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抗战之血肉熔炉 > 第40章 樟城保卫战(终)

第40章 樟城保卫战(终)

    至6月初,鄂北的枪炮声最终归于沉寂。持续月余的随枣会战,最终以日军的战略失败告终。

    硝烟缓缓散去,露出饱经蹂躏的大地。曾经麦浪翻滚的原野,如今却布满了焦黑的弹坑、扭曲的铁丝网和烧成空壳的车辆残骸。

    空气之中弥漫着浓烈的火药味、尸骸的腐臭和草木烧成灰烬的气息,这是一种战争所特有的、令人作呕的气息。

    青天白日旗,再次被插回了曾被日军短暂占领的阵地之上。枣阳、随县等要地,陆续被第五战区的华夏军队收复。士兵们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在断壁残垣间搜索着残敌,收殓着战友的尸体。

    担架队穿梭不息,将最后的伤员抬下火线。每个人的脸上都混杂着胜利后的些许欣慰、劫后余生的茫然,以及深入骨髓的疲惫。

    胜利的代价,同样是刻骨铭心的。无数忠魂埋骨鄂北,是他们用牺牲换来了这条战线的稳定。

    从战略上看,第五战区虽然丢失了部分外围的前沿阵地,地图上的边界线或许向后弯曲了那么一丢丢,但他们却成功粉碎了冈村宁次围歼第五战区华夏军主力的企图,并予敌以重创。日军的攻势被彻底遏制,其“速战速决”的战略再次破产。

    汤恩博部在关键时刻的侧翼突击和后续的全面反击,对扭转战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证明了精锐机动兵团在防御反击战中的巨大价值。

    而这一切的基石,却在于李棕人将军的运筹帷幄。他精准地判断了敌我之态势,果断采取了“诱敌深入”的大胆策略,顶住了初期防线被日军突破的巨大压力,成功将日军引入了他的预设战场。

    并恰到好处地投入了手中的预备队,最终导演了这场惊心动魄的逆转。他的冷静与谋略,是第五战区不至崩盘的核心要素。

    当然,胜利更归于无数前线将士的浴血奋战。从桐柏山的节节抵抗,到襄花公路沿线的惨烈厮杀,再到张自中将军强渡襄河的决死一击,每一个阵地、每一条战壕、每一次冲锋,都洒满了华夏儿女的热血。

    正因为有他们的坚韧、勇敢和牺牲,才能最终挫败侵略者的锋芒。

    随枣会战的结局,再次向世人证明,华中战场,绝非是日寇可以肆意驰骋的平原。在这里,山川河流、城镇村庄,都可能成为华夏军队顽强抵抗侵略者的堡垒。

    冈村宁次虽然握有强大的武力,却也无法轻易叩开这扇通往中原腹地的门户。

    大战暂时落幕,但烽火并未熄灭。双方都在舔舐伤口,重整旗鼓。日军全线退回了战前的势力范围,舔舐着失败的耻辱,并积极酝酿着下一次的进攻;华夏军队则抓紧时间休整补充,加固防线,警惕着未来的风暴。

    鄂北的田野,在鲜血的浸染后,终将生出新的绿意。但1939年这个夏天发生的惨烈搏杀,以及其中华夏军人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与牺牲,已然深深地镌刻在了这片土地的记忆之中,成为华夏民族抗战史诗中又一页沉重而辉煌的篇章。

    樟城,第五军军部。

    电台里关于随枣会战最终胜利的消息,并未让指挥部内洋溢过多的喜悦,反而带来了一种新的、更为深沉的紧迫感。地图前,顾家生的目光从随枣战线,缓缓移回至樟城这个孤悬的点上。

    “军座,随枣一战,冈村宁次虽然再次碰得头破血流,但他在武汉的实力犹存。”

    副军长郭翼云面色凝重地分析道:

    “进攻第五战区的日军野战精锐师团虽也受损,但其根基未失,现正陆续撤回武汉休整。一旦他们完成补充,下一个目标,要么是报复第五战区,要么……就是回过头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拔掉我们这颗扎在他眼皮底下的眼中钉!”

    参谋长张定邦也点头附和。

    “樟城位置虽重要,但如今已过于突出。日军绝不会容忍我们长期占据此处。一旦其主力回师,筱冢义男和伊东政喜这两个师团必然从困守转为强攻,届时内外夹击,我军处境危矣!”

