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抱歉,我也是皇帝! > 第334章 拼音、虎患、鼍患

第334章 拼音、虎患、鼍患

    “关于房爱卿前面提到的,以‘反切法’‘直音法’认字读字,对于学子来说尚且困难,对于寻常百姓就更加困难这件事…”

    赵仙罴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大殿门口。

    大殿门口正等待的一列虎贲军,为首两人走进大殿。

    两人穿过一道道目露疑惑的官员身影,来到龙殿正下方,这样方便大部分人,以同一视角观看到。

    然后两人展开一张巨型卷轴,也就是一张巨大的白纸。

    白纸上写着很多文字,以及房玄龄、魏征等人,甚至是孔颖达虞世南这些国子监学官,从未见过的古怪字符。

    不过孔颖达虞世南等国子监学官,虽然没有见过这种字符,但能理解纸上各种文字和这些字符结合,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天’字的读法,按前唐统一教法,是用‘他’字的声母,和‘前’字的韵母结合发音。

    如此一来,就必须先认识‘他’字和‘前’字。

    诸如其他字的教法,也一样。

    可这两名虎贲军手中展开的巨大纸张上,直接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定义为或组成了一些固定的声母和韵母。

    这样一来,只要掌握所有的声母和韵母,对每个字进行标注,那么所有字的读音就一目了然。

    “这…这是陛下您发明的?”

    当意识到这一点后,孔颖达虞世南等国子监学官,纷纷激动的难以自抑。

    他们作为帝国最高学府的老师,对这种注音识字方法将对教育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和推动,再清楚不过。

    可以说有了这种注音方法,学子学习认字读字的效率,将提高数倍不止。

    并且这种简单易懂的方法一旦普及,十年,二十年后,大秦帝国几乎人人都能认字读字,便不成问题!

    随着孔颖达虞世南褚遂良等人,在这张巨幅纸张旁边,不断对着各个文字以及标注的声母韵母,进行发音尝试,意图理解那些具体化的声母以及韵母读音。

    大殿里文武百官,主要是原大唐的文官,作为才学皆是来自各州道的佼佼者,很快就明白赵仙罴展示的这项新发明,给帝国教育界带来的意义。

    这时有一道声音惊疑不定道:“这些音符,有些我好像见过。

    对,我从一些来自拜占庭帝国的人书写的文字上见过。”

    说话的是原焉耆国国王龙突骑支。

    龙突骑支惊愕看着赵仙罴。

    他不明白,怎么拜占庭帝国那边用的一些文字符号什么的,还可以标注华夏文字?

    还可以这样??

    龙突骑支早从半年前归顺赵仙罴,就开始和大秦帝国的每一个人一样,开始认真学习华夏语言。

    目前他的学习成果不错,已经将大秦官方语言说的很顺畅。

    “不过,其它的…我不认识。”

    龙突骑支看着其它没见过的字母,摇了摇头。

    他哪里知道,赵仙罴用的是成熟的二十六字母拼音法,确实是由希腊文和古拉丁文演变定型,但此时的西方国家所用的文字里,尚且欠缺其中几个字母。

    看着仍围着巨幅纸张不断学习的孔颖达虞世南等人,赵仙罴说道:

    “现在是朝议,咱们君臣一起给各项事务定个方向。

    至于这种新的注音法,朕将其称为‘拼音注音法’,在之后朕会派人将其具体读法,详细为国子监众学官讲解。

    往后推动这种拼音注音法,帮助天下学子快速学习认字读字,就要靠国子监诸位爱卿同心协力了。”

    孔颖达虞世南等人一听喜出望外,连忙躬身拜道:

    “臣等必不负陛下所托!”

    大殿里其余人看着几人激动的满脸涨红的样子,表情各异。

    谁都知道孔颖达虞世南这些国子监学官,抛开原先立场不说,绝对是赵仙罴这位神武大帝最忠实的拥护者。

    因为当初赵仙罴在长安,身份只是一介百姓时,所展示的各项才学,包括算学、诗文等,就已经让这些当世大儒感到万分折服。

    如今赵仙罴身为帝王,竟然创造出如此通俗易懂,方便普及全国的拼音注音认字法,这岂能不让几人激动的恨不能五体投地的膜拜。

    房玄龄魏征等人毫不怀疑,如果赵仙罴不做皇帝,国子监的人必定会将赵仙罴推上文坛至尊宝座,尊为当世圣人。

    当然,他们这些人心里的震惊和激动,也不比孔颖达等人少多少。

    今日这场意义重大的朝会,议题从最初的‘治理帝国偏远地区、如何保证政令及时有效送达’。

    到‘定都’。

    再到现在的‘教育普及’。

    赵仙罴这个年轻帝王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已经让他们连感叹都不知如何感叹了。

    前朝唐皇李世民,上马善于用兵,也能自己带头冲锋陷阵。

    下了马,总体上也算善于听取意见,对于处理各州道之事也游刃有余。

    可赵仙罴这位传奇大帝,用兵打仗自不需要多说,绝对的称得上人尽敌国,在作战谋略上不输李世民,在个人上马冲锋能力上,更是远胜李世民。

    至于治政能力。

    相比于李世民有时候的自持君王身份,脾气阴晴不定,赵仙罴这位只有十七岁的大秦国君,性格看起来更加温和,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毫无偏见。

    至少在朝堂讨论上是如此。

    关键是对于具体事务,赵仙罴提出的方案,有时甚至让房玄龄魏征这些人感到无地自容。

    连他们都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在赵仙罴眼里,只是随口一说就能让他们豁然开朗的事。

    这样一对比,不管是房玄龄魏征等人,还是长孙无忌这个原大唐国舅,都觉得李世民、李唐皇室,输的不冤。

    “关于教育内容以及全民普及教育这件事,诸位爱卿还有什么意见?”

    “回陛下,臣等并无异议。”

    看着整齐躬身的文武百官,赵仙罴点点头。

    “现在咱们再说今天朝会的最后一个议题。

    南方的虎患和鼍患。”

    众人心中一紧,南方荆楚岭南之地,山林密集,虎患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再是近几年,岭南、江淮的河流沼泽中,鼍的数量增多。

    鼍对庄稼和鸡鸭禽类,以及对豚的危害,还有鼍在夜间发出的低沉叫声,一直被当地百姓视为可能带来洪涝、瘟疫灾害的不祥之声,这些也给不少百姓带来困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