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 第247章 历史的轮回

第247章 历史的轮回

    历史的轮回总是充满讽刺。

    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大阵营争夺的焦点是德国留下的顶尖科学家。

    而短短几十年后,角色互换,苏联自己成了那个被“收割”的对象。

    至于苏联的人才外流潮,其实在80年代中后期戈氏推行“公开性”和“新思维”时就已经暗流涌动。

    1991年,《公民出入境法》的颁布,如同打开了泄洪的闸门。

    紧接着八月的风波,更是彻底冲垮了最后的堤坝。

    根据苏联官方自己的统计,在1986年至1990年间,已有超过11万人移民海外。

    法律放开的风声一出,立即有近200万人明确表示要离开,还有超过600万人处于犹豫观望状态。

    这些跑路的人里头,除了直接移民的,还有留学不回来的,在国外工作突然就改国籍的。

    甚至有些人干脆就留在国内跟西方公司搞合作,把研究成果一股脑儿往外卖。

    明的暗的加一块,苏联积攒了半个多世纪的科研底子,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掏空。

    平心而论,苏联掌握的核心技术实力极为雄厚。

    核动力装置、爆破焊接、脉冲能源、特种陶瓷材料等领域堪称世界顶尖。

    微粒固体材料合成、稀土深度开发等技术也极具竞争力。

    可眼下风雨飘摇,受经济、政治动荡影响,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原本有着优渥待遇和国家荣誉感的科学家、工程师们,一夜之间落入了领不到工资、项目停滞、前途渺茫的窘迫境地。

    人心惶惶之下,西方挥舞着的绿油油的美元和所谓“自由世界”的承诺,自然产生了巨大的侵蚀力。

    对于这种情况,秦远是十分了解的。

    而他也清楚,自己要挖瓦列里·巴比奇这类国宝级的军工人才,绝不可能像囤积卢布或者收购啤酒厂那样私下进行。

    这需要强大的国家力量作为后盾和接收单位。

    也就是说,他需要先和国内通一下气,摸清上层的态度和决心。

    回到远东集团大厦后,秦远屏退左右,直接唤出了只有他能看见的虚拟聊天框,联系了太子李楚泽。

    【我是京爷】:楚泽,国内因为苏联这边的变动,有没有相关针对性的举措出台?

    他要先试探一下国内对于苏联局势骤变的反应层级和速度。

    此刻,在燕京的李楚泽收到这条消息后,浑身一个激灵。

    虽然他们在过去几个月时常联系,但多是沟通汽车零部件进出口、贸易额度之类的事情。

    像今天这般,如此直白地询问国内高层动向,还是头一次。

    更别说,是在苏联遭遇八月事件巨变之后这个敏感时刻。

    【燕京太子】:京爷,你人在苏联,那边到底出了什么事?你的排名怎么一下子冲到第一了?现在所有玩家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苏联。

    【燕京太子】:自从八月份那件事之后,就连我家老爷子也已经一个多星期没回家了,燕京这边也是风声鹤唳。虽然明面上媒体并没有大肆报道,但是在各大机关都尤为的重视,对苏联那边的一举一动都在进行着分析研究。

    【燕京太子】:还有人说苏联可能会崩溃,这是真的吗?

    他的震惊难以言表。

    尽管这只是一个游戏,但沉浸式的体验让他对这个世界产生了真实的代入感。

    一个超级大国,在没有外部战争的情况下从内部瓦解,这对任何了解过两国历史的人来说,冲击都是巨大的。

    秦远看着太子的回复,心中对国内的反应有了初步判断。

    【我是京爷】:如果不出意外,在今年年底之前,苏联就会正式崩溃解体。

    秦远语不惊人死不休,直接在虚拟屏幕上敲上了这么一段话。

    而当这段话出现在太子面前时,他的脸色巨变。

    真……真的会崩溃?!

