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六天魔王已被真武所囚,近乎磨灭殆尽,整个北俱芦洲为天庭大军所统,妖氛几不存。
故真武一念之间,即以玄天皂雕旗,探查枭鸟下落。
遂知,其躲在北俱芦洲地下三万里,且多以自身翎羽伪装气息,分散各地,混淆视听,行瞒天过海之举。
不过现如今,他既已被发现,其结果自是不言而喻。
在真武和曹空两人的手下,连一个照面都未活过。
自此,枭鸟翎羽曹空亦得之,如今只缺凰羽,五火七翎扇便可彻底臻至大成。
且因北俱芦洲,如今妖魔剪伐,邪鬼潜踪,曹空亦如所意,前去观寒之天门。
而枭鸟的事,也给真武提了个醒,又用半载时光,探查北俱芦洲隐匿妖魔。
果不其然,总有些积年老魔,隐匿很深,遂一一剪伐。
至此,用时七载,收降黑气妖氛,天下妖魔一时收断,天下邪鬼,并皆清荡。
于天上言,即为七日,故又称,七日荡魔。
北俱芦洲,寒之天门处,有广莫风从其中出。
曹空本就修得水遁大成,触类旁通之下,得广莫风多有所长。
如今遂观寒之天门仅有半载,却也得广莫风大成,乃为水到渠成之事。
如今枭鸟除,广莫风大成,北俱芦洲呆之无用,毕竟这里本就是恶水险山处,由寒之天门立于此处便可知。
广莫风过则万物肃杀,草木凋零,落于人间尚是此景,更何况受其影响最深的北俱芦洲。
于是起身离开,欲寻真武道别。
“嗯?这是,瘴气?”
曹空望之前方瘴气黑雾浓郁,不似往日稀薄,遂寻真武,道出此事。
真武道:
“陛下曾道,这瘴气衰退仅有七日之期,如今天上七日已去,其卷土重来,亦在情理之中,我等当退出北俱芦洲,以免被瘴气所扰。”
曹空应是,感叹道:“这瘴气重归,他日定又会滋养化生妖魔,成为其乐土,这一盛一衰,正是天地周而复始之理啊。”
真武闻言,笑道:“此为天数,不过天命虽如此,人亦可尽人事。”
“道友何意?”
“我今道成,不愿看后世再酿此前恶果,愿以此身,永镇北方,劫始劫终,剪伐魔精,我自以武当之!”
曹空动容,此举于苍生言自是大益,不过于真武言,等同画地为牢,自困一地,独揽其责。
盖因日后,妖魔闻真武之名而惧,可若真武离去,其定出而作乱,故其势必不得出。
“道友困守此地,不畏寂寞?”
真武一笑,其声清越:“有何寂寞,心之所安,便是吾乡,义之所在,何言困守。”
说罢,其一步踏出,乃至北俱芦洲穹顶,俯瞰这无垠荒芜大地,遂悬剑其上,立旗巡天。
曹空观其气魄,感其壮志宏愿,躬身礼拜以示敬意。
世有真武,乃为大幸。
······
妖氛既除,也该到了论功行赏之时。
故一月之后,曹空接到玉帝敕旨,去赴灵霄宝殿。
此日,天庭胜景无数,乃为真武荡魔庆功。
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有金钟撞动,天鼓常鸣,声奏玄歌妙乐,咏哦无量神章。
灵霄宝殿,玉帝高坐御座,其身后放无极光明,照十方世界。
文武仙神按品阶列班左右,庄严无限。
曹空所识仙人,多列于此,比如哪吒等众,且有趣的,四御通常不来朝会。
可如今,太乙救苦天尊化身之一,上方玉虚明皇天尊却来此朝会,列于群仙之首。
玉帝目光放远,好似收揽所有,开口道:“宣玉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入殿受封。”
太白金星当即高声唱道:“玉帝金旨,宣玉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入殿受封。”
此声浑厚,响彻殿内殿外,文武仙神,多生羡意,知其大功,开天辟地来少有,当唱名天地间。
真武得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
玉帝遂让真武免礼,令太白金星宣旨。
太白金星即将手中金旨意展,高声宣唱:
“太上开天执符···玄穹高上帝诏曰:兹有真武,威震北方,剪伐天下妖邪,合天性以救黎民,功完行满···
故今封尔为“九天荡魔天尊”领大帝之位,掌玉册金章····钦此!”
真武即接旨,自此时起,即为真武大帝,亦号九天荡魔天尊。
众仙闻之,齐齐道贺,此情此景,令人心神激荡,恨不得此身亦可得唱名。
诚为仙生一大快事。
玉帝道:“卿之大功,此封尚不足以表朕心,卿若有求,自可一并道之。”
真武大帝向前而拜:“启禀陛下,我无所求,唯愿永镇北方,除邪辅正。”
玉帝闻之大悦,众仙无一不动容,心悦诚服真武大帝之志。
玉帝即许其所求,令其永镇北方,又令其成道之所,太和山为其道场,改名武当山,意为“非玄武不足以当之”,可监察南赡部洲并北俱芦洲之地。
真武大帝谢恩不提。
玉帝道:“此番荡魔,真武当居首功,次者为谁。”
太白金星道:“乃雷部东极青玄府,慈心救劫真君。”
玉帝道:“他有何功。”
太白金星道:“此真君,多有行善,救苦救难,治水灾,护医道,除妖氛,亦为真武成道前之护道者,
且于北俱芦洲以神通散去瘴气,使我天庭将士不为瘴气所困,又多斩大妖大魔不计其数,功德甚伟。”
玉帝闻言颔首:“确有功劳,宣慈心救劫真君入殿受封。”
太白金星高唱其名,其声响彻于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之间,凡有仙人闻之,皆心钦意羡,觉大丈夫当如此。
曹空得宣诏,来至御前朝上礼拜,蒙玉帝慈恩,即免礼听旨。
众仙神齐齐望向曹空,令其成为绝对的焦点,不知有多少仙神,恨不得取而代之。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亦目光温润含笑,乃为其欣喜。
如此之多的目光,汇聚曹空一人身上,竟令其心中亦有异样。
而后玉帝即道:“有功之臣,定当嘉奖,宣旨。”
太白金星躬身而拜,乃领玉帝之命。
其展开金旨,再度高声宣唱:
“···玄穹高上帝诏曰:兹有慈心救劫真君,行救苦救难之举,济度群生,治水灾,镇水君,除妖魔,护神道,
于北方玄天···此功德甚伟,其法性深厚,其行合于天心,其功利于万物,合乾元之妙,为彰尔功,为显天恩,
特此敕封尔为——玉虚玄御救劫真君!
可统青玄左府真仙,可号青玄左府真仙,行三界救苦事务,寻声赴感,救度一切苦难!
赐金花琼浆,琼花还丹···掌仙箓···可直奏御前·····钦此!”
话语落定,众仙神皆贺,且惊且羡。
心知,此日之后,三界众生,四大部洲,当知此真君之名。
此可谓:
玉诏唱名灵霄殿,金旨传唱真君名,从今三界传名姓,天下谁人不识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