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从县委书记问鼎权力巅峰 > 第262章 问题的真正影子

第262章 问题的真正影子

    “都已经安排妥当,确保万无一失。”

    林夕答道,神色越发肃然,“这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非常明确。”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要求班子每位成员都要紧密联系各自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摆剖析工作中存在的、特别是在群众路线执行、担当作为、风险意识和为民务实清廉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并且要求深挖问题背后的根源——是思想松懈?是能力不足?是机制缺失?还是责任意识淡薄?”

    “真正达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的效果。”

    “会上要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是相互批评,要真点问题、点真问题,不能隔靴搔痒。”

    “最后要提出明确的整改方向和具体措施。”

    他再次靠近一步,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强烈的暗示和提醒:“书记,在现在这个全网聚焦、风口浪尖的关键时刻,会上会下,‘问题’这一环,尤其是您个人和班子的集体剖析,必须引起足够深刻、足够的重视!”他强调了两遍“深刻”。

    林夕随即从文件袋里抽出另一份打印稿,双手递给江昭宁:“书记,这是我根据前期调研和您平时讲话精神,为您草拟的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稿初稿。”

    “您看看框架和内容是否合适?”

    江昭宁接过这份沉甸甸的稿子。

    稿纸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气,格式规范,字斟句酌。

    他逐字逐句地认真翻阅起来。

    稿子的逻辑很清晰:开头阐述了开好民主生活会的重大意义,接着从理论武装、担当作为、宗旨意识、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归纳。

    剖析的问题诸如“对创新理论系统性学习掌握还不够深入”、“面对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时,克难攻坚的锐气和招数还需提升”、“深入基层一线察实情解难题的韧劲还需加强”等,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整改措施写得更是“四平八稳”:要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要健全长效机制,堵塞制度漏洞;要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升履职能力……

    充满了诸如“强化”、“着力”、“健全”、“勇于”等标准措辞,立意很好。

    例如强调“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善于解决各类复杂矛盾和风险挑战”、“着力把民主生活会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嗯,”江昭宁读完最后一页,将稿件平整地放在桌上,目光离开纸张,投向窗外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仿佛在寻找着答案,“结构完整,文笔流畅,语言也规范,该有的内容、该点的方向都点到了。”

    林夕脸上刚露出一丝“过关了”的放松。

    却见江昭宁话锋一转:“作为一篇标准发言稿,它很合格。”

    “但是,林夕啊,”江昭宁的目光回到林夕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深意,“你觉得,在这样的稿子里,能找到昨晚清凉寺暴露出那些问题的真正影子吗?”

    不等林夕回答,江昭宁用手指轻轻敲了敲那摞稿件:“深度不够。‘四平八稳’有时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真正的民主生活会,要敢于剥开这层‘平稳’的外衣,露出里面的真实伤疤。”

    “尤其是在当前!”

    他加重了语气,“全国网民赞我们‘好’,可我们自己更要清楚,在这‘一夜成名’的光环之下,隐藏着多少工作上的不足、风险研判的疏漏甚至前期责任的缺失?”

    “清凉寺这场雨,下得猝不及防,但‘意外’真的是唯一原因吗?”

    “相关的应急预案是否周全?”

    “预警信息传递是否及时有效?重点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是否一盯到底、落到了实处?”

    “前期有没有群众反映过相关隐患但未被重视?”

    “这些,难道不该是我们反思的重点吗?”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再次望向被阳光照亮的山峦,阳光映照着他凝重的侧影:“会上要红脸出汗,首先就要自己给自己‘揭短亮丑’,从自身,从我们班子的集体决策执行上,深挖根源。”

    “是为了面子好看,只谈宏观不谈具体?还是避重就轻,把问题归咎于客观?”

    “这都不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有的态度。”

    “拿这‘侃侃而谈、不着痛处’的稿子去开会,对上,糊弄不过去汪杰同志那双眼。”

    “下,也对不起东山父老乡亲的信任,更对不起昨天在暴雨中付出辛劳甚至冒着危险的同志们!”

    办公室内一片寂静。

    林夕脸上的那丝放松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思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惭。

    他确实是基于“安全”、“稳妥”的心态写这份初稿的,此刻被江昭宁点破,才猛然意识到,在当前的关注度下,这种看似安全的“平庸”发言,反而蕴含着更大的政治风险和政治幼稚。

    他有些尴尬地抿了抿嘴:“书记,您批评得对,是我考虑……不够深入到位。”

    “那……我拿回去再修改修改?”

    “重点是加入昨晚教训的反思部分?”

    江昭宁微微摇了摇头,脸上没有责备,反而露出一丝赞许林夕理解深刻的微笑:“不。这个,就不劳你费神了。”

    他走回桌旁,拿起那份发言稿初稿,将它放进抽屉底层,“我自己来酝酿,自己动笔。”

    “有些东西,需要夜深人静时,独自面对这东山晨昏,才能想得更深、更透、更痛,写得更真。”

    他的目光落在那扇明亮的窗上,仿佛已经穿透晴空,看到了未来可能再临的急风骤雨。

    他需要写下的,是一份足以撼动某些根深蒂固习惯的“真话”。

    林夕看着书记沉思的脸庞,点了点头,不再多言。

    他将关于民主生活会的其他准备情况汇报完毕,便带着更新的思考和布置好的任务,悄然退出了书记办公室。

    窗外的阳光越发灿烂,空气中泥土的芬芳似乎也在金色的暖意中稀释开去,预示着新的一天真正开始了。

    然而,站在窗前的江昭宁知道,弥漫在东山县委大楼里的紧张和肃然,刚刚才拉开序幕。

    网上的赞誉仍在飙升,热搜的喧嚣不绝于耳,但一个更严峻、更真实的考场。

    正以他办公桌上的红头文件和亟待书写的发言稿为标志,悄然等待着明天所有班子成员的到来。

    这场需要灵魂参与的“山雨”,即将在看似平静的会议室内掀起更深的波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