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高考落榜?我众筹开创最高学府! > 第160章:医疗的“基石”——华佗AI

第160章:医疗的“基石”——华佗AI

    【扁鹊一号】手术机器人,成了他们黑暗人生中唯一的光。

    然而,新的问题,也以一种更加尖锐的方式,摆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临时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

    “这是今天上午收到的第三百一十二份特级手术申请。”医学院院长将一份厚厚的电子文档投射到全息屏幕上,疲惫地揉了揉眉心,“每一份,都符合【扁鹊一号】的适应症,但我们……无人可派。”

    屏幕上,【扁鹊一号】那充满科技美感的银白色机体,显得格外冰冷。

    它的精度无可匹敌,它的稳定性超越人类极限。

    但它的背后,依旧需要一双属于顶尖外科医生的手,和一颗能在毫秒间做出正确判断的大脑,在后台进行远程操控。

    放眼整个华夏,有能力驾驭这台未来机器,在微观世界里穿针引线的专家,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

    技术的天花板,变成了人才的峭壁。

    这极大地限制了这项足以改写人类医学史的技术,真正走向普罗大众。

    “我们不能让希望,变成一种需要排队抽签的奢侈品。”

    校长办公室里,何宇看着屏幕上暴增的求助信息,眼神平静却坚定。

    为了实现真正的“全自动智能医疗”,他将下一个,也是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正式下达。

    任务的接收方,是龙河大学最核心的两个部门。

    计算机学院的天才学生们。

    以及,“特别进修班”里那几位身份特殊,最擅长战场指挥与决策系统的老教授们。

    任务的目标很明确,甚至带着一丝狂妄:

    为【扁鹊一号】开发一个能够自主进行病情诊断、手术风险评估、手术方案规划,乃至独立完成手术操作的“超级大脑”。

    这是一个比之前用于国防的【“天机”AI】还要复杂百倍的系统。

    它面对的,不再是参数固定的武器装备,而是这世界上最精密的、充满了无穷变数的造物——人体。

    何宇再次打开了只有他能看见的系统商城。

    信誉度燃烧,光华流转。

    一项名为【生命体征多维建模与自主学习决策】的核心算法,被他毫不犹豫地兑换出来,化作一道数据洪流,注入了龙河大学的中央服务器。

    这是项目的“地基”,是源自未来的、凡人无法理解的神谕。

    而接下来的“添砖加瓦”,则在计算机学院最顶级的P4实验室内,演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合作”。

    实验室里,上百名计算机学院最顶尖的学生正襟危坐,每个人的脸上都混合着兴奋与茫然。

    在他们面前的全息屏幕上,流淌着的正是那段“神谕”算法的具象化形态。那是由亿万个光点组成的、不断变化的、如同星河般璀璨的数据结构。

    “我的天……这真的是算法吗?我感觉自己在直视一个正在思考的宇宙。”

    “每一个逻辑节点,都存在着上万种可能性分支,而且还在根据虚拟环境实时演化……这……这根本不是我们这个维度的编程思想!”

    学生们负责将这些天书般的逻辑,转化为一行行可执行的代码,构建起AI的骨架。

    这是一项无比艰巨的工程,他们如同在用凡人的砖石,去搭建一座通往神域的桥梁。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实验室的大门被推开。

    几位头发花白,但身姿依旧挺拔得如青松般的老者,走了进来。

    他们便是“特别进修班”里的那几位老教授。

    他们一进入实验室,整个空间的氛围都为之一变。那些浮躁的、属于年轻人的气息,瞬间被一种沉稳如山的铁血气场所镇压。

    老教授们摇身一变,成了AI的“战术指导老师”。

    他们不懂什么叫“卷积神经网络”,也不懂“深度强化学习”。

    但他们用自己几十年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决策经验,为AI的“判断逻辑”和“决策优先级”进行着最根本的校准。

    一位曾在西南边境指挥过著名穿插战役的老将军,背着手,走到一个最大的全息沙盘前。

    沙盘上,正模拟着一台【扁鹊一号】对一处复杂的神经丛损伤进行修复。

    AI的初步方案,是按照损伤程度,从重到轻,依次修复。这是最符合常规医疗逻辑的选择。

    “愚蠢!”

    老将军的拐杖,重重地敲击在地面,发出一声闷响。

    所有学生都吓了一跳。

    “你们看这里,”老将军用拐杖指向沙盘中一束看起来损伤并不严重的神经,“这束神经,它连接的是什么?是控制食指微小肌群的关键节点!”

    “而另一条,虽然看起来损伤面积更大,但它只负责一小块皮肤的触觉感知!”

    “一个顶尖的狙击手,失去一小块皮肤的触觉,无关痛痒。可如果他的食指无法稳定地扣动扳机,他就废了!”

    老将军的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铿锵有力。

    “手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数据报告好看!是为了让病人恢复最重要的功能!什么是重要?这就叫决策优先级!”

    他转向另一个正在为AI的“风险规避模型”犯愁的小组。

    “你们在设定,当手术中出现意外大出血时,AI应该如何应对?”

    “我们的方案是立刻中止核心神经修复,转为全力止血……”小组长小心翼翼地回答。

    “放屁!”

    老将军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

    “战场上,指挥部被敌军特种部队摸到了门口,你是先去救那些无关紧要的后勤兵,还是不惜一切代价,把指挥部的大门给我堵上?!”

    “止血是战术动作,保住核心神经功能,才是战略目标!

    AI必须学会在保全战略目标的前提下,用最小的代价去完成战术动作!比如,牺牲掉一部分次要组织的供血,来为核心区域的修复争取时间!”

    老将军对着一群计算机天才,唾沫横飞地讲着。

    “当两条神经束都出现损伤时,优先修复哪一条,才能保证术后恢复效果最大化?这和我们在战场上,选择优先攻击哪个目标,以求战果最大化的逻辑,是相通的!”

    一番话,让在场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他们头一次意识到,冰冷的代码背后,竟然可以蕴含着如此深刻的、关于取舍与生死的哲学。

    原本困扰他们的无数个逻辑悖论和选择难题,在这些源自战场的、最质朴也最残酷的决策逻辑面前,迎刃而解。

    代码,不再是代码。

    那是一次次精准的外科手术,也是一场场发生在人体内部的、以细胞为单位的微观战争。

    接下来的一个月,整个P4实验室,成了龙河大学最奇妙的风景线。

    一群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老将军,对着一群不到二十岁的学生,讲着战争。

    而学生们,则将这些战争的艺术,转化为一行行的代码,注入到一个即将诞生的伟大生命的灵魂深处。

    一个月后。

    当最后一行代码完成编译。

    中央服务器的主屏幕上,所有复杂的数据流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无比简洁,却又仿佛蕴含着无尽智慧的徽标。

    那是一个由DNA双螺旋结构,与一根银针交织而成的图案。

    徽标下方,一行沉稳的字体缓缓浮现。

    【“华佗”AI,系统启动成功,正在等待指令。】

    一个融合了最顶尖未来算法与最丰富战场决策经验的超级医疗AI,成功诞生。

    龙河大学的智能医疗神话,在这一刻,正式开启了它最辉煌的篇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