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 第179章 似是而非的战报

第179章 似是而非的战报

    自两汉以来,“天人感应”之说早已深入人心。

    正所谓:天子失德无道,上天降下灾异以遣告世人。

    日食,正是世所公认的“灾异”之一。

    若按两汉旧例,须得罢免一位三公级的重臣以回应天谴。

    毕竟皇帝不能罢免了自己。

    但话又说回来,那不是旧规矩了吗?

    早在去年三月,刘备尚未称帝之时,就曾发生过一次日食。

    那时曹丕公开下诏,申令今后再有灾异,有司不得以此弹劾三公。

    虽说曹丕此举延续了其一贯示好士族群体的政策,却也足见时代已经不同了。

    若天下太平,政通人和,这种罢免或许有利于皇帝平衡朝局。

    但这不是还在打天下的阶段吗?

    动不动就罢免重臣,不利于朝局稳定。

    所以麋威并不认为刘备打算因循守旧。

    那是为什么呢?

    稍稍思量,麋威有所恍然,道:

    “腐儒所言,何其荒谬!”

    “今陛下为汉室正朔,而曹丕窃据神器,僭越称帝,孙权割据江东,拒不称臣。”

    “若说上天有所谴告,其所罪者,必不在陛下,而在魏吴!”

    “若有罢免,请罢伪朝之帝,伪朝之王!”

    这就是天下同时有两个甚至三个皇帝的好处了。

    反正上天又不会明着告诉世人谴责谁。

    怎么解释,还不是自行发挥?

    你不服你就别称帝呗!

    刘备闻言果然笑道:

    “卿此言甚合朕意,回头便让几位博士撰文解释天谴所在。”

    “跟卿提及此事,乃是希望用新纸抄写此文,广传郡县,以正视听!”

    “毕竟日食之事时有发生。若今后士民总因此惊走,惶恐,难免有所损失。”

    麋威顿时了然。

    看来老刘还是很清楚纸张带来的传播优势。

    不过这么一想,自己更有必要弄出雕版了。

    雕版虽然不适合日常公文、表文的写作。

    但用来印刷书本和这种“定制文”,却比手写更有效率。

    思忖间,忽有黄门来报,说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马良有急事请见。

    麋威不敢怠慢,立即召来乘舆,护送刘备去往尚书台。

    片刻后,尚书台。

    “孙仲谋欲与朕并称东西帝?”

    “竖子何德何能,敢自称皇帝?!”

    刘备勃然作色,群臣肃然噤声。

    却也不仅仅是因为刘备生气。

    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为严肃的政治议题。

    更别说在这背后,还有更为严肃的军事议题。

    且说。

    就在麋威因为日食而痛失第一套雕版的时候。

    远在三千里外的淮南战场,魏吴大战也发生了极为戏剧性的一幕。

    据说,曹魏征东大将军曹休中了孙权诱敌深入之计,在皖城下铩羽而归。

    后又被吴军追击到石亭一带,彻底击败。

    麋威听到这里时,便下意识想起前世历史的“石亭之战”。

    除了时间和部分人物对不上之外,地方几乎是一样的。

    不过有趣的是,原本历史上曹休是因为军中夜惊而溃败。

    而这一次虽然也发生了啸营,却是因为白天突发的日食。

    当然,啸营这种事,根源在于人心,在于指挥失序。

    不管夜晚还是日食,都只是诱因而已。

    甚至考虑到这个时代世人对“灾异”的本能恐惧,说不定日食的效果比之夜晚更佳。

    不过,若仅仅如此,并不足以让孙权自信心膨胀到这个地步。

    原来,就在曹休营盘彻底崩溃,继而带领少量亲卫北走的当口。

    濡须督朱桓自领一部人马西出,恰好撞上了曹休。

    然后,没有任何悬念,朱桓生擒了曹休!

    简而言之。

    这一战孙权不但成建制地消灭了曹魏部署在扬州的一路大军,更是直接生擒了扬州的最高军事统帅!

    甚至可能是曹仁那一辈之后,曹魏宗室连上姓夏侯在内的,能排进前二的大将!

    这换谁来不得膨胀一下?

    当然,这些说法都来自孙权派来的使者,刘备的老熟人陈郡人郑泉。

    事情真相如何,仍有待查证。

    比如郑泉宣称此战歼灭了扬州方向十万魏军。

    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

    所谓生擒了曹休,是真的曹休,还只是个替身?

    甚至更直白一点,孙权若果真一战而灭魏军十万兵。

    那扬州余下的六安、合肥、寿春等战略要地,不就成了他的板上鱼肉,唾手可得?

    真有那一日,是否并称东西帝尚可商榷。

    但趁曹魏虚弱,立即发动北伐则势在必行。

    因为如果孙权攻下了寿春。

    吴军将可随时兵出中原,与南阳方向的关羽形成东西呼应之势。

    若能借孙权的势头一举全取南阳盆地,便是稍稍搁置关中方向的进展,都是值得的!

    东西并帝都不是不能谈!

    归根结底。

    比起实实在在的开疆拓土,名位什么都是可以暂时往后靠一靠的。

    所以刘备过了气头之后,没再继续骂人。

    甚至让麋威都暂时别去传播那篇重新定义天谴的小作文。

    一边让马良等人继续敷衍着孙权使者。

    一边加派斥候东下大江探明军情。

    同时发信关羽,让他在攻取南乡丹水通道之后,不必再顾及关中,可择机往宛城方向发动进攻。

    以此试探淮南战场是否真如孙权所言那般取得了决定性的战果。

    而随着春日临近,时间来到章武三年的正月。

    各路消息终于汇总而来。

    可以确定的是,淮南一战,确实是孙权方获胜。

    甚至可以进一步确定,此战最初构想是由吴国副督陆逊提出,大督朱然负责配合。

    虽然最大一颗桃子,反而被撞了大运的濡须督朱桓摘取。

    是的,曹休也被抓活捉了。

    甚至还白送了一个越骑校尉薛乔。

    当然,水分肯定也是有的。

    比如说曹休因为轻骑奔袭,实际上带到皖城下的主力并没有十万,只有不到三万。

    就算把随后退守石亭的后续人马算上,顶天也就五万,远不到十万。

    这不是说曹魏养不起十万兵。

    而是因为曹魏部署在扬徐方向的“外军”,除了曹休本部以外。

    尚有驻守在合肥一线的张辽等将。

    而张辽战前得到的命令,是负责牵制濡须方向的吴军,根本就是一直未曾出动的。

    也正因张辽按兵不动,才让朱桓寻隙偷溜出来,干了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至于曹魏镇东将军臧霸,因为曹休败得太快,加上进军途中遭遇“中渎水”封冻的问题,甚至都未来得及赶到广陵。

    但不论如何了。

    这一战,孙权方确实取得了足以称道的战果。

    据说孙权已经亲自督师北上濡须坞,打算等春夏水丰之后,正式北伐淮南。

    于是季汉君臣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还是决定公开回应孙权的提议。

    以荆扬两个方向协力北伐为前提,暂时接受孙权以“吴帝”的尊号自居。

    决意既下,刘备立即任命使者。

    侍中,昭汉将军,左领军麋威,假授天子符节,出使江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