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钢铁的连铸连轧项目调试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表面平静,底下却暗流涌动。林凡和宋运辉暗中收集的数据越来越丰富,指向也越来越明确——原始冷却参数确实存在水土不服,需要进行微调。
然而,冯总工为首的保守派态度依旧强硬。他们对外方技术的迷信和对“稳定压倒一切”的坚持,成了横亘在技术优化面前的一座大山。
机会终于来了。厂里召开了一次项目进度协调会,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都参加了,林凡作为交流人员也列席旁听。会议主要讨论试生产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当议题进行到工艺参数最终确认时,宋运辉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旁边的林凡,得到了一个鼓励的眼神。他猛地站起身,将这段时间秘密整理的数据报告复印件分发给与会各位领导。
“各位领导,关于连铸机扇形段的冷却参数,我和红星厂来交流的林工经过大量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发现原设计参数可能不完全适应我厂的钢水条件,存在导致铸坯内部裂纹风险增加的隐患。这是我们整理的数据和分析报告,建议在试生产前对参数进行微调优化。”宋运辉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技术人员的坚持。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宋运辉和那份报告上。
冯总工的眉头立刻拧成了一个疙瘩,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看都没看报告,直接厉声道:“宋运辉!谁让你擅自做这些的?还有没有组织纪律性?参数是经过外方专家和厂技术委员会最终审定的,是你想改就能改的吗?”
他拿起那份报告,随手扔在桌上,语气充满了不屑和嘲讽:“又是你那些纸上谈兵的计算!实际生产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你在纸上画几个公式就能搞明白的!年轻人,不要学了点理论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几位附和冯总工的老工程师也纷纷发言:
“小宋啊,踏实点好,别总想搞个大新闻。”
“外方的数据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调试期间稳定最重要,胡乱改动参数,出了问题谁负责?”
宋运辉气得脸色通红,争辩道:“冯总!数据不会说谎!这是我们多次调试过程中记录的实际数据,裂纹发生率明显高于设计标准!而且我们对管道实际情况也进行了核查,理论模型需要修正……”
“够了!”冯总工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宋运辉,“实际数据?那也可能是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因素引起的!凭什么就断定是参数问题?修正模型?你以为你是谁?比外国专家还厉害?”
他的目光扫过林凡,带着明显的不满:“还有你,林工。你是客人,是来学习的,就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以为在你们小厂搞出点成绩,就能来指导我们北钢的工作了!我们北钢的技术底蕴,不是你能想象的!”
这话就说得相当不客气了,充满了大厂对小厂的优越感和赤裸裸的排外情绪。
林凡的脸色也沉了下来。他可以接受技术争论,但不能接受这种人身攻击和门户之见。他站起身,不卑不亢地回应:“冯总工,技术讨论应该对事不对人。数据摆在这里,风险客观存在。我们提出优化建议,是为了项目更好,是为了避免可能发生的损失。这和我们来自哪里无关。”
“避免损失?我看你们是在制造麻烦!”冯总工毫不退让,他指着那份报告,对着主持会议的生产副厂长说道,“厂长,我坚决反对在这种关键时刻节外生枝!调试必须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如果因为他们胡乱建议导致调试延误甚至事故,这个责任我负不起,他们也负不起!”
生产副厂长显然也更倾向于求稳,他打圆场道:“老冯,你也别激动。小宋和林工也是好心。不过嘛,现阶段确实以稳为主。你们的报告先放一放,等试生产稳定后,我们再组织论证,好吧?”
这明显是和稀泥,拖延战术。
宋运辉还想说什么,被林凡拉住了。林凡知道,在这种氛围下,再争论下去毫无意义。
冯总工见厂长表态,更是得意,他冷笑着看着宋运辉和林凡,尤其是盯着宋运辉,撂下了一句狠话:
“宋运辉,你不是坚持你们是对的吗?好啊!除非你们能拿出铁一样的事实,在现场证明给我看!否则,你们就是在胡说八道,破坏生产!到时候,别怪我按厂规处理!”
这话等于彻底堵死了技术讨论的道路,将问题上升到了政治和责任的高度。
会议不欢而散。
宋运辉失魂落魄地走出会议室,脸上写满了愤怒和委屈。林凡跟在他身后,相对冷静,但眼神也同样凝重。
“看到了吧?就是这样!根本没人听!”宋运辉激动地对林凡说,声音有些颤抖,“他们宁愿抱着问题装睡,也不愿意睁开眼睛看看事实!”
林凡拍了拍他的肩膀:“别灰心。他不是说要有铁一样的事实吗?那我们就找机会,把事实摆在他眼前!”
“机会?哪还有机会?调试都是按他们的计划来,我们根本插不上手!”宋运辉感到绝望。
林凡目光投向远处正在忙碌的连铸设备,眼神深邃:“机会……总是会有的。设备总会出点计划外的状况,不是吗?”
就在两人为技术推行受阻而郁闷时,林凡收到了来自四九城的信。是阎阜贵写来的,字迹仓促,内容却让林凡眉头紧锁。
信中说,四合院里最近又不太平。许大茂不知怎么又攀上了刘海中,两人最近鬼鬼祟祟,经常凑在一起嘀嘀咕咕,似乎还在打听林凡在北钢的情况,估计没安好心。易中海倒是没什么动静,但听说刘海中在厂里散布谣言,说林凡在北钢“瞎指挥”、“碰了钉子”,名声都快臭了。秦淮茹似乎也被许大茂蛊惑,在院里说了几句林凡“出去了就不管院里事”的风凉话。
阎阜贵在信末叮嘱林凡在外一切小心,院里他会帮忙盯着点,但让林凡自己也想想办法,不能让小人一直作祟。
林凡看完信,冷笑一声。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在这里攻克技术难题,身后那些魑魅魍魉却从来没消停过。
他将信收好,没有立刻回复。现在的重心还在北钢,四合院的麻烦,需要找个合适的机会一次性解决。
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打破北钢的技术僵局。
他和宋运辉都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事实说话的、无法被忽视的机会。
而这个机会,似乎比预想中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