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缺席了今日朝会的军师将军,诸葛孔明!
刘备将那卷所谓“法正遗策”抛给诸葛亮,道:
“卿现在知道孤何故断言马谡言过其实了吧?”
“他眼界高,却疏于庶务。”
“才思敏捷,却缺少担当。”
“偏偏辩才了得,无人能及,连其兄也管教不了。”
“倒是今日麋师善这一让,比其兄劝十句还管用!”
闻得此言,诸葛亮噙笑道:
“那臣便要恭喜大王,一日之内,连得三位佳士了!”
刘备:“哪三位?”
诸葛亮:
“一为平南之才张伯歧。”
“二为知耻后勇马幼常。”
“三是知人长短麋师善。”
刘备微微颔首,又道:
“所谓知人者智,能从卿这位智者口中得到这个评价,看来师善未来可期。”
诸葛亮:“既然陛下也认为未来可期,何妨拜为太子少师?”
刘备沉吟片刻,道:
“东宫不缺良师,但国家缺良臣。”
诸葛亮从善如流:
“看来陛下要大用师善……那就先伴驾,如季常那样?”
刘备知道孔明猜中了自己心意,笑道:“善!”
……
当夜,麋宅。
麋芳:“我先前说什么来着?只要师善出手,事情就会好起来的,兄长偏还不信!”
麋竺:“你闭嘴!”
然后又转向儿子,且喜且疑:
“故此,你向大王同时举荐了张、马二人?”
麋威:“张伯歧和马幼常各有所长,只要处于合适的位置上,扬长避短,来日必有一番功业。”
“儿既知二人长短所在,提前结个善缘,何乐而不为?”
麋竺重重颔首,很是认可。
但下一刻,忽然眯着眼打量起儿子。
一直盯得麋威心里发毛,才道:
“你与张伯歧相识不过月余,跟马幼常更是点头之交而已。”
“何以短时间内便知晓其人优劣?”
嘶……这就是知子莫若父?
便见麋威面不改色道:
“无他,听其言而观其行而已。”
良久,麋竺移开目光,让儿子赶紧回房找儿媳。
然后又回头盯着麋芳。
后者急忙指了指自己紧闭的嘴巴。
却听麋竺道:
“前年你写信回来,说咱家要出一个将才,我还半信半疑。”
“直到荆州接二连三传来捷报,我才肯相信。”
“可今日方知,咱家要出的不仅仅是一将之才!”
说到这,麋竺已经难以压抑兴奋的语气,微微耸肩:
“有识人之明,又有容人之量……我儿当有宰相之姿!”
啪!
麋芳猛地一拍大腿:
“兄长才知道啊!”
……
数日后,北边传来喜讯。
马超成功带领那部羌人的首领南归。
刘备大喜,决定亲自北上雒县迎接马超一行。
至于为什么是雒县而不是其他地方。
当然是因为这个“雒”字以及旁边那条同名的河流。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那条更著名的洛水。
以及坐落其边上的那座大汉帝都。
这就好比说,有人小时候指着一颗小破树,说这是天子所用的“羽葆盖车”。
若他只是个乡野顽童。
那自然不会有人在意。
顶多说一声童言无忌。
可若他竟是今日的汉中王。
那就是大王袭先帝轨迹,天命所归,早有瑞命符应。
什么,你说我是马后炮?
你懂个屁!
这是大王早年潜龙自隐,神威内敛。
我等凡胎俗眼岂能洞悉真龙之姿?
总之,麋威近来听这一套听太多了,所谓一想便知。
早早就备好车驾,又遣人打点沿途驿舍,然后伴驾北巡。
来到雒城,马超果然带来了羌部首领。
同行的羌人亲贵竟有数百人之多。
麋威甚至看到有人带来了牛马打算换取粮食布帛。
知道的说是结盟的。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来带货的呢。
当夜,刘备大宴羌族一行,当场封出去了一堆惠而不费的官职。
又正式邀请对方参加即皇帝位的大典,歃血订盟,一同匡扶汉室,共击曹贼。
而对方大概是见识到刘备随行兵马着实盛壮,加上马超居然在其下称臣,于是毫不犹豫答应。
翌日,刘备又另外设宴,单独褒奖马超。
麋威也被喊来作陪。
马超此时官职为假节左将军,都亭侯。
自汉中之战后便无所统领。
而眼下雍凉羌事刚刚有了起色,正是用人之际,刘备便有意起用马超。
然而封赏之语尚未道出,半头白发的马超竟当场跪拜于地,泣声道:
“臣年四十有七,功业未立,家仇未报,形容已枯槁。”
“蜀中医者言臣阳寿也就这两年了!”
又道:
“臣门宗二百余口皆被孟德屠戮殆尽,如今只剩从弟马岱一位血亲。”
“臣余生别无所求,唯请大王念在臣的微末之功,稍加庇荫臣弟,不使身后无血食之继!”
言罢连连顿首,将地板砸得砰砰作响。
众人见状无不动容。
刘备亲自上前扶起马超,道:
“孤观将军雄健如昔,切莫误信庸医之语!”
“来日北伐,定要将军为前部大将,替孤掠阵拔城!”
马超仍是呜咽不停。
刘备只好指着其身后的马岱道:
“孤这便擢卿弟为驸马都尉,与麋师善一同御前用命!”
马超哭声一顿,连连摇头道:
“臣弟才具不足,岂能与麋奉车并驾齐驱!”
刘备无奈,往左右看了看。
很快有人献策:
“关将军次子已尚王女,却暂未授官。”
“大王何妨擢其为驸马都尉,擢马岱为骑都尉。二人名位定在麋奉车之下,听其号令?”
开口之人正是随驾而来的护军偏将军,黄权黄公衡。
刘备从善如流,当场授马岱为骑都尉。
又喊麋威过来与马岱结拜为义兄弟,说等回去成都后,再把关兴也喊来,一同结拜。
马超这才破涕为笑,重新落座。
麋威当场风中凌乱。
倒也不是高估不高估的问题。
老刘明显在这安抚大将呢,这点眼力见他还是有的。
关键是,马岱是马超的从弟。
如果自己认下这小弟,岂不是跟马超成了同辈?
可马超又跟刘关同辈,自己却是关二爷的女婿,老刘的妻侄(麋夫人)……这辈分乱了啊!
然而刘备马超压根不在意这些细节。
很快便讨论起各自过往的功绩。
这个说大王博望之战智退夏侯惇和于禁,名动宛洛。
那个说将军当初联军十万反曹,威震关中。
至于十万联军实际上的盟主……韩遂是哪位?不认识。
孤只知马孟起信著北土,威武并昭……什么,最终还是被击败了,哎,都怪姓韩的不用卿的计策,惜败曹贼!
俩老将越聊越起劲,最后刘备还让麋威向马超讨教兵法。
麋威这才回过神来,大喜过望。
将过往所思所学一一请教,特别是骑战方面的学问。
这时马超问道:
“师善可曾读过兵书?”
麋威照实道:
“曾读过《吴孙子》、《齐孙子》,《司马法》。最正在读《六韬》。”
马超听到前面几本,只是微微点头。
但听到最后一个《六韬》。
眉头蓦地一皱。
感谢【小小航海王】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