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 373沙海新绿,共育希望

373沙海新绿,共育希望

    波斯桑园的成功,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大乾与西域诸国间激荡起层层涟漪。西域诸国的使者们闻风而动,纷纷抵达长乐宫,他们不仅惊叹于“耐暑四季桑”的顽强,更对那能肥田的苜蓿种子产生了浓厚兴趣。风澈顺势而为,将苜蓿种作为“丝路友谊之种”,慷慨分赠给西域诸国,并附上详细的套种之法。

    然而,新的挑战不期而至。初秋,西域楼兰国的使者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楼兰国境内有部分沙化严重的土地,即便套种了苜蓿,桑苗的长势依旧缓慢,叶片泛黄,远不如在波斯那般茁壮。消息传回农桑研究院,李老立刻带着几名得力弟子,携带着不同土壤样本和桑苗,启程前往楼兰实地勘察。

    长乐宫内,风澈并未因暂时的困难而焦虑,他深知,真正的合作在于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他看向慕容冷越,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冷越,楼兰之困,或许并非坏事。这正提醒我们,丝路沿线地理复杂,一种方法难以放之四海而皆准。我们需得更灵活,更深入。”

    慕容冷越颔首:“正是。不如借此机会,在敦煌贸易站增设一个‘农桑技援司’,汇集各地遇到的难题,由研究院派人巡回指导,同时也收集各地的奇花异草、特殊种子,丰富我们的物种库。”

    就在李老深入楼兰风沙之地时,风染霜也没有闲着。她召集了宫中巧手的宫女和来自波斯的工匠,在长乐宫偏殿设立了一个小小的“纹样融汇坊”。她将大乾的云纹、西域的葡萄藤纹、波斯的几何纹样放在一起,与匠人们一同研讨,试图设计出既能体现各国特色,又和谐统一的新纹样,准备用于未来联合织造的锦缎上。穆罕默德王子也时常参与其中,带来波斯宫廷最新的纹样图册,交流之间,文化的火花悄然迸发。

    一个月后,李老风尘仆仆地从楼兰归来,带回的不仅是楼兰土壤的分析结果,还有几株在戈壁滩上发现的、极其耐旱的深紫色浆果植株和一些附着在岩石上的地衣样本。

    “殿下,楼兰部分土地并非简单的贫瘠,而是沙质过多,保水能力极差。苜蓿虽能肥土,但其根系尚浅,对抗不了深层干旱。”李老指着那株紫色浆果,“但我们在戈壁发现此物,当地人称之为‘沙棘’,其根系能深入地下五尺寻水,果实亦可食用。还有这地衣,能固着沙土。臣以为,或可尝试将沙棘与桑苗、苜蓿三者套种,以沙棘深根为桑苗引水,以苜蓿肥土,再以地衣固沙,或可破解此局。”

    风澈闻言,眼中一亮:“妙极!李老,立刻在研究院划出沙地,模拟楼兰环境进行试种。若此法可行,不仅楼兰之困可解,将来丝路上更多沙化之地,亦能见到绿意!”

    与此同时,慕容冷越提议的“敦煌农桑技援司”正式设立。首批招募的不仅是农桑匠人,还有精通数国语言的译官、熟悉地理的绘图师以及善于记录的文书。这里将成为丝路农桑技术的交流中枢和信息枢纽。

    深秋的夜晚,长乐宫内灯火通明。风澈、慕容冷越、风染霜以及穆罕默德王子围坐一起,中间摊开着新绘制的丝路地图,上面标注着已推广桑园的地区和正遇到困难的区域。李老则在一边,详细汇报着沙棘套种法的初步试验进展,前景乐观。

    穆罕默德看着地图上不断延伸的绿色标记,感慨道:“从前,商队带着货物走过丝路,留下的是足迹和车轮印。如今,我们带着桑苗和种子走过,留下的是绿色的田园和生活的希望。这真是前所未有的伟业。”

    风染霜微笑着将新设计的一幅融合了大乾桑叶、波斯太阳、西域沙棘纹样的草图展开,说道:“待楼兰的新桑园成功,我们便用第一批丝,织这‘沙海新绿锦’,如何?”

    窗外,秋风已带凉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