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深根固本 擘画江淮新天地
冬日的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鄂皖苏军区临时指挥部所在的院落里。院中一棵老槐树早已落尽了叶子,枝干虬劲地指向天空,仿佛也在这略显寒意的清晨中静静聆听着什么。
指挥部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皖南冬季特有的湿冷。王林、王光道、钟光邦三人围坐在一张八仙桌旁,桌上铺着一张手绘的鄂皖苏边区略图,旁边散落着几本写满字迹的笔记本和一杯杯早已凉透的茶水。
连续数日的会议和部署让三人脸上都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格外明亮,那是看到清晰未来、并正着手将其变为现实时所特有的光芒。
“政委,参谋长,”王林用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将长江南北、大别山东麓至芜湖以西的广阔区域都囊括其中,“咱们这鄂皖苏军区,架子是搭起来了,四大军分区的主官也各就各位,部队初步安顿。但这就像刚打下了一座空城,城墙是咱们的,可城里的人心、粮草、防务,都还是千头万绪。光靠军队,站不稳,更打不长久。”
王光道推了推眼镜,接口道:“师长说得对。我们现在控制的区域,村镇众多,人口稠密,物产也算丰富,这是好事,也是极大的挑战。群众对我们既抱有期望,也心存疑虑。日伪势力虽一时被逐,但其影响犹在,地主乡绅观望,土匪溃兵滋扰。若不能迅速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改善民生,巩固根基,等日军重兵回过头来,我们很可能陷入被动。”
钟光邦指着地图上的几条主要河流和交通线:“军事上,我们目前采取守势,以练兵和巩固为主,是正确的。但各军分区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情报网络刚刚搭建,效率不高。后勤补给虽然有了合肥的底子,但坐吃山空,必须尽快实现自给自足,至少部分自给。否则,大军每日人吃马嚼,消耗惊人。”
王林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将桌上那份他自己反复斟酌、写满了密密麻麻字迹的《鄂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初步设想》文稿推到中间。
“所以,我们不能停,更不能满足于现状。接下来这几个月,乃至明年一年,将是我们能否在华中真正扎下根的关键期。”他的语气沉稳而坚定,“我初步想了想,咱们这根据地的建设,必须三条腿走路,齐头并进:政治、军事、民生,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软。”
王光道和钟光邦立刻凝神,目光聚焦在那份文稿上。
“先说政治,”王林的手指敲了敲桌子,“这是根基。咱们不是流寇,是共产党的队伍,要建立的是抗日民主政权。我的想法是,立刻推行‘三三制’。”
他详细解释道:“在所有咱们控制的乡村,最迟明年开春,普遍选举产生乡、村两级抗日民主政府。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用投豆子、举手表决这些老百姓能看懂的方式选。这样做,不仅是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更要让政权从根本上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和合法性——我们不是一党专断,而是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执政。让老百姓自己选出信得过的人来管事,他们才会觉得这政府是自己的,才会真心拥护。这样的政权,在法理上源于人民的授权,在实践中得到各阶层的认可,才能立得稳、叫得响,即便重庆和南京方面,也难以在道义上指责我们搞‘割据’。”
“中层,要尽快成立各县的抗日民主政府,统一政令。县长人选,咱们党委推荐,也要通过县参议会表决,要兼顾能力和影响力,有些开明士绅、有名望的读书人,只要抗日,都可以团结。”
“高层,”王林的目光扫过两位战友,“等条件成熟些,明年下半年,咱们要召开‘鄂皖苏边区临时参议会’,把辖区内那些有名望、有影响力的士绅、学者、商人,还有工农代表,都请来。共同选举产生‘鄂皖苏边区行政公署’,颁布咱们的《施政纲领》。要从法理和程序上,让咱们的政权立得住,走得远!”
