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 第233章 寡头的青睐

第233章 寡头的青睐

    圣彼得堡。

    这座被誉为“北方威尼斯”的城市,在潘石屹抵达之前,就已在他心中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这里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200多年来一直是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

    是十月革命的摇篮,更是苏联无可争议的第二首都。

    它不仅是庞大的工业中心,拥有十条铁路干线交织的交通枢纽,更是波罗的海的重要港口,驻扎着红旗波罗的海舰队。

    其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而雄踞于此的波罗的海啤酒厂,规模同样惊人。

    潘石屹查阅到的资料显示,它是由原先分布在多个加盟国的七家啤酒厂整合而成,旨在满足市场对啤酒的庞大需求,是名副其实的行业巨头。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样一家被视为地方支柱的企业,竟在新经济改革政令颁布后的第一周,就赫然出现在了首批拍卖名单之上。

    想到此行的重任,潘石屹感到肩头压力沉重。

    虽然远东国际银行储备了不少的资金,但是这些钱现如今大部分都有用处。

    而且秦远加速建立分行的指令已经下发了。

    他得把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注在圣彼得堡分行的搭建之中。

    由此打开这个欧洲之窗,让远东国际银行进入基辅、明斯克这些大城市。

    要知道,这些地方才是整个苏联的膏腴之地。

    而远东,以及斯坦等加盟国,和这些地方比起来。

    只是地广人稀的苦寒之地。

    想着这些,时间悄然流逝。

    当飞机抵达时,一名留着精致小胡子、身着合体西装的中年男子已经在候机厅等候了。

    “您好,潘先生,我是波罗的海啤酒厂的联络人,约瑟夫。”

    男子主动上前握手,笑容热络。

    潘石屹心中明了,这位便是秦远提及的内部人员。

    他这次前来圣彼得堡,秦远只交代了两件事,收购波罗的海啤酒厂,以及建立远东国际银行分行。

    唯一提供的具体线索,就是这位约瑟夫。

    据说是圣彼得堡的地头蛇,前期参与竞拍收购波罗的海啤酒厂的所有手续,就是这位办的。

    “潘先生,久仰大名,我可是听闻了莫斯科那边出了个金融奇才,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将金融街的几家西方银行整垮了几家,难得,在这个年月当真难得。”

    约瑟夫一副自来熟的模样。

    潘石屹心中却是惊讶。

    他在莫斯科的作为,光芒大多被秦远掩盖。

    如今,这位远在圣彼得堡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联络员”竟然对他在莫斯科的事情知道的如此清楚。

    还真是手眼通天。

    他却不知,这人就是佩尔科夫给秦远引荐的“内部人员”。

    身为克格勃,对于他在莫斯科的展现的能力发挥的作用,又如何能不清楚。

    而约瑟夫之所以对他如此客气。

    不为其他,就因为远东国际银行如今的声名赫赫。

    因为,他此时已经成为了“波罗的海啤酒厂”收购案之中的关键。

    波罗的海啤酒厂总资产估值数亿卢布,更握有珍贵的酒类专营牌照。

    这笔生意交给运作能力强大的远东集团,每年产生的利润将是天文数字。

    而他们这些人,都能够从中分润到巨大的好处。

    可以说,秦远团队展现出的能力越强,他们就越加的放心。

    此刻见到秦远将潘石屹都派了出来,约瑟夫又如何能不上心,能不兴奋。

    一路上,两人交谈颇多。

    潘石屹也从约瑟夫手里,拿到了波罗的海啤酒厂的诸多账簿。

    上面罗列着波罗的海啤酒厂在圣彼得堡的所有资产。

    甚至还有部分灌装厂以及营销渠道,分散在东欧诸多加盟国境内,上面也一字不漏。

    账本上看似有着巨大亏空。‘

    但是精于金融实业的他,还是一眼就从中看到了诸多问题。

    一家远销于东欧,并且只在去年整合而成的啤酒厂。

    年产量高达100万千升的大厂。

    总资产竟然仅有几千万卢布?

