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锐勒马立在中军,目光如鹰隼般扫过远处尘烟滚滚的建奴骑兵,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困兽之斗,传我将令,全军依预案列阵御敌!”
猩红的“令”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明军阵中立刻响起此起彼伏的应答声,
“骑兵来袭,列阵拒敌!”
“刀盾手前出!”
“炮兵就位!”口令层层传递,穿透战场的喧嚣,如惊雷般滚过每一处军阵角落。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前阵已完成变阵,前排刀盾掷弹兵并肩而立,黝黑的大盾连成一道钢铁长墙,盾隙间,炮兵千户麾下的虎蹲炮与弗朗机速射炮早已架设完毕,炮口对准前方开阔地;
十万大军!!!
后方三个燧发枪千户结成内陷的半圆形阵列,天启一式燧发枪的枪管在阳光下泛着森冷的光。
整个军阵静得可怕,唯有士兵们沉重的呼吸与观察哨急促的报距声交织,肃杀之气如寒霜般笼罩四野。
“三百步!”观察哨的嘶吼刺破空气。
“一百五十步——霰弹装填!”炮兵千户声如洪钟,士兵们迅速将装满铁珠与铁钉的霰弹填入炮膛,通条捣动的“砰砰”声整齐划一。
“八十步!”
“放!”
刹那间,“砰砰砰”的炮声连成一片,浓白的硝烟如巨浪般从炮口喷涌而出,瞬间席卷了明军的前沿防线。
质量上乘的火药爆发出惊人的推力,将炮管中夹杂着铁钉和密密麻麻的铁珠的炮弹狠狠射出,在明军前方百米制造了一片人为的死亡地带。
飞驰的铁钉和铁珠,砸进建奴的脖颈和脸庞等没有铠甲防护的地方,带起了一片血雾,前排的建奴骑兵纷纷坠马倒地,建奴的进攻阵型顿时一片人仰马翻,混乱不堪。
“火枪兵,预备——放!”燧发枪千户的命令紧随其后。
天威军的燧发枪士兵不同于禁卫军的生疏,他们训练有素,能够熟练的以一分钟五发的速度进行三段击,每五六秒钟,就有近千颗铅弹被射向建奴,形成密集的弹幕,没有任何骑兵能够在这样的火力下存活。
近三千建奴骑兵,在冲向明军的一百步中,足足承受了近万颗铅弹的饱和攻击,那些自诩“弓马娴熟、齐射无敌”的八旗铁骑,在燧发枪的弹幕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铅弹穿透棉甲,在皮肉上炸开狰狞的伤口,骑兵们纷纷落马,惨叫着被后续的战马踩踏成泥。这是系统精锐陆军第一次在正面战场展示实力,而证明的代价,便是眼前这支部队的全军覆没。
“三十步!掷弹兵,掷!”
残存的百余建奴骑兵红了眼,举着长刀拼死突进,却在距离明军阵列三十步时,遭遇了掷弹兵的致命一击。
精锐掷弹兵臂力惊人,右臂猛地挥出,将点燃引信的万人敌投掷到骑兵冲锋队列中。
“轰!轰!轰!”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裹挟着碎石与铁片冲天而起,残存的骑兵瞬间被气浪掀飞,连人带马被炸得血肉模糊。
混乱中,那位努尔哈赤的十二子阿济格,此时正倒在血泊中,他胸前铠甲被炸得粉碎,狰狞的伤口中不断涌出鲜血,原本引以为傲的勇武,在训练有素的明军面前,竟连靠近阵前的机会都没有。
他瘫倒在战马的尸体旁,口中不断吐出带着碎肉的鲜血,视线逐渐模糊,恍惚间,他看见朝阳从地平线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明军“天威军”的旗帜上,右手无力地抬起,似乎想抓住什么,最终却重重垂落在沾满鲜血的泥土中。
至死他都没明白,昔日疲软的大明,为何突然拥有了如此可怖的军队。
城墙上残存的建奴守军趴在垛口后,目瞪口呆地望着城外的战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三千精锐铁骑,那是八旗中数一数二的精锐力量,竟然连明军的阵型都没摸到,就在短短半个时辰内全军覆没!
他们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恐惧,他们眼神中充满了震惊与恐惧,这一幕仿佛是历史的倒影—一如数百年后,八里桥上的清军面对西方列强的炮火时,那种深入骨髓的绝望与宿命般的无力。
未等他们回过神,新一轮重炮齐射撼天动地而来,近百门重炮同时轰鸣。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北门城墙在剧烈的爆炸声中轰然倒塌,碎石飞溅,烟尘弥漫,赫然露出一个数十米宽的豁口。透过豁口,城内的街巷、木屋与惊慌奔逃的建奴百姓清晰可见。
明军阵中战鼓雷动,号角长鸣。天威军将士们举起兵器,发出震天呐喊,在持续不断的炮火掩护下,如决堤的洪水般向着豁口涌去。
李锐举起望远镜,看着明军将士如入无人之境般冲入城内,对一旁的传令百户沉声道:
“向陛下报捷:天威军已破赫图阿拉外城,建奴老巢已破,努尔哈赤退路已断!”
他顿了顿,眼神愈发冰冷,补充道,“另外,传令前方部队,车轮放平,一个不留!”
-----------------
此时的萨尔浒战场,努尔哈赤尚不知老巢已失。他虽料到明军可能分兵,却坚信乌鸡关与赫图阿拉至少能坚守十日半月,足够他在此决出胜负。
不过此时的他也无暇顾及,今日的萨尔浒的战场上,两军一列阵,就透露出不一样的气息。
朱由校看着韩雄飞说:“努尔哈赤今日的阵仗好像不简单啊!”
“陛下睿智,这老狗今日前锋与中军皆是八旗精锐,怕是想与我等决战。”
“无妨,就怕他不与我决战,将朕的龙纛立起来!”
随着一杆明黄色的高大龙纛升起,明军都明白,他们效忠的天子正在注视着他们,与他们共进退!
“嚯!嚯!嚯!”万人齐呼,声浪席卷峡谷,士气直冲云霄。
努尔哈赤看着明军的阵型,眉头一皱,今日明军与昨日不同,中军好像不是之前的那支军队。不过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咬牙下令:“擂鼓,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