王光道听得连连点头,补充道:“政权建设必须和党组织建设同步。要立刻在南陵开办‘党员干部短期训练班’,批量培养基层党务工作者,派到各个村子去,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目标是‘双百’:百日之内,在百个关键村建立党支部!党的神经末梢必须渗透到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
钟光邦则从军事角度提出:“政权稳固,情报和后勤才能有保障。群众组织起来,民兵体系建立起来,咱们的防御纵深就大大加强了。否则,光靠主力部队,防不胜防。”
“没错。”王林接过话头,“这就是第二条腿——军事。目前咱们主力四个旅,加上直属部队,近四万人。不能散着用,要攥成拳头,更要练成精兵。”
他指向地图:“我的意见是,两位主力旅调整部署。一旅放在南陵西北,面向长江和芜湖,负责警戒日军主力,保卫总部,同时作为战略预备队。二旅放在南陵东南,面向宣城、宁国,警戒杭州方向,并向铜陵军分区靠拢,协助其巩固。他们的核心任务,暂时从进攻转为防御和建设:高强度军事训练、协助地方剿匪、只派出小股部队对敌进行骚扰性破袭。”
“同时,要大力加强地方武装建设。从主力旅和军分区主力抽调连长、营长级别的骨干,搭配老兵,与各军分区原有的游击队合编,形成每个分区至少一至两个有战斗力的‘基干团’。县里编县大队,区里编区中队,负责本地的警卫和清剿。最重要的,”王林加重语气,“是普遍建立不脱产的村民兵自卫队!发给他们土枪、大刀、长矛,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要把根据地变成一张巨大的网,让日伪特务寸步难行,让咱们‘全民监视、处处耳目’!”
“训练必须抓牢!”王林斩钉截铁,“开展‘大练兵’运动!技能上,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搞竞赛!战术上,重点练游击、伏击、夜战、村落战!政治上,反复讲‘为谁当兵,为谁打仗’,保证部队的魂不变!参谋部要立刻制定详细的训练大纲和考核标准。”
钟光邦迅速记录着:“明白。防御工事也要同步搞,在南陵周边和各军分区交界的险要地点,修筑隐蔽的火力点、瞭望哨、简易碉堡,形成梯次防御体系。”
“除此之外,”王林继续说道,语气更加深沉,“我们还需要一个清晰的总体战略思路。我考虑的是:‘渗透式扩张+游击枢纽网络’。”
他进一步阐释道:“我们不寻求占领大城市,而是控制农村、水路、山区交通节点,建立‘游击走廊’。以连、排为单位分散活动,避免集结大部队引起日军注意。充分利用水网、山地地形,建立秘密交通站、情报点、物资中转站。与地方党组织、游击队、抗日民团合作,扩大群众基础。”
“具体到各区域的军事部署,”王林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几个关键方向,“巢湖方向,由芜湖军分区李云龙部负责,任务是渗透巢湖北岸,控制水陆交通线。行动包括派出便衣侦察队潜入合肥周边建立情报网,控制巢湖沿岸渔村、码头,建立水上运输线,袭击日军运输船、小型据点,缴获物资,逐步扩大影响。”
“安庆方向,由铜陵军分区周志明部负责,向西南延伸,控制安庆以东长江南岸地区。沿江设立隐蔽观察哨,监视日军江上动向;派出小部队潜入安庆周边山区,建立游击据点;与皖西游击队取得联系,形成夹击之势。”
“滁县-全椒方向,由江北军分区黄木生部负责,巩固现有江北四县——来安、天长、盱眙、高邮,并向西延伸至滁县、全椒。加强津浦铁路沿线的破袭行动,切断日军后勤;派出武工队潜入滁县、全椒农村,发动群众,建立民兵组织;与当地开明士绅、帮会势力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大别山军分区,丁伟部作为战略后方与策应力量,巩固山区根据地,向西威胁武汉、向东策应皖中。派出小股部队向东渗透至六安、舒城一带,与皖南主力呼应;建立秘密交通线,输送干部、物资、情报到江北与皖南。”
“还要统一情报与通信体系,”王林看向王光道,“由军区敌后情报处统一协调各分区情报工作。使用电台、交通员、信鸽等多种方式保持联络,建立‘情报共享—快速反应’机制,应对日军扫荡。”
“开展‘经济战’与‘民心战’也同样重要,”王林强调,“在控制区推行‘二五减租’、建立合作社,争取民心;发行‘边币’,控制物资流通,打击伪币;通过贸易站从敌占区购买药品、电池、五金等紧缺物资。”
“为避免日军大规模扫荡,我们需采取以下策略:不主动攻击大城市,避免刺激日军中枢;行动低调、分散、夜间化,减少暴露风险;多次佯动、声东击西,迷惑日军判断;与伪军、地方保安团建立‘默契’,甚至策反其部分人员;及时转移主力、物资,避免固守一地。”