    顾家生沉默地点了点头,他完全同意两位搭档的判断。随枣大捷是全局的胜利,但却让樟城陷入了战略上的被动。第五军在此地的战略目标就是牵制日军兵力、策应主战场,现在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如今,是时候功成身退了,绝不能贪功恋战,将这支精锐部队置于险境。

    “立刻给重庆发电,直接呈报校长,并密送陈长官。”

    顾家生态度坚决。

    “电文要点:一、呈报我军已完成牵制敌军的重任;二、研判随枣战后敌情变化,樟城已成孤地,危如累卵;三、恳请校长暨长官部速定决策,令第九战区薛长官派有力部队接应,助我第五军跳出险地,以保全我第五军,用于未来更为关键的作战。”

    电报发出后,重庆方面反应极为迅速。总裁也深知第五军的价值,这是绝不能让其陷入重围的。他亲自致电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跃,语气严厉而明确:

    “伯陵,随枣已胜,樟城之第五军久悬敌后,态势极危。兹令你部,不惜一切代价,即刻组织有力攻势,向樟城方向突击,务必将顾家生及其第五军全体将士,安全接应归来!此令,不得有误!”

    薛跃将军接令后,毫不迟疑。他也知此任务关系重大,立刻开始了调兵遣将:

    “命令!第74军作为攻击箭头,向樟城西南方向日军防线发起猛攻;”

    “命令!骑兵第五军(马家军) 利用其机动性,进行大范围迂回穿插,扰乱日军后方;”

    “命令第8军,第78军,向当面的日军发起牵制性进攻,使日军无法判断我军主攻方向,更无法从容调兵增援樟城;”

    一场声势浩大、目的明确的“捞人”行动,在第九战区迅速展开!薛岳的第九战区精锐部队攻势凌厉,摆出了一副不惜与日军决战也要打通与樟城联系的态势。

    而此时,在樟城外围的日军第10师团指挥部里,师团长筱冢义男中将也刚刚获悉了随枣会战失利的详细战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八嘎……司令官阁下的作战计划……竟然失败了。”

    他喃喃自语,随即,薛跃发起的凶猛攻势的情报也摆在了他的面前。

    参谋长在一旁忧虑地说:

    “师团长阁下,支那军第九战区主力大举出动,其攻势之猛烈,意图已十分明显,就是要接应樟城内的第五军突围。我军经过月余围困和小规模交战,虽无大损,但也颇为疲惫。若此时与支那生力军,尤其是其精锐第74军等部硬拼,即便能胜,也必然损失惨重……”

    筱冢义男的脑海中瞬间闪过矶谷廉介被当作替罪羊、身败名裂、前途尽毁的凄惨下场。

    他是绝对不能让第10师团在自己手里再遭重创,困住第五军是功劳,但若为了全歼这支已经完成战略任务、急于撤退的敌军,而赔上第10师团,导致自己成为“第二个矶谷廉介”,那就是彻头彻尾的愚蠢了。

    他与第101师团长伊东政喜中将紧急沟通后,两人迅速达成了共识。

    筱冢义男冷着脸,做出了一个“明智”却略显憋屈的决定。

    “命令各部,收缩防线,避敌锋芒。对第九战区来的支那军,进行节节抵抗,迟缓其推进速度即可,不必死战。对樟城内的第五军……他们若出来,就放他们走,以小股部队袭扰其后卫,做做样子即可。一切以保全帝国陆军实力为重!”

    于是,战场上出现了奇特的一幕,薛跃的部队“拼命”往前打,日军的抵抗却“恰到好处”地逐步后撤;樟城内的第五军则开始了有序的撤离,而日军也只是远远地用炮火“送行”,偶尔发起小规模的试探性追击,一旦遭遇反击便立刻缩回。

    顾家生心领神会,指挥部队保持高度警戒,全军交替掩护,沿着薛跃打开的生命通道,迅速而安全地撤出了樟城,与接应的第74军部队胜利会师。

    至此,樟城保卫战以第五军成功达成战略目标并全身而退告终。

    顾家生带着历经战火淬炼、缴获颇丰的第五军,安全的返回了第九战区。而筱冢义男,也“成功”地“收复”了樟城这座空城,保住了第10师团的主力,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结果。

    只有冈村宁次,在武汉得知第五军竟安然无恙地撤走,气得又砸碎了一套心爱的茶具,却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个事实。

    华中战场的局势,进入了短暂的平静期,但所有人都知道,下一次更大规模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第六卷·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