    他一眼看出,上面的资产有着诸多与实价有着出入的地方。

    但纵使上面的价格都是真的,账簿也是真的。

    波罗的海啤酒厂所拥有的酒类专营证,就价值千金。

    而这么大的漏。

    竞标者竟然只有不到三家。

    而另外两家似乎是完全陪跑,连面都没有露,他们远东集团就成为了入围的唯一一家?

    这不得不说,太像是一场戏了。

    一场专门为他们远东集团合理合法收购波罗的海啤酒厂的大戏。

    只不过.

    在这其中,秦总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对于这些,他都知道吗?

    抱着这样的疑惑,他一路来到了波罗的海啤酒厂。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啤酒厂领导们并没有在办公室等着。

    反而一个个都在大门口,迎接着他们。

    面对着这些人,那位约瑟夫倨傲姿态明显。

    似乎他才是上级,这些人都是下级一般。

    潘石屹不动声色,看着这场表演。

    约瑟夫问道:“米哈伊尔厂长,你们厂的账簿我们都看过了,但是对于波罗的海啤酒厂具体的运营状况,以及所拥有的资产,我们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能不能请你们带我们参观参观?”

    米哈伊尔笑道:“这不是问题,不过各位一路上也辛苦了,要不要先休息休息,明天再参观?”

    约瑟夫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向潘石屹:“潘总您的意思呢?”

    潘石屹当即答应了下来。

    他来圣彼得堡,是有着长远规划的,当然不会在意这一两天。

    而且,因为这位“约瑟夫”,收购“波罗的海啤酒厂”已经可以说是进行的非常顺利了。

    在入住的酒店。

    随行的刘军打量着这座酒店的繁华,笑道:“老潘,我听说咱们住的这座酒店可是有百年历史,当初那位彼得大帝都在这里住过?”

    潘石屹笑道:“何止是彼得大帝,苏联的几位建国元勋可都是这里的常客。”

    “当年一场格勒保卫战,从1941年一直打到1944年,苏德双方近两百万人伤亡,这座城市每一寸土地上都染着鲜血,飘荡着亡灵。”

    “就说我们住的这家酒店,据说当年就是少数没有被空袭和远程大炮摧毁的建筑。”

    听着潘石屹说这圣彼得堡过往的历史,刘军也是啧啧称奇,感慨道:

    “你说当年的苏联,多有英雄豪气,几辈人鲜血铸就的国家,怎么现在就堕落成这样了呢?”

    潘石屹抚了抚金丝眼镜上的雾气,淡淡道:“你也看出来了?”

    刘军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直接在沙发上坐了下去:“那怎么可能看不出来呢?那位约瑟夫给你看的账簿我也看了几眼,嚯,这么大的厂子,比奥恰科夫的规模还要大几倍,资产总值竟然只有奥恰科夫的三分之一。”

    “你说,这可能吗?”

    “还有那个约瑟夫,一看就知道克格勃出身,那些酒厂的领导看到他就跟见了猫一样,脸上不是恭敬而是害怕。”

    听到“克格勃”三字,潘石屹神色一凛,立刻出声提醒:“老刘,慎言!这里不是国内。”

    刘军也是立刻反应了过来,他看了看左右,小声道:“咱们说的是中文,老毛子就算是在监听也能听懂?”

    潘石屹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道:“小心总没错。”

    根据白天那本账簿,他其实已经看出了很多东西。

    那本账本上,缺额这么大。

    流动资金少得可怜不说还有千万的负债。

    明显是有人动了手脚。

    而又有谁有这样强大的能量呢?

    酒厂厂长?

    不,一个国营单位的厂长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也不敢这样去干。

    这些账簿可全都要放在安全委员会留存的。

    而且出售一家大厂,可是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同意的。

    也就是说,要完成这样一桩收购。

    至少得摆平三股势力。

    第一就是厂里内部的人员。

    第二就是安全委员会的监察人员。

    第三就是政府机关的批审。

    可现在,这份账簿,以及约瑟夫对于那些酒厂领导层的态度,就清清楚楚告诉他。

    所谓的竞标就只是走个过场。

    “秦总啊,秦总,你让我来圣彼得堡,可没告诉我有这么大的惊喜啊!”

