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民宴三日后,汉军进入长安城。
在此之前,魏关中都督,安西将军夏侯楙。
为了掩护曹真的残部撤退,亲自留下为大军殿后。
期间与汉军斗智斗勇,又舍身捐命,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怎奈寡不敌众,大军一夜溃散。
夏侯楙本人更是生死不知。
端的是铁骨铮铮,大魏忠良。
以上均为汉军对外宣传的说法。
总之。
随着长安城彻底克复。
诸葛亮、赵云、麋威,分别献上来自益州、凉州、荆州三地的万民书,以及各种形式的祥瑞。
汉天子刘备终于进入了他忠诚的长安城。
其后一日,刘备以惊人的意志力,完成了对汉太庙的祭祀。
并委托丞相诸葛亮颁下一些基本的制令。
最后则是对此战主要功臣的封赏。
其中,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张飞,从武都太守迁为关中都督,持节如故。
并增其西乡侯(这个是县侯)食邑八百户。
其子张绍除为三署郎。
征北将军魏延迁雍州刺史。
镇北将军赵云迁益州刺史。
二将皆有增加邑户,封荫子弟。
值得一提,自关、马二将之后,季汉便不再沿用州牧为官称。
一州长吏均称作刺史,如麋威的豫州刺史。
至于麋威,作为此战论功与张飞并列第一人,赏格也是最高的。
在保留豫州刺史的基础上,特拔为卫将军,假节钺。
封爵也从都亭侯提升为都乡侯。
换言之。
继关羽、马超、张飞、魏延、赵云、黄权六将之后。
麋威成为季汉第七位拥有金印紫绶的重号将军。
而且还是排名仅次于关、马、张的卫将军,位亚三公。
当然,将军号在这个时代更多代表政治待遇,而非实际权力。
早在这次封赏之前,麋威就是公认的刘备肱股重臣,且与诸葛亮同在托孤重臣之列。
加上斩杀魏军上将曹真这个实打实的战功。
这个封赏在季汉内部可谓众望所归。
也只有不熟悉蜀中人事的关中士人才会对此有所惊叹。
当夜,刘备在未央宫设小宴,款待来关中参战的大小将领们。
连麋威门下的姜维、邓艾等也都在受邀之列。
美酒佳肴,歌舞齐备。
虽然刘备已经咽不下一滴酒水。
却仍坚持与每一个人碰杯,念叨他们的名与字。
老将们隐有所感,各自肃穆。
小将们则听到刘备念出自己的名字,既激动,又不敢声张。
碰杯过后,众人本以为刘备会有军事上的嘱托。
毕竟魏军还有重兵在渭北。
曹丕更在潼关往东不远的弘农虎视眈眈。
然而刘备压根不提战事。
只是吩咐接着奏乐接着舞。
将军们渐渐放松下来,又在酒水的助兴下,开启了互相相攀比功绩的传统艺能。
刘备则握着酒杯,笑吟吟地看着老中青三代将军们在喝酒打屁。
听着他们或追忆往昔,或畅想未来。
如此欢饮达旦。
众将起来辞别天子的时候。
却蓦然发现。
不知何时。
刘备已经闭目辞世
据说走的时候。
红光满面。
酒香四溢。
脸上还挂着一丝笑意。
……
……
进长安的第三个清晨,刘备崩于长安未央宫。
享年六十五岁(虚岁)。
一时间,臣妾号咷,满城戴孝,若丧考妣。
然而按照刘备遗诏,关中战事未罢休,国贼未尽除。
所以丧葬从简。
臣僚满三日便除服。
外州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亦如是。
待关中安靖,再择日行葬礼。
总之,乘胜追击也好,为了让刘备早日下葬也罢。
丧服一除,汉军各部全体出击,浩浩荡荡北渡渭水。
而此时渭北各部魏军,尚在惊愕于曹真之死和长安的失守。
甚至还没来得及消化刘备崩殂的消息。
“刘备真死了?”
临晋城郡府内。
司马懿看了看半身挂彩的张郃。
又看了看灰头土脸的夏侯楙。
一时陷入了极度错乱当中。
毕竟按照他最初的构想,只要熬死了刘备,汉军就算没有士气大挫,也会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
一旦敌方将军们各自为战,那自己就有了各个击破的机会。
到时曹丕再车驾入关,魏军士气必有提振。
此涨彼消,说不定能一举光复关中全境。
而自己也将一举成为大魏顶梁大将!
可现在……
汉军哪里有半分士气沮丧的样子?
哪里有半分群龙无首的混乱迹象?
张飞、麋威、魏延,赵云,关平,包括安定卢水胡各部……一个两个的全都像疯子一样,不顾伤亡地死磕京兆、冯翊二郡剩下的城池。
据说那麋威甚至把那什么“拔城砲营”都给捎带上了,扬言要砸烂每一道不肯主动开启的城门。
这分明是组织有秩序的集群行动。
刘备真的死了?
还是说……诸葛孔明竟能在刘备死后,凭一己之力威服众将,如臂使指?
“当断则断!”
张郃蓦地大吼一声。
司马懿瞬间回过神来,故意问道:
“张将军有何指教?”
“你司马仲达多谋能断,我哪有资格教你!”张郃轻呵一声。
“刘备真死也好,假死也罢,长安丢失都是明白无误的事实。”
“为今之计,当请天子入关,亲自奖励三军,方有与蜀贼一战的底气!”
“否则别说是保关中,怕是连河洛之地都有被敌军乘胜而下的可能!”
听到张郃说长安丢失,夏侯楙毫无愧色。
但听到他竟要请曹丕入关,却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不过另外两人根本无心关注他。
司马懿先是缓缓颔首赞同了张郃的提议。
但话音忽地一转:
“张将军可有信心抵挡蜀贼这一轮攻势?”
“就怕车驾遇险,我们三人都要成为万古罪人啊……”
闻得此言,张郃忍不住冷笑起来:
“仲达到底是担心车驾有失,还是在担心自己的名望?”
“关洛为中原根本所在,今若有失,国将不国……若先帝在此,定要亲率大军来增援的,哪能远远躲在后方,瞻前顾后?”
张郃语气相当激烈,又涉嫌指斥乘舆。
夏侯楙压根不敢应声。
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司马懿。
后者拍案而起,怒色以对:
“我也曾跟从先帝出征,先帝如何用兵,我自问不比你了解得少!”
“将军与其跟我计较当年旧勇,何不在今日身先士卒,以报效朝廷?”
“该不会是在借口车驾不来,所以就不必捐命以战了吧?”
张郃一时面红耳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