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600章 51式拖拉机

第600章 51式拖拉机

    一股磅礴的力量感与近乎神圣的使命感在他心中激荡,让他喉头微微发紧。

    他转过身,步伐坚定地再次踏上这堆木料搭起的台子。

    他的身姿比之前更加挺拔。

    他将一个长长的电音话筒举到嘴边。

    电流的嗡鸣声通过喇叭放大,瞬间攫取了全场的注意。

    “乡亲们!同志们!”

    他的声音与之前相比,少了几分沉静,多了几分难以抑制的激动,这是被人民伟力所震撼、所鼓舞的真情流露。

    历史的篇章,在这一刻,将被这股钢铁与泥土融合的力量,正式翻开。

    他的声音通过音响放大,压下了场内一切的嘈杂。

    附近的人群瞬间安静下来,目光齐刷刷地投向这个站在木料堆上的人。

    更多的人像被感染的麦浪一样,一层层地安静下来,无数道目光聚焦于此。

    “咱们脚下的这块地,”陈朝阳用空着的手,用力指向脚下斑白的盐碱地,再指向旁边收割麦田,

    “一边,是苦的,是咸的!

    是咱们祖辈受穷的根子,一边,是咱们刚收下来,甜的新麦!”

    “但是,”陈朝阳话锋一转,“光靠旁边这点好地,咱们富不了,娃娃们也过不上更好的日子。

    从今天起,咱们百万双手,就是要来给这苦地动手术。

    像郎中治病一样,给它开膛破肚,疏通经络,把里面的咸毒给它排出去!

    让明年、后年,咱们脚下的这片,也跟旁边一样,能长出金疙瘩!”

    他挥舞着手臂,划过一个巨大的弧形,似要将眼前这百万军民和这片丰收的麦田都囊括其中:

    “今天,咱们用汗水挖通这条河,

    明天,它引来的甜水,就能让这白地变金地。

    我陈朝阳在这里向大伙保证,也请大伙看着我,咱们一起,给这土地换一副心肝脾肺肾。

    治好它,它就不再是废地,它就是咱们,是咱们子孙后代,铁打的粮仓——”

    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直接的利益关联和最形象的比喻。

    人群彻底被点燃了,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许多汉子,把草帽高高举在空中挥舞。

    待欢呼声稍歇,陈朝阳宣布了工程的核心原则:

    “咱们工程大,但不是蛮干,要 ‘科学施工,劳逸结合’ ,谁也不能给我累趴下喽,更要 ‘根治盐碱,为民造福’。”

    口号声落下,他随即指向工地上几处特别显眼的设施。

    “看见那边冒着热气的大锅没有?那是咱们的 流动食堂。

    保证大家下了工,有口热乎饭吃,有碗热汤喝,绝不让大家饿着肚子出力气。”

    人群一阵叫好,过去给官府出夫,谁管你冷热饥饱?

    “看见那挂着红十字白布帘的帐篷没有?那是咱们的 工地卫生所!

    谁有个头疼脑热,磕着碰着,立刻就去,里面有的是好大夫,好药品。”

    这下,连那些原本担心身体吃不消的老弱民工的眉头都舒展了些。

    “最后,”陈朝阳的声音清晰传遍全场,“咱们干活,实行工分。

    干得多,干得好,不光管饭,还有奖励,绝不叫任何一个出了力的乡亲吃亏,也绝不辜负咱们刚打下来的那些粮食。”

    清晰的规则,实实在在的保障,以及与眼前丰收景象的紧密关联,彻底打消了人们心底最后的疑虑。

    积极性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

    “现在,我宣布,苏北治碱第一期工程——开工。”

    随着陈朝阳一声令下,苏北各地这百万之众,立刻开始了它史诗般的运转。

    红旗在尘土中猎猎作响,无数把铁锹同时插入这片斑白的土地,激昂的号子声再次响起,这一次,不是为了向苦难得过且过,而是为了创造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开工的头几天,是混乱与秩序并存的磨合期。

    苏北百万民工依照划定的区段,如同蚂蚁筑巢般散布在广袤的工地上。

    最初,主要依靠的是最原始的力量:铁锹扬起,落下,挖起带着白色盐霜的土块;

    扁担吱呀作响,挑着沉甸甸的土筐往返穿梭;

    号子声此起彼伏,是这片土地上最古老而坚韧的韵律。

    尘土漫天,汗水浸湿了每一个人的衣背,场面浩大却进展缓慢,千年板结的盐碱地,并非那么容易屈服。

    几天过去,当主要的人力通道和基础工作面被艰难地开辟出来,真正的重头戏,终于登场。

    那是一个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地面还带着夜的凉气。

    远处传来一阵与号子和人声截然不同、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似闷雷滚过地平线,却又比闷雷更持续、更带着一种金属的质感。

    工地上的人们不由得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循声望去。

    只见几十台庞然大物,喷吐着黑色的烟柱,沿着临时压实的施工便道,如同移动的钢铁堡垒般,缓缓驶来。

    它们有着粗壮的橡胶履带,巨大的钢铁身躯在初升的阳光下反射着冷硬的光泽,正是经过郑春秋团队精心改进的 “汉东-51式”拖拉机。

    与它们在昌平的前辈相比,这些“铁牛”的底盘更为坚固,履带板也做了防粘土处理,更能适应苏北盐碱地特殊的湿黏工况。

    陈朝阳也站在人群前方,看着这支机械队伍的抵达,眼中流露着难以掩饰的期待。

    这正是他蓝图中所规划的力量。

    然而,在这支队伍的后半部分,出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家伙”。

    它们的轮廓更加棱角分明,引擎的咆哮声更加低沉、甚至带着点粗野,

    一股子重工机械特有、近乎野蛮的厚实感扑面而来。

    那不是普通的拖拉机,而是……十几台用坦克底盘和履带改造的推土机?!

    陈朝阳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那粗大的主动轮,那宽厚、带着明显磨损痕迹的履带板,那被改造后依然能看出坚固装甲雏形的车身……

    一股极其熟悉、混合着硝烟与冰寒的气息,瞬间从朝鲜的雪原骤然降临到这苏北的工地上。

    就在这时,一个矫健的身影从其中一台坦克改装的推土机驾驶室旁跳了下来,一路小跑到陈朝阳面前,“啪”地立正敬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