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棠落江珩 > 第十五章 拐杖

第十五章 拐杖

    2003年11月,上海。

    梧桐叶落了一地,杜若攥着刚发的工资,在商场童装区流连。货架上挂着“换季清仓”的红色标签,她挑了两套一模一样的冬装——粉色给娇娇,白色给安安。结账时又添了两双小皮鞋,系带处缀着毛绒球。

    “两套一样的?”收银员笑着问。

    杜若把衣服仔细包好:“给我闺女和侄女。”付完钱,她兜里只剩五块二毛。

    包裹寄出一周后,安安穿着新皮鞋站在南灌渠边上。冬日的阳光把水泥渠壁照得发白。娇娇正踮脚去够崖边的野枣,突然“哎呀”一声——右脚上的新皮鞋掉进了灌渠。

    “我的鞋!”娇娇尖叫。那鞋在水面漂了一会儿,慢慢沉入墨绿色的深处。

    安安折了根树枝蹲下来,娇娇有样学样。两个小女孩趴在地上,手臂伸向深渊,树枝尖勉强碰到水面。落后半步的小表弟揪着娇娇的衣角,小脸皱成一团。

    “要死啊!”炸雷般的吼声吓得安安手一抖,树枝掉进渠里。李瑛像阵旋风冲过来,先抱住娇娇拖回安全地带,又拽过儿子,照着俩孩子屁股“啪啪”就是两巴掌。

    轮到安安时,李瑛突然收手,冷笑一声:“有人能治你。”

    安安懵懂地跟着回家,疑惑舅妈今天怎么不打自己了。她不知道,李瑛在上房门口已经哭成了泪人:“这野种要害死我娇娇啊!把鞋往渠里扔,灌渠那么高,掉下去准没命...”

    太爷的旱烟杆“啪”地敲在门框上。娇娇被叫到跟前时,吓得直往母亲身后躲。

    “是她扔的吗?”太爷的声音像钝刀磨石。

    三岁的娇娇大眼睛里蓄满泪水,看了看母亲绷紧的下巴,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

    安安蹦跳着进院时,正看见太爷朝她招手。老人平时招呼表弟都会给糖块,安安虽然疑惑,还是走了过去。突然瞥见太爷另一只手的梨木拐杖——那根打死过野狗的棍子。

    梨木拐杖抡起的瞬间,杜母刚从后院抱了柴火出来。她看见阳光在拐杖上闪了一下,接着是“咚”的闷响——第一下砸在安安后脑勺上。孩子像截木头般直挺挺跪倒,额头磕在砖地上。

    “啊!”杜母的尖叫和第二下破风声同时响起。她扑过去时,拐杖已经落在安安背上,第三下打在了她自己肩胛骨上。

    安安蜷在地上,后脑肿得像扣了半个苹果,血从鼻孔流到嘴里。杜母抱起孩子,摸到后背一片湿热——不是汗,是渗出的组织液。

    “你要打死她,先打死我吧!”杜母嘶吼。

    太爷的旱烟杆指着安安:“李家的种,骨头里都是坏的!”

    “她也是你的血脉!”

    “脏血!”太爷啐了一口,“没扔山里喂狼是杜家仁义!”

    炕上的安安昏沉了七天。喂进去的米汤总从嘴角流出来,夜里发高烧说胡话,一会儿喊“妈妈”,一会儿喊“别打”。杜母用雪水浸湿毛巾给她敷额头,看见孩子瘦成巴掌大的脸上,睫毛像受伤蝴蝶的翅膀般颤动。

    杜若是接到“孩子不行了”的电话赶回来的。进门时,太婆正给安安换药。孩子的头发被剃光了,露出头皮上紫黑的淤血,后背的伤结了痂,像贴了张歪扭的树皮。

    “我六岁那年,”太婆突然开口,“后娘让我看弟弟,弟弟掉进水缸...我挨的揍比这狠。”她枯枝似的手抚过安安额头,“孩子像草,看着弱,一场雨又活了。可再耐活的草,也经不住天天踩。”

    月光透过窗纸照在安安脸上,杜若想起去年在天津,雇主家孩子发烧,全家连夜送儿童医院。而安安这些年生病受伤,都是怎么熬过来的?

    “汽修厂要个做饭的,”同学在电话里说,“月薪二百,活累。”

    杜若看着女儿因噩梦抽搐的小腿,答得干脆:“我去。”

    同学介绍的汽修厂在县城郊区。杜若去看时,二十几个工人正围着一辆卡车忙碌。厂长领她到厨房——砖砌的土灶,墙上油污斑驳。

    “二百块,管三顿饭,住后面板房。”厂长踢了踢漏风的门,“干不干?”

    杜若摸了摸兜里女儿退烧药的处方,点头。

    那晚她给上海雇主打电话辞工,对方叹息:“早该这样了,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挂掉电话,杜若望向炕上的安安。月光下,孩子蜷缩的姿势像子宫里的胎儿,仿佛随时会消失。她轻轻躺下,把女儿搂进怀里。

    院外,太婆的叹息飘在风里:“这丫头命硬。”

    而杜若知道,从今往后,她们母女的命要牢牢拴在一起。汽修厂的油烟会呛哑她的嗓子,板房的寒风会冻裂她的手指,但每天傍晚,她都能牵着女儿的小手走回那间漏风的屋子——这一次,谁也别想把她们分开。

    雪渐渐停了,月光照在母女相握的手上,像道永不愈合的伤疤,也像条银色的绳索,将两颗破碎的心紧紧捆在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