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重生反派后娘我靠苟着养崽 > 第一百三十章 大宝府试再夺冠

第一百三十章 大宝府试再夺冠

    —— 大宝府试再夺冠 十岁秀才,书院立像

    一

    江南三月,正是杏花烟雨最浓时。细密的雨丝像牛毛般飘落,将州府的青石板路润得发亮,也给沿河的垂柳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绿纱。学政衙门前的河道旁,一列列青瓦篷车排成长龙,车帘半掀半掩,露出车内少年们紧绷的侧脸 —— 今日,是府试放榜的日子,每一个等待结果的少年,都攥紧了衣角,眼底满是紧张与期待。

    最前头那辆乌篷车却格外安静,与周围的焦灼氛围格格不入。车帘边角绣着 “药膳坊” 三个暗红小字,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低调却难掩特殊。车内,大宝身着一袭月白儒衫,乌发半披在肩头,手里正拨弄着一把小巧的算盘。算珠碰撞的 “噼啪” 声清脆悦耳,节奏均匀,像是在计算天下粮价的波动,又像是在给自己的等待计时,不见丝毫慌乱。

    沈青萝掀开车帘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盅温热的寒泉梨汤,汤面上还飘着几片新鲜的梨瓣。她将汤盅递到大宝面前,轻声问道:“紧张吗?”

    大宝抬起头,澄澈的眸子里没有丝毫怯意,反而带着几分笃定:“不紧张。只是在算一算,若这次能得案首,娘亲要开仓放多少粥,才配得上‘十岁秀才’这个名头,才不辜负百姓对药膳坊的期待。”

    沈青萝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忍不住轻笑出声。她伸出指尖,轻轻替大宝理了理衣襟上的褶皱,语气带着几分调侃:“那我们就先定个小目标,先把书院给你立像的银子赚回来,怎么样?”

    二

    “咚 —— 咚 —— 咚 ——”

    三声厚重的铜锣响突然划破雨幕,紧接着,礼炮齐鸣,震得河面泛起圈圈涟漪。学政大人身着官服,高坐在明伦堂的正位上,身旁的侍从展开一卷明黄色的绸布榜文。学政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开始唱名:

    “府试案首 —— 沈钰!”

    沈钰,是大宝的大名。这两个字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榜文的最顶端,像一颗突然亮起的星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短暂的寂静后,人群彻底炸开了锅,惊呼声、议论声此起彼伏,像潮水般汹涌:

    “十岁就中了案首?这可是本朝最年轻的秀才啊!”

    “沈钰?难道是药膳坊家的大宝?就是那个年纪轻轻就会背《九章算术》、还能用算盘算清复杂账目神童?”

    “我的天,这孩子也太厉害了吧!以后肯定是栋梁之才!”

    无数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最前头的乌篷车。车帘轻轻掀开,大宝缓步走下车。他身形虽小,脊背却挺得笔直,像一株雨后新生的翠竹,顶着漫天烟雨,却丝毫不见瑟缩,反而透着一股少年人特有的挺拔与坚韧。

    三

    学政大人亲自从侍从手中接过一卷文书和一套 “廪生” 袍服,快步走下明伦堂,来到大宝面前。那袍服是月白色的缎面,上面用银线暗绣着云纹,针脚细密,精致非凡。大宝接过袍服,小心翼翼地穿上,瞬间,少年单薄的肩背仿佛骤然生出光来,整个人的气质都变得沉稳庄重了许多。

    “沈钰,” 学政大人看着眼前的少年,眼神中满是赞赏,“愿你他日能成为国家的羽翼,为百姓谋福祉,像稻粱一样滋养万民。”

    大宝双手接过文书,深深鞠躬,腰弯得及地,声音清朗而坚定:“学生定当谨遵大人教诲,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志,日后定不负朝廷,不负百姓!”

    这一句话,掷地有声,仿佛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话音刚落,原本淅淅沥沥的雨丝竟渐渐停歇,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恰好落在大宝的肩头,像一盏天然的聚光灯,将少年的身影映照得格外耀眼,让在场的众人都看得有些目眩。

    四

    在州府,书院为案首立像是流传已久的惯例 —— 每一届府试的案首,都会由白鹿书院为其塑造一尊半身木像,悬挂在文庙的东庑下,以此激励后世的学子奋发向上。

    当天午后,州府最高学府白鹿书院内,所有生员齐聚文庙。在庄重的祭孔仪式结束后,书院的山长亲自邀请大宝来到文庙东庑。随着覆盖在木像上的红绸被缓缓揭开,一尊栩栩如生的木像露出了真面目 ——

    木像上的少年,眉如初升的月牙,清澈明亮;唇似点染的朱砂,鲜艳夺目。他一手执卷,一手托着一把小小的算盘,算盘上的算珠恰好拨到了 “七” 的位置,寓意着 “连中三元”,前程似锦。木像的底座上,还刻着一行小字:“十岁秀才沈钰,天下粮算术第一。”

    书院山长捋着花白的胡须,放声大笑:“日后,若有学子问,如何才能让天下百姓饱腹?便让他们看看这尊木像,想想沈钰的志向!”

