寿的赞助商们。
这场会见的门票就是一万两,朱慈炅直接拍卖了一百多人,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具体赚了多少钱,当然要给足牌面,直接带了国公阁老与会。
本来朱慈炅也叫了福王叔祖的,但福王和他闹别扭,就是不动。朱慈炅看他人都瘦了几斤,他在给老娘做寿,福王却在给老娘守孝,能进宫已经很给面子了。
邹王妃和任太后是关系很好的牌友,福王给的其实是任太后的面子,不是他朱慈炅的,那怕他是皇帝。
小沐世子其实也可以算是赞助商,虽然他不需要门票,但他的赞助费却是无人能及。
沐天波从出生到现在可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聚会,见到这么多人,有点过分活跃了,好在有徐弘基可以压制他。
朱慈炅给这群布衣豪商的回礼之一就是绸衣,他们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穿丝绸了。众人参拜后,朱慈炅也很大方的让他们落座,十分亲民。
众商人在程璧、沈鄘、申廷宣三位能和皇帝同桌的官商带领下纷纷落座,这次太后寿宴几乎集合全大明最有实力的商人。
说是布衣,其实大多数人还是有文凭的,甚至不少人有官身,只不过现在大明朝的反腐倡廉搞得轰轰烈烈,许多人都低调了。
行贿受贿是同罪了,被獬豸卫盯上,罚上大笔银子,谁有病才招摇过市。他们都在祈祷落马的官员有点职业操守,别乱咬。
这座偏殿实际上是南监国朱由崧的办公室,朱慈炅搬回乾清宫了,督政院也在神烈山脚下有了庞大的衙门,这里就他一个人用了,不过他去北京处理他亲奶奶的后事还没回来。
朱慈炅其实在乾清宫也给朱由崧留了位置的,但这位皇叔不知道怎么回事,居然喜欢上已经没啥人的这座偏殿了,舍不得搬了。
这害得内阁找他盖章都要走老远,朱慈炅也没干涉,让老头子们走路锻炼下身体也不错。
朱由崧走后,监国大印落到了神庙系由字辈第四人的朱由楥身上,这个娃住的地方离文渊阁还是很近的。主要排第三的朱由渠也是郑太妃的亲孙子,他也去北京了。
新到的孙承宗都不知道,南监国回来后,盖章要走老远的路这回事,今天朱慈炅也算领着他提前熟悉环境。
朱慈炅坐在朱由崧的宝座上,有点高,两脚悬空,都有点不习惯了。不过,这一点也不耽误他给诸位大明商业精英发表一篇重要讲话。
“诸位商客,朕很高兴诸位能够在百忙中抽空来参加太后寿宴,朕要先代表家母对诸位的莅临表示感谢。”
朱慈炅你这话说得,有点亲民过头啊,让大家都有点慌乱。礼下于人,小皇帝你还要啥?谁不是交了钱才拿到座位的,不来钱不是白交了吗。
“士农工商,国之四柱。工商一直是国家的力量和血脉,对于社会发展和民生大计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朕一直非常重视,你们在日月商会上书建议,朕其实都有听取的。”
就是就是,陛下说得多好。连圣上都重视我们,你们当官的凭什么看不起人?圣上,你这套无比正确的理论要多多教育百官啊。
“有人说商业是贱业,朕不这么看。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德行才有贵贱。商人被人看不起,其实是奸商恶商败坏了我们整个商人群体的名誉。
朕希望诸君都做善商良商,而不是奸恶之徒。商人求利,但商人更要求义。大明要打击奸商,但也要保护义商。”
不是,陛下,我们都是奸商啊,还要怎么打击?贱不贱的其实无所谓,能赚到钱就行。陛下还要多少义,我们都纳税了,也买门票了,还不够义吗?
“义商有什么标准?朕认为这五点是必须具备的,忠君爱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行善守德,进取有方。”
不是要钱啊,陛下这么小,官话这么溜,不愧是大明圣主魔君,掌声在哪里?