    再联想到秦远早前就断言自己年底会“通关”,他越发断定,秦远大概率早就对这一历史结局有所预判。

    他将这种洞见,归结于秦远对时局无与伦比的分析和精准判断。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深深咽了好几口唾沫,才勉强压住心中的惊涛骇浪。

    然而,秦远紧接着发过来的下一段话,直接让他的脉搏冲到了一百八。

    【我是京爷】:楚泽,通过你的渠道,帮我向上转告一句:苏联的高精尖人才,上面要还是不要?给我一句准话,我就能把人送来。

    【燕京太子】:京爷,你没在开玩笑?!不是技术,不是产品,是活生生的高精尖人才?!涉及哪方面的?不会……不会与军工相关吧?!

    作为大院子弟,他太清楚这句话背后那足以撬动国际格局的分量了。

    苏联的军工技术啊!

    这可是全球独一份,让欧美寝食难安的存在!

    此前秦远通过各种渠道送回国的那些图纸和样品,都需要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反复研究、拆解逆推才能复现。

    就这,他都听自家老爷子私下感慨,说帮了国家大忙,在好几个领域的研发都少走了几年弯路。

    如果……如果是那些亲手设计、建造了这些国之重器的苏联顶级军工人才直接过来进行指导……

    那岂不是要重演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援华的旧事,让国内的军工产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跨越?!

    想到之前参与发动机项目获得的丰厚成就点分成,李楚泽简直不敢想象,如果促成这种国家级的人才引进项目,能获得何等海量的奖励!

    【燕京太子】:京爷,你等等!我立刻想办法联系我家老爷子!这事儿太大了,我必须当面探探口风!

    秦远要的就是这句话。

    他必须知道国内对于接收这些敏感人才的态度,是否会因为顾忌与苏联的外交关系而犹豫不决。

    如果上面畏首畏尾,那他的很多计划就得调整,甚至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但他的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国内虽然一贯注重国际关系和维护形象,但在这种关乎国家根本利益和未来战略实力的历史机遇面前,展现出了惊人的务实和魄力。

    李楚泽一放出这个消息后,立刻在整个燕京相关层面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他们其实也通过了外交渠道,知道了目前苏联的很多状况。

    包括欧美国家对于苏联的金融掠夺,犹太资本扶持代理人对国有资产的鲸吞。

    也听到了一些关于美国为抢夺苏联专家实施的“过渡与腾飞计划”的风声。

    毕竟中情局特工几乎是半公开地在莫斯科、基辅等地活动,从各大研究所和设计局招募了大量涉及导弹、火箭、航空发动机、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专家。

    这些计划虽然在秘密进行,但是那么多人的流失,根本就满不了有心之人的耳目。

    也就是此时垂死的苏联,在叶氏的分离主义之下,根本无所顾忌。

    国内也只是碍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外交礼仪,此前并未采取公开、大规模的行动。

    现在,突然听到秦远这个在苏联混得风生水起的“自己人”,明确表示有能力从虎口中夺食,为国内招募、输送一批顶级的、尤其是军工领域的苏联专家,国内相关部门的震惊和兴奋可想而知。

    历史上的“双引工程”因各种顾虑要到几年后才系统展开。

    但此刻,秦远的出现和他展现出的能量与渠道,无疑给了国内一个提前数年布局、抢占先机的绝佳机会!

    这种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摆在眼前,又岂能放过?

    他们通过李楚泽与秦远联络,在知道了可引进人才的名单后,更是震惊。

    他们没想到,秦远的魄力,比他们想的还要大。

    空气动力学、核能研究所、核潜艇、稀土冶炼、以及航空母舰总设计师。

    这一系列的名头,以及之下的人名。让国内兴奋的颤栗。

    随后,根本就不假思索,给出明确回复。

    “告诉秦远同志,只要是真心实意愿意来华工作的专家,我们敞开怀抱欢迎!”

    “待遇从优,条件满足,确保其学术自由、生活便利和人身安全绝对无虞!”

    “一切行动,务求稳妥、隐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