王林最后总结道:“我们将分阶段实现目标:第一阶段,巩固现有四大分区,建立初步情报与交通网络;第二阶段,渗透至合肥、巢湖、滁县、全椒郊区,建立游击据点;第三阶段,实现各分区之间的物资、人员、情报互通;第四阶段,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网络。”
“第三条腿,是民生和经济。”王林的声音放缓了一些,但更加凝重,“这是赢得人心、支持长期战争的根本。咱们打鬼子,最终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首先提到土地政策:“立即颁布法令,在所有根据地内,坚决执行‘二五减租’和‘分半减息’!工作队下乡,确保政策落地。这是发动基本群众、巩固咱们基本盘的最核心政策!但同时,要明确规定农民减租减息后必须依法交租交息,要稳住地主阶层,减少抵抗。”
“要组织部队和群众,利用冬闲和春闲,兴修水利,整修塘堰、水渠,防治水旱灾害。鼓励无地少地的农民开垦荒地,定下规矩‘谁开垦,谁拥有’,三年内免征公粮。”
王光道插话道:“这方面,政治部要组织大量宣传,让老百姓明白,咱们的政策是为了大多数人,是为了长期抗战。”
“经济上,要管好钱袋子。”王林继续道,“废除国民党那数不清的苛捐杂税,实行合理的统一累进税,赚得多得多交,赚得少得少交。成立咱们‘鄂皖苏边区银行’,发行‘边币’。”
他特别强调边币的信用:“关键是建立信用!第一,允许老百姓随时拿边币到银行兑换银元或者粮食、盐这些实物;第二,政府收税,只收边币!这样,才能把伪币和法币挤出去,咱们自己掌握金融主权。”
“还要成立‘物资统制局’,”王林的思路非常清晰,“对根据地的重要物资,比如粮食、棉花、油料、药材,实行统购统销。组织精干的贸易队伍,进行‘对外贸易’,用咱们的土特产,秘密到敌占区换回药品、电池、五金、布匹这些紧缺物资。”
“工商业要发展。鼓励群众组织各种合作社——生产、消费、信用合作社,集体买农具、卖产品、低息借钱,对抗奸商盘剥。咱们自己要集中力量办几家最急需的工厂:兵工厂(复装子弹、造手榴弹、地雷、修枪)、被服厂(做军装被褥)、造纸厂/印刷厂(满足办公宣传)、制药所(用中草药制简单药品)。同时,要保护守法商户的正常经营,鼓励他们从敌占区进货,活跃市场。”
最后,王林谈到了社会事业:“医疗卫生,要在南陵建起核心医院,各分区建分院,培训医护人员,开展卫生运动,防止瘟疫。文化教育,要恢复和创办中小学,编印抗日教材,大办夜校、识字班,扫除文盲。对于根据地的灾民、难民,要有效救济,可以以工代赈,组织他们修水利、道路,让他们有饭吃,有力气,更能看到新政权的好。”
王林一口气说完,拿起凉掉的茶水喝了一大口,看着陷入沉思的王光道和钟光邦。
屋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良久,王光道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满是钦佩和振奋:“师长,你这考虑得太周全了!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这不仅仅是一份建设方案,这简直就是为我们鄂皖苏根据地绘制的一幅详尽蓝图!照此实施,何愁根据地不固,何愁民心不向?”
钟光邦也感慨道:“尤其是‘三三制’政权、发行边币、‘二五减租’、发展合作社和军工这几条,真是抓住了要害。既能发动基本群众,又能团结中间力量,还能支撑长期战争。我完全赞同!”
王林摆摆手:“这只是个初步设想,很多细节还需要你们,需要地方政府,需要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去完善、去实践。关键是立刻行动起来。”
他目光炯炯地看着两位最重要的搭档:“政委,政治建设和民生经济这一大摊子,尤其是政权建设、统战工作、宣传教育、土地改革、经济活动,你要多担起来,政治部和即将成立的边区政府是你的主要力量。”
“参谋长,军事方面的调整、部署、训练大纲、防御工事规划、情报体系整合,你要立刻抓起来,参谋部和各部队主官必须高效运转。”
“我负责总抓,协调各方,并重点关注对敌斗争和后勤保障。咱们三个人,就是这三条腿的支柱,必须稳,必须协调一致。”
王光道和钟光邦霍然起身,神色肃然而坚定:“是!司令员!我们立刻分头去落实!”
“等等,”王林叫住两人,目光再次落在地图上的长江,“还有一件紧要事,关乎我们未来能否真正扼住鬼子咽喉。”
王光道和钟光邦重新坐下,面露疑惑。
王林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蜿蜒的长江上:“长江,是日军的命脉,也是我们最大的机会。不能光靠陆上袭扰,我们必须把力量延伸到江上!”