    在场的众学子纷纷对着木像躬身行礼,齐声高呼:“沈案首,千秋万代!以沈案首为榜样,勤学苦读,报效家国!” 声音洪亮,回荡在文庙之中,久久不散。

    五

    文庙的观礼席上,沈青萝被特意邀请坐在首位。她身着一袭素色衣裙,墨发简单挽起,不施粉黛,却在满场身着锦绣的官员与乡绅中,显得格外亮眼,气质压过了所有人。

    仪式结束后,白鹿书院的山长亲自端着一杯热茶,走到沈青萝面前,恭敬地递了过去:“沈夫人,您教子有方,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不知可否给我等传授一些教育之道?”

    沈青萝双手接过茶杯,目光穿过文庙的窗棂,落在不远处正与其他学子交流的大宝身上,眼神中满是温柔与骄傲。她的声音轻柔却坚定,清晰地传到在场每个人耳中: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法子,我只是常常告诉阿钰 ——

    读书,不是为了追求‘黄金屋’‘颜如玉’,而是为了让天下的仓廪都能充实,让百姓不再受饥饿之苦;

    拨弄算珠,也不是为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为了算清百姓的衣食需求,让每一个人都能有饭吃、有衣穿。

    他若真的相信这些话,脚下的路自然就会走得长远,心中的志向也会愈发坚定。”

    话音落下,山长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肃然起敬,对着沈青萝深深鞠了一躬。在场的众学子也陷入了短暂的静默,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掌声中满是敬佩与认同。

    六

    立像仪式结束后,围观的百姓依旧不肯散去。他们自发地簇拥着大宝,一路欢呼着,将他送到药膳坊州府分号的门口。分号的掌柜早已接到消息,提前准备好了十口大缸,缸口用红纸封着,上面写着 “案首及第,开仓放粥” 八个大字。

    随着掌柜一声令下,缸盖被一一掀开,一股浓郁的药香与米香瞬间弥漫开来。原来,缸里装的是用百合、枸杞、红枣和灵泉粳米精心熬煮的 “及第粥”,粥体浓稠,热气腾腾,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泛起红光。

    大宝走到缸前,拿起一把长勺,亲自为百姓分起了粥。他舀起第一碗粥,递到一个年纪最小的乞儿手中,声音温和:“快趁热吃,等你长大了,也要好好读书,将来也考个案首,为百姓做事。”

    乞儿捧着温热的粥碗,小口小口地喝着,含糊不清地说道:“谢谢小秀才公!我以后一定好好读书,像你一样厉害!”

    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大笑,笑声清脆响亮,冲上屋顶,惊飞了檐下栖息的一群白鸽。白鸽展翅高飞,在蓝天白云下盘旋,像是在为这美好的时刻欢呼。

    七

    当天夜里,乌篷船载着众人,缓缓返航。船舱内,烛火摇曳,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大宝脱下身上的廪生袍服,仔细地叠得方方正正,露出袖口处因为经常穿着而磨出的旧线头 —— 这件袍服,他平日里舍不得穿,只有重要场合才会拿出来。

    沈青萝走到他身边,伸手摸了摸他的发顶,温柔地说道:“这件袍子已经旧了,娘明天给你做一件新的,用最好的缎面,绣上你喜欢的云纹。”

    大宝却轻轻摇了摇头,将叠好的袍服小心地放在一旁:“娘,这件别扔。我想好了,以后每考上一科,就请人在这件袍子上绣一道金线,等将来考上状元,我就穿着这件满是金线的袍子,再回文庙看看,让山长和木像都看看 —— 我没有辜负当初的誓言,天下的粮仓,我已经算清了,百姓的温饱,我也尽力去守护了。”

    少年的话音还带着几分稚气,却字字掷地有声,像一把小小的刀,劈开了沉沉的黑夜,露出了黎明的天光,也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八

    乌篷船的船头,萧执不知何时已经站在那里。他手里拎着一只小巧的酒坛,坛身上贴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 “寒泉果酒・龙抬头”—— 这是沈青萝新酿的果酒,特意取名 “龙抬头”,寓意着大宝此次府试夺冠,如潜龙抬头,一飞冲天。

    萧执抬手,将酒坛抛给大宝,笑着问道:“小秀才,敢不敢喝一杯?这可是庆祝你夺冠的酒。”

    大宝稳稳地接住酒坛,拔开坛塞,仰头抿了一口。果酒虽带着几分甜味,却仍有一丝辛辣,辣得他直皱眉,却还是硬撑着站得笔直,像个小大人一样说道:“敢!我可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一杯酒算什么!”

    萧执被他认真的模样逗得大笑起来,他转向沈青萝,眼神中满是笑意:“沈老板,你这儿子可真是个奇才。十年后的京城殿试,若是他能去,我替你儿子牵马如何?”

    沈青萝挑眉,语气带着几分调侃:“十年后,我要让天下再无饥民。你要牵马可以,但得先帮我背够赈济的粮食,不然可没资格。”

    萧执低笑出声,拿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好,一言为定。到时候,我不仅帮你背粮,还帮你护着这孩子,不让他在京城受半点委屈。”

    九

    三月的烟雨早已散去,夜空繁星点点,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倒映在平静的江面上,化作满河星子。大宝站在船头,夜风吹起他的衣袂,猎猎作响,像一面小小的旗帜,象征着少年的志向与未来。

    他低头,从怀中掏出那把小巧的算盘,轻轻拨弄着,将算珠一一拨回 “一” 的位置,轻声说道:

    “从一数起,天下的粮价,我要一厘一厘算清,不让百姓因为粮价波动而受苦;

    从一数起,天下的百姓,我要一户一户记在心里,努力让每一户都能吃饱穿暖,不再受饥寒之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