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侯门庶子 > 第三十五章产业

第三十五章产业

    郑邦承脸色都变了。说道:“区区流言蜚语,何足为论。”

    说着就去端茶杯。

    端茶送客。

    贺重安连忙说道:“流言蜚语,不足为论,然王翦之心,不得不思?我如果没有记错,郑家在京城附近几乎没有什么产业吧。”

    郑邦承一愣,的确如此。

    郑家在海上,赚得盆满钵满。而京城做什么都贵,但凡能赚钱的地方,都已经被人给占了。郑家也懒得折腾了。

    所谓王翦之心,大概指的是王翦征楚,向秦始皇索要田宅自污。

    只是,郑邦承不知道这两件事情怎么联系在一起了。

    “此言怎讲?”

    贺重安说道:“而今圣天子在上,绝无让人臣世镇南海。郡王镇守南海十几年,不过是因缘际会。陛下与郡王君臣相得,郑家也要想自全之道。”

    “陛下给郑家赐第,郑公就没有想过其中深意吗?”

    贺重安这话说得很有讲究。

    其实南海郡王镇守南海十几年没有挪窝,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南海第一次进入中国版图,叛乱频繁。

    郑家在南海有重大利益,能将事情摆平,别人未必有这个能力。

    逆太子案后,当今皇帝倦政,在用人上,喜用旧人。很多地方都有人一任数任。

    等等。

    但有一点也很清楚,当今陛下将收南海,作为他第一大战功,决计不会让下面人割据的。这个想法最好也不要有。

    “陛下想让郑家迁居京城?”郑邦承顺着贺重安的思路说道。

    “不错,既然是迁居,岂有不在京城置办产业,否则与人质有什么区别?”

    郑邦承说道:“胡说什么。”

    心中却对贺重安看重了几分。

    郑家根基在南海,郑邦承在京城,只有自己与几个亲近子侄。现在想想,与人质没有什么区别?

    郑邦承心中暗暗琢磨:“要不要在京城置办一些产业。”

    至于置办什么产业?他并不关心,不就是砸钱吗?郑家有的是钱。

    贺重安终于松了一口气,心中暗道:“成了八成。”

    人与人交谈,最重要的是信任。

    有了信任,很多话都好说。

    没有信任,纵然说得天花乱坠。也是虚的。

    如果没有宁国公府对武宁侯府的种种,郑邦承知道贺重安不是开国勋贵那边的人。根本不会听贺重安说这么多话,即便听了,内心中也会有抵触,会去想,贺重安言语之后,隐藏着什么算计。有这个前提在,贺重安不管说什么,也是事倍功半。

    而不是现在,郑邦承能用一种平常心来听贺重安的话。让贺重安成功勾起了兴趣。

    可以说正事了。

    “贺家有一桩产业,做得好一年可以有十万两营生。如果打通北方各府县,一年百万两也不是不可能。愿意让给郑公。”贺重安说道。

    郑邦承哈哈一笑。说道:“让我猜猜,应该是煤球吧。你小子,不怀好心。”

    贺重安笑道:“郑公觉得,我所说的产业,仅仅是赚钱的产业吗?”

    郑邦承听出贺重安话中有话,一时间陷入沉思。

    一个仆役进来说道:“大爷,时间到了。要上班了。”

    郑邦承说道:“等等。”然后示意奴仆都出去,说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对我们这种人家,钱算什么?真正能成为产业的,其实就是保权位不衰的东西,于我贺家,就是家丁。于宁国公就是枢密院世代相传的位置。”

    “自从明宗皇帝到而今,近一甲子,枢密院换了十几个人。但都是开国八公中绕来绕去。是人人皆知的规矩。”

    “这才是所谓的产业,这才是郑家真正需要的东西。这也是应该是陛下想让郑家去争的东西。”

    太祖太宗是武皇帝,是以掌管天下兵马的枢密使是谁并不重要。因为他们都是给太祖太宗打下手的。但明宗皇帝是文皇帝。难以控制军队,就对军队进行整治。

    抬高开国八公,让开国八公轮流执掌枢密院。借开国八公的人脉稳住天下。也是借此将开国八公真正的底蕴,直属亲兵全部给拆了。由明宗身边的人掌管,稳固了京城兵权。

    从而成为成例。一直延续。

    可以说,枢密院世代相传的规矩,不是规矩,是开国八公股份兑现。

    郑家之功勋,是开国之后第一,开疆陆地以千里计,海域以万里计。

    到现在也没有撼动这个格局。

    要说郑邦承没有想过,那是假的。但他更知道,这与开国八公意味着什么?那可是开国八公的命根子。开国八公一定会与郑家拼命。

    有枢密院的位置在,开国八公才是顶级权贵。没有,就是闲散贵族,什么都不是。

    “你觉得陛下想让我家去争吗?”这是郑邦承拿捏不准的事情。

    “这不是明摆的事情了?”贺重安说道:“天下公认,天下勋贵分两派,开国勋贵,南征勋贵。”

    “你觉得陛下知道不知道?”

    “你觉得陛下知道了,为什么不做些什么?弥合军中矛盾?”

    “比如,让郑家与宁国公府联姻吧?”

    贺重安言外之意:这个格局是皇帝有心塑造的。郑家就应该按照皇帝的想法,与开国勋贵势不两立。

    郑邦承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摇头。言下之意,这一点说服不了他。

    贺重安也明白郑邦承的忧心。

    贺重安这一段时间研究邸报。用心分析当今嘉成皇帝。

    以逆太子案为标志,现在的嘉成皇帝,与之前的嘉成皇帝,简直是两个人。

    嘉成皇帝登基的时候,太祖太宗开国遗风未尽,明宗宣宗两位皇帝,有文景之风,大兴文治的同时,给嘉成皇帝留下很厚的家底。

    嘉成皇帝冲龄登基,先由太皇太后摄政。

    结果闹出一出撤帘风波。

    虽然邸报上为尊者讳,一点没有说嘉成皇帝做了什么。但无数大臣前仆后继与太皇太后闹事,为的是什么?一目了然。这背后是谁,也不用多说了。

    明眼人谁看不明白。

    撤帘之后,嘉成皇帝正式君临天下,那时候才十六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