他看向两人,语气坚决:“我决定,立即着手组建一支专门的水上作战力量——长江游击支队!”
“长江游击支队?”王光道和钟光邦几乎同时出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浓厚的兴趣。
“对!”王林肯定道,“光有沿江的根据地不够,我们必须能下水,能控制一段江面,至少能让鬼子的运输船不得安生!这事关我们能否真正切断日军后勤,支援江北斗争,甚至未来跨江作战!”
他接着详细阐述了组建这支特殊部队的具体构想,完全遵循了那份详尽的方案:
“一、人员构成与编制
核心骨干从张红土的特战营里抽,要水性好、会侦察、懂爆破、敢夜战的,先来100人。
兵员三个来源:一是李云龙的芜湖分区、周志明的铜陵分区,抽调熟悉水性的本地战士;二是合肥战役解救的战俘里,原海军、船工、渔民出身的,优先选拔。
总规模先定300到500人,编成3到5个中队,职能涵盖侦察、爆破、火力、运输等。
二、装备配置
船只初期以改装为主,征集渔船、渡船、舢板,加装轻机枪、掷弹筒、伪装网。以后缴获了鬼子巡逻艇、机动驳船,优先配给他们。
武器要轻便好用,MP18冲锋枪、手榴弹、炸药包、弩箭、匕首是主打。火力支援配歪把子轻机枪、掷弹筒,迫击炮要能拆开携带。还要搞点简易水雷、漂浮炸药,用来水上布雷。
通讯不能落后,配便携电台,必须保证和军区、各分区联络畅通。
三、任务与作战模式
初期任务:先熟悉水域、建立据点。侦察勘测南岸水文、暗流、浅滩、渡口,摸清鬼子巡逻规律,绘制详细地图。在芦苇荡、江心洲、山区岬角这些隐蔽地方建立秘密补给点和登陆场。开展小规模袭扰:夜间偷袭日军巡逻艇、运输船;破坏码头、浮桥、通讯线路;护送我方人员、物资过江。
中期发展:扩大作战范围与效能。组建‘水鬼队’,专精潜水和爆破,执行水下破坏任务。开展‘经济战’:拦截日军物资船,缴获粮食、药品、燃油;保护我方商船、渔民。加强与陆上部队协同:配合李云龙的芜湖分区、周志明的铜陵分区行动;为黄木生的江北军分区提供渡江支援。
长期目标:建成正规水上作战力量。培训舰艇操作人员,学习驾驶、维修、火炮操作,为将来夺取或建造更大舰艇做准备。建立‘水上抗大分校’,培养水上作战、水文气象、舰艇维修等专业人才。
四、训练与后勤保障
训练内容:水上技能是基础——游泳、潜水、船只驾驶、水上射击、登船作战。特种作战技能是关键——夜间渗透、爆破、信号联络、伪装。政治教育是保证——确保部队纪律性、保密性和战斗意志。
后勤支持:由林火旺的后勤部统一保障,优先供应燃油、炸药、电台电池、防寒衣物。在沿江建立秘密仓库,储存粮食、弹药、药品、船只维修材料。与地方党组织合作,动员渔民、船匠提供支援与掩护。
五、指挥与协同机制
这支队伍暂由军区司令部直接指挥,支队长由张红土担任,给他配个政委,人选可以从延安派来的政工干部里选。
情报共享至关重要,必须和政委你负责的军区情报处紧密配合,及时获取日军江上动向。
跨区协同要形成机制:与李云龙的芜湖军分区、周志明的铜陵军分区建立联合指挥机制;与黄木生的江北军分区保持渡江通道畅通。”
王林一口气说完组建长江游击支队的完整构想,目光灼灼地看向王光道和钟光邦:“这件事,要立刻办,而且要办好!这是我们能否真正在华中立足,乃至将来反攻的关键一环!”
王光道推了推眼镜,沉吟道:“司令员这个构想极具战略眼光!控制长江一段,就等于掐住了鬼子的脖子。人员抽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我这边立刻着手协调落实。”
钟光邦也兴奋地补充:“军事训练、情报对接、协同机制,参谋部会尽快拿出细则。特别是与芜湖、铜陵分区的协同,要形成常态化。”
“好!”王林重重一拍桌子,“那就这么定了!立刻形成文件,下发执行。告诉张红土,让他尽快拿出一个详细的组建时间表和人选方案报上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