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585章还是粮食

第585章还是粮食

    他并不回避困难,反而将困难层层剖开,展现出强大的问题拆解能力和坚定的执行力。

    这场讨论,不再是单向的汇报,而是变成了一个汇聚集体智慧、共同寻找出路的务实研讨会。

    会议室的气氛,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反而变得更加专注和积极。

    每个人都开始真正投入到如何“把事情办成”的思考中。

    然而,所有问题的核心,最终都依旧无可避免地指向了同一个字——粮。

    当话题再次回到这最现实的挑战时,陈朝阳明白,必须拿出更具操作性的方案。

    他目光扫过众人,抛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同志们,粮食问题,我们不能只把眼睛盯着省里的粮库和国家调拨。

    现在朝鲜前线战事焦灼,国家战略储备不能轻动,这点觉悟我们有。”

    他话锋一转,“但是,我们可以互通有无。我们苏北专区,尤其是彭城地委,有煤矿。

    虽然储量不算特别丰富,但供应本省及周边地区是足够的。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也是南方很多农业省份冬季急需的物资。

    我的想法是,由省里协调,用我们苏北的煤炭,向省内的苏南专区,乃至邻省的农业大省,换取一部分粮食支援。

    我们可以签订一个长期的物资协作协议,用我们的‘黑金’,换他们的‘黄金’,请他们帮我们承担一部分压力,共同支持这个国家级的治碱工程。”

    这个“资源置换”的思路让常委们眼前一亮,这确实跳出了单纯向上伸手要的思维定式。

    但孙亚军立刻意识到了其中的复杂性:“煤炭是计划内物资,调配权在北平。

    跨省、跨地区的物资协作,需要华东局甚至国家计委的批准,协调难度很大。而且,运输也是个大问题。”

    “运输和协调,我来想办法推动。”陈朝阳接过话头,紧接着又抛出了一个更重磅的想法,

    “另外,眼下就有一个缓解粮食压力的窗口期——夏收在即。”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带着紧迫感:“我建议,在完成国家征购任务的前提下,

    请求省委批准,将今年全省税粮的一部分,优先用于保障苏北治碱工程前期的乡亲口粮和种子投入。

    这是给工程‘点火’的救命粮,只有先让工程动起来,让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希望,后续的各项工作才能铺开。”

    “动用全省税粮?”孙亚军省长闻言,脸色骤然一变,直接摇头,

    “朝阳同志,这个口子绝不能开。税粮是国家的根基,是雷打不动的硬任务!

    除了上交北平的,省里留用的部分要保障全省城镇人口供应、军队供给以及必要的储备。

    轻易动用税粮,而且是如此大的数量,莫说省委,就是华东局也不敢拍这个板,这是要犯大错误的。”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再次绷紧。

    谁都清楚孙亚军说的是实情,动税粮,尤其是在这个年头国民,国家尚不宽裕的时期,其政治风险极高。

    就在众人以为陷入死胡同时,陈朝阳沉默了片刻,再抬起头时,眼神异常平静:

    “既然省委有这个顾虑,我理解。

    那么,关于粮食和部分计划物资的跨区协调问题,以及可能的政策支持……

    我将以个人名义,并代表苏北治碱工程指挥部,准备一份详细的报告,直接呈送北平,向我的老首长说明情况,请求北平层面进行协调。”

    此言一出,整个会议室霎时间鸦雀无声。

    所有常委,包括周明光和孙亚军在内,都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目光复杂地看向陈朝阳。

    他们都知道,眼前这位年轻的第四书记,不仅仅是战场上杀出来的悍将,不仅仅是有超前眼光的规划师,他的根须,远比他们想象的扎得更深。

    他能直接上书北平,并且有信心让“老首长”重视并推动此事,这背后蕴含的能量,让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得不重新掂量他的分量。

    “北平有人……而且地位绝不低……” 这个念头几乎同时在所有常委心中闪过。

    之前的种种质疑和阻力,在这一刻,似乎被无形的力量悄然化解了不少。

    会议的气氛,从最初的震撼与疑虑,经过激烈的争论和现实的碰撞,到此刻,真正转向了如何在既有框架内,借助一切可能的力量,寻找可行路径的务实探讨。

    这时,主持会议的周明光轻轻敲了敲桌面,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他眉头微锁,显然内心经历了长时间的权衡与挣扎。

    陈朝阳最后抛出的“北平老首长”这张牌,无疑极大地影响了局势的平衡,也让他最终的决断,有了更足的底气。

    “亚军同志和各位常委提出的,都是现实的困难,是冷水,能让我们保持清醒。”

    周明光的声音缓慢而清晰,“而朝阳同志描绘的,是未来的希望,是一团火,能点燃我们奋斗的激情。

    冷水与火,如何平衡,考验着我们省委班子的智慧和担当。”

    他环视一圈,目光深邃:“我最初看到这份报告,和诸位一样,感到压力如山,甚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在我们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提出如此宏大的工程,确实显得非常冒进。”

    他话锋陡然一转,语气铿锵:“但是,同志们,我们国家的干部,干的不就是开天辟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事业吗?

    回想一下,当年谁能相信我们能赢得解放战争?

    谁能相信我们在朝鲜能让世界头号强国吃一场场败仗?

    如果我们因为眼前暂时的困难,就对苏北这个千年痼疾望而却步,那我们就是历史的罪人,是对不起苏北几百万双期盼的眼睛。”

    他的声音充满决绝:“阜县的问题,暴露了我们肌体上的脓疮,但也恰恰说明,不从根本上改变苏北贫瘠落后的面貌,类似的腐败和麻木还会在别处滋生。

    朝阳同志提出的,不只是一个水利工程,而是一个区域新生、人与土地关系重构的系统革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