    他心中惊叹秦远在苏联的人脉之广。

    胆量之大。

    但同时,他也终于知道。

    当初他们刚到莫斯科,准备前去古比雪夫的时候,秦远被克格勃带到了这圣彼得堡到底是为了什么。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

    谈论的就是这家波罗的海酒厂。

    也就是说,早在几个月之前。

    各方势力,就已经将波罗的海啤酒厂摆上了餐桌。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瓜分盛宴。

    克格勃有参与、圣彼得堡政府内有人参与,啤酒厂的几位管理层毫无疑问也是参与者之一。

    他们的目的,就是瓜分掉这样一家国营大厂。

    而后将空壳甩给他们。

    但即便是这样,这样的“空壳”也价值惊人。

    想清楚这些,潘石屹前所未有的沉重。

    但却又前所未有的轻松。

    第二天,一夜无事。

    潘石屹与刘军在酒店吃完早餐后,在约瑟夫的陪同下,他们与啤酒厂领导层一路参观着这诺大的酒厂。

    这一路上的见闻,更是让他确信。

    波罗的海啤酒厂,非但不是一家“资不抵债”的企业,反而是一家经营状况良好。

    资产有所丰裕的大厂。

    而且令他担心的最坏局面也没有出现。

    清点资产时他发现,仓库里原材料堆积如山,各类设备也都齐全并没有被拉走变卖。

    虽然账目上失去了所有的流动资金,而且还背上了一千多万的负债。

    但是,那一系列的经营许可证,都足可作为补偿。

    “潘先生”

    参观完后,走进会议室。

    厂长米哈伊尔笑着问道:“怎么样,和账目上有什么出入的地方吗?”

    “我们波罗的海啤酒厂虽然因为经营不善有些亏损,但是设备和生产线那都是国内顶尖的。”

    “我们听闻,远东集团旗下的远东饮料经营的非常好,远东格瓦斯沙皇格瓦斯畅销全苏联,而且最近似乎还准备进入可乐市场。”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领导层以及圣彼得堡市政府,都认为将波罗的海啤酒厂交到远东集团手里,才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

    这话半真半假。

    因为只有交到远东集团这家中资控股的企业当中,他们内部的诸多操作才能进行掩盖。

    而且,这也是顺应“引入外资盘活国企”的舆论呼声,平息工人们可能的不满。

    现如今圣彼得堡市民对于波罗的海啤酒厂是有非常多的议论的。

    觉得去年才整合完成的新厂,怎么一下子就资不抵债了呢?

    这家酒厂可关乎着几千人的工作岗位。

    背后是几千个家庭,几万人的生计。

    而远东集团此前收购奥恰科夫,直接盘活了这家在奥运时期建立起来的饮料厂。

    圣彼得堡市民都希望波罗的海啤酒厂也能和奥恰科夫一样,在远东集团手中,重换新生。

    对于这些弯弯绕绕,潘石屹固然不是都清楚地。

    但是他清楚收购波罗的海啤酒厂,能给远东集团带来巨大的收益。

    不光能让远东国际银行储备的资金花出去。

    而且还能通过这家酒厂,源源不断的产生收益,释放出辐射全苏联的影响力。

    所以,在双方的一致认同下。

    关于收购签约很快就进行了推进。

    当天下午,在完整合同出现在潘石屹面前时。

    他看着上面那个1200万卢布的收购价格,强压下内心的惊涛骇浪,提起笔,在那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整个过程顺利得令人发指。

    也顺利得让人心生寒意。

    而与此同时。

    远在莫斯科的秦远。

    他面前的系统面板突然跳出一行提示。

    【完成隐藏任务“国有资产掠夺者”,获得特殊成就“寡头的青睐”】

    【佩戴此成就,在进行资产收购时,谈判成功率小幅提升】

    “还真是好快的速度。”

    看到这个提示,秦远双眼微微眯起。

    他自然清楚,潘石屹在那圣彼得堡那边已经成了对于波罗的海啤酒厂的收购。

    (还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