“说到忠君爱国,朕想起去年蓟镇粮案,晋商王登库之流,堪称华夏之耻。以出卖同胞来换取利益,这利是不可久的,就算成了,将来也必然是异族鱼肉。
这个道理,你们每个人其实都懂,但总有人被短期利益迷惑双眼,看不清未来。背君弃国者,谁能信重?这种人甘为棋子,就算眼前获利,其家其族的未来大家都看得到,不难猜。”
陛下说的是理,叛徒其实都没有好下场的,两面不是人。陛下,我们一定忠君爱国。
“至于遵纪守法。朕必须承认,大明的法纪其实是不完善的,需要执政者与诸位共同努力,共同承担完善纲纪的使命。
不过有几个原则也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依法纳税,明码标价,公平竞争,完契守约,其中绝对不能做的就是官商勾结,囤积居奇,假冒伪劣,店大欺客。
诸位都知道,朝廷最近在打击行贿受贿,这项工作不会停止,只会力度越来越大。诸位也应该明白,没有官员对你们索贿才是真正公平的营商环境。
只要有人伸手,你们就可以去找廉政部,举报是无罪的,无论涉及的人官职多高。朕也再次承诺,大明永远保护合法所得。”
陛下这段话无比正确,可是我不乱来,别人也要乱来啊,我不行贿,别人也要行贿。这些都只能是说说而已,小皇帝啊,长大了您就知道不现实了。
“诚实守信是商人之德,也是商人的商誉,这一条价比万金。朕相信能够走到朕面前的你们,至少表面上都是做得很好的,不然一旦毁誉的后果,你们比朕还清楚。
这条朕不细说,但希望你们表里如一,一直坚持。苦心人,天不负。自以为聪明的人总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陛下看你说的,您出宫打听打听,我家商号也是有口皆碑的——看来回去还要多雇几个人多宣传下。
“行善守德,是朕对你们提出的更高要求。保障自家劳工利益和收入,是你们必须履行的义务。朕把话说明了,大明永远站在工农一方,克扣剥削都是朝廷要打击的对象。
朕希望你们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是在家乡修座桥,铺条路,建所学,而是能着眼天下,扶危济困,接济天下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补朝廷之所缺。”
看嘛,小皇帝就是要钱,还不准在家乡搞,那你让我们到哪里搞嘛?
“说到进取有方,朕必须纠正你们的一些观点。你们总认为给工匠的钱多了,自己就挣得少了。但实际却是,有钱的人多了,你们才能挣得更多。
否则,你们生产的大堆东西卖给谁去?就算海外市场也是有限的。而国内市场是无限的,你们给工匠发薪酬,他们才会有钱消费,你们的东西才能卖得更好。
这个是正向的商业循环,你们总有人通过商会上书说给工人待遇太高了,利润低了。难道薄利多销的道理还要朕教你们?那你们想多销给谁?当然是有钱后的工人。
天下皆穷,你们也只能相对富裕,天下皆富,你们的机会才会更多。所以,格局要大,生意才做得大。你给的待遇越好,帮你生产的工人技术才更高,你的产品质量才更好。
你们当中也有人学穷书生酸夫子鄙视奇技淫巧,朕就觉得很好笑,这些所谓的奇技淫巧,用对地方了,是能让你们赚大钱的。
松江的布商为什么会被皇勋公司比下去,是他们钱少还是朕偏心?都不是,因为他们用的织机比不上勋贵们用的,这就是奇巧之利。
皇店司每个月都要投入海量的资金研究新技术,你们以为朕钱多得没地花吗?是新技术必然带来新利润。”
朱慈炅的工人市场论和技术利润论让与会商人鸦雀无声,连孙承宗和徐弘基都对小皇帝侧目,老孙甚至都忘了他来是唱黑脸,准备重农抑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