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 第238章 杠杆时代,迅速膨胀

第238章 杠杆时代,迅速膨胀

    后续就如同秦远所设想的那般。

    莫斯科市政府通过《消息报》《工人曙光报》《真理报》等机关媒体向外声援远东集团,为远东国际银行站台之后。

    那些催促着苏联中央银行的声音,顿时消失了不少。

    而随着莫斯科国立银行与远东国际银行的交叉持股方案,出现在报纸上之后。

    各界哗然,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远东国际银行转眼之间,竟然就得到了首都国立银行的支持。

    那些关于“诈骗”、“庞氏骗局”的指控,在莫斯科国立银行这块金字招牌面前,顿时沦为了可笑的酸葡萄心理。

    至于“扰乱金融秩序”?

    连莫斯科市政府和国立银行都联手力挺,谁还敢说这不是秩序的一部分?

    有了这双重至高背书,民间对远东国际银行的信任度非但没有因诉讼受损,反而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苏联各地的分行门口,排队存款的队伍变得更长了。

    而就在这种氛围之下。

    位于伏尔加河畔的“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制造厂”,却是风雨飘摇。

    这家工厂曾是苏联工业的骄傲,其庞大的厂房和部分军品生产线是其雄厚实力的象征。

    然而,在联盟整体的经济痉挛中,这家万人大厂也陷入了发不出工资、濒临停产的绝境。

    几天后,一份措辞恳切、盖着鲜红公章的求救文件,被郑重地摆在了秦远的办公桌上。

    文件里充满了对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远东国际银行这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的殷切期盼。

    看着这份几乎可以说是“剧本”的文件,秦远嘴角勾起一丝洞悉一切的弧度。

    他清楚,这出自叶卡捷琳娜派系在当地一位实权官员的“精心安排”。

    现如今戏台已经搭好了,该如何唱,就看他的表演了。

    想到这里,他将王功泉给直接叫了进来,仔细的嘱咐了一番后。

    秦远将文件递了过去,淡笑道:“老王,你亲自带团去一趟。”

    “记住,你的身份不是掠夺者,而是拯救就业、维护稳定的英雄。”

    “既然是英雄,就要坦然接受属于你的掌声和鲜花。”

    王功泉作为从国内下海潮的精英人物,摸爬滚打已经好几年了。

    对于这种操作,早已是心领神会。

    王功泉沉稳地点点头:“秦总,您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旋即,一支由顶尖律师、精算师和公关专家组成的豪华团队,在王功泉的率领下,以“救世主”的姿态驾临伏尔加格勒。

    面对眼巴巴的地方官员和惴惴不安的工人代表,王功泉这名外国人的演讲可谓是充满感染力。

    “工友们!同志们!”

    “远东集团绝不会坐视国家的支柱产业倒下,绝不会看着上万名工人兄弟失业!”

    “应伏尔加市政府的邀请,我们决定,向贵厂提供一笔二十亿卢布的低息紧急援助贷款,帮助工厂渡过难关,恢复生产,保住在场每一位的工作岗位!”

    话音落下,全场先是寂静,随后全场沸腾,掌声雷动。

    工人们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救星。

    然而,在那份厚达数百页、由顶尖律师团队精心拟定的贷款合同中,却埋藏着一个致命的“魔鬼条款”。

    【贷款方同意,在无法用现金偿还本息时,可以用工厂生产的“伏尔加-5型”拖拉机,按照合同签订时市场价的30%进行折价抵偿】

    这个比例,低得令人发指。

    它意味着,工厂即便开足马力生产,其创造的价值也远远跟不上利滚雪球般的债务。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合法的财务陷阱。

    结果毫无悬念。

    在获得贷款后的三个月,这家工厂即便短暂恢复了生产,但在高昂的运营成本和畸形的还款条款双重挤压下,仍然将迅速陷入困境。

    到时候根本无法按期还款。

    随后,只需要将一份诉状书送至莫斯科仲裁法院。

    便能根据合同约定,以极低的代价获得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制造厂51%的股权。

    这本是七大寡头之一的金融家波塔宁,凭借更深厚的政府内部人脉和精明的政治策,设计的一个天才方案。

    也正因为这个方案,波塔宁才能后来居上,成为了寡头中的顶级玩家。

    并且波塔宁这位天才金融家,还是七大寡头之中唯一没有被清算的寡头之一。

    实在是因为这个“贷款换股份”方案太合理合法,太光明正大了。

    身处在这个时代,秦远并不介意窃取这位未来寡头的“倾吞方案”。

    而在已经知道了王功泉已经与伏尔加拖拉机厂那边签订了合约后。

    秦远没有什么反应,只是淡淡地对武卫国说:“卫国,通知伊万和斌子,准备接收新的重工业资产。”

    “到时候,告诉工厂管理层,所有工人原岗留用,工资上调10%。”

    “另外,让所有人都来会议室。”

    他即将用最小的代价,近乎空手套白狼地拿下了一家巨型工厂,还赢得了“拯救就业”的美名。

    而那份债务,大部分则通过“以货抵债”的合法形式,被轻易地“赖掉”。

    就在十国银行和外界舆论紧盯远东国际银行,等着看它如何在诉讼中资金枯竭时。

    在秦远召集下,一场核心会议正在紧张进行。

    墙上挂着一张巨大的苏联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记着各种符号。

    会议室内,攘括了远东集团的所有核心成员。

    “秦总,”易笑迪看着手中的财务报表,面露难色道:

    “十国银行的诉讼案到现在都还没有撤诉,虽然市政府和国立银行的支持缓解了压力,但外界对我们明面资金的盯梢从未放松。”

    “如今集团多线出击,同步进行数起大型收购,资金压力……非常巨大。”

    秦远站起身,拍了拍后面贴着的巨幅地图,淡淡道:“资金压力?小迪,你错了。我们的资金从来就不应该躺在账户里发霉!”

    他的目光落在潘石屹身上:“石屹,你立刻行动,用我们刚刚完成收购的波罗的海啤酒集团的全部资产作为抵押,向莫斯科国立银行申请贷款,用这笔钱,去给我拿下新西伯利亚的那家大型化工厂!”

    不等众人消化这个指令,他视线转向伊莲娜:

    “伊莲娜,你负责跟进,在新西伯利亚化工厂完成收购的第一时间,立刻以其设备和厂房为抵押,向我们自己的远东国际银行申请贷款。”

    “然后用这笔新钱,火速启动对顿河畔罗斯托夫的‘顿河储蓄银行’的收购流程!”

    这些,全部都是叶卡捷琳娜集团背后之人,所抛出来的蛋糕。

    也正因为这些蛋糕,整个远东集团全力转动,所有人都在行动起来。

    秦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卢布在不断的流转和抵押中增值,用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

    在这个混乱的大时代。在众目睽睽之下,秦远所要进行的表演,名为杠杆!

    “杠杆,才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武器!”

    秦远望着地图上不断被新标记覆盖的区域,低声自语。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关联交易和担保链,秦远用最初有限的资金作为支点,撬动了一个庞大的收购计划。

    而在“贷款换股份”这套合法外衣的掩护下,这场饕餮盛宴的大部分环节,都暴露在阳光之下,让人无从指责。

    食品、化工、金融……

    他的商业帝国在诉讼的硝烟中,非但没有收缩,反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膨胀。

    (还有一章加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