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1949: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 > 第 626章 夏季会议上

第 626章 夏季会议上

    “我先用几个数字,向省委汇报第一阶段,也就是到九月底,我们初步交出的答卷。

    苏北治碱第一期工程规划的三条主干渠、十七条支渠已全面开挖,累计完成土方量 三百九十五万立方。

    这相当于搬走了一座不小的土山。”

    这个数字一出,在会场炸响。

    话音刚落,水利厅插话道: “陈书记,我补充一个关键数据。

    经过我们技术组抽样检测,采用新方法施工的渠道,坡降合格率从早期的混乱状态,稳定提升到了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这为我们整个排水洗盐系统的有效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陈朝阳点头致谢:“感谢水利厅同志们的严格把关。

    这正是我要汇报的第二个方面,农业的初步复苏。”他指向地图上几个标绿的区块。

    “在阜宁、灌云等五个先行试验区,结合‘引水洗盐’和‘沃土计划’,土壤表层含盐量已平均下降百分之十到十五。

    虽然绝对值依然很高,但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转折点,我们推广的新式步犁,效率提升百分之三十。”

    他顿了顿:“更让人欣喜的是,在部分试验田里,我们抢种的田菁、甜菜等绿肥,已经顽强地冒出了头,一片绿意,这说明,土地正在恢复生机。”

    会场里响起一阵欣慰的议论声。

    陈朝阳待声音稍落,继续开口:“而所有这些成绩背后,最宝贵的,是人的变化。

    超过百万乡亲们的投入,他们不仅是劳动力,更是智慧的源泉。

    ‘脸盆水平仪’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想说的是,这不是孤例。

    在此基础上,工地上涌现了大量小改小革,‘运粮突击队’的旗帜插在哪里,哪里就是创新高地。

    这股‘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气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最根本的保障。”

    汇报完毕,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分管财政的孙省长推了推眼镜,提出了新的问题:“朝阳同志,成绩确实喜人。

    关于后续能否持续?

    其产出的效益,省委希望朝阳同志做个总结。”

    陈朝阳似乎早有准备,他再次起身,目光扫过全场:

    “好,各位同志,苏北工程正因为考虑到工程的长期性和根本性,在总结第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我正式向省委提议,

    将‘以科学为纲、以农业为纲、以农民为纲’,作为我们苏北治碱乃至全省农业工作的长期指导原则。”

    “以科学为纲,”他阐释道,“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用数据和实验说话。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更精细的土壤、水文监测网络,推广更经济的改良剂,让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

    “以农业为纲,意味着我们的一切工程,最终都要服务于‘再造粮仓’这个核心目标。

    治碱必须与农业规划无缝衔接,形成‘水利排碱—土壤改良—作物种植—生态养护’的系统工程。

    我们不能只治不管,要让治好的土地,真正长出金子。”

    “以农民为纲,”他的语气尤为郑重,“就是要明确,农民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治碱的主力。

    我们必须保障他们的合理收益,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更要让他们成为土地焕发生机后的直接受益者。

    只有他们的积极性被彻底激活,苏北农业才能真正拥有不竭的内生动力!”

    他最后总结道:“科学、农业、农民,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

    科学是武器,农业是战场,农民是战士。

    只有坚持这‘三纲’,要团结所有可团结的,依靠所有可依靠的,我们才能在苏北打赢这场翻身仗,为汉东、为国家,铸就一个坚实的农业巨鼎。”

    陈朝阳的发言,既有扎实的数据支撑,又有清晰的战略擘画,逻辑严密,立意高远。

    会场在经过短暂的沉默后,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然而就在掌声尚未完全平息时,一个略显沉哑的声音便从长桌的另一侧响了起来。

    发言的是省委委员王唯山,一位资历颇深,以原则性强的老同志。

    他扶了扶眼镜,脸上带着严肃的神情:

    “同志们,朝阳同志刚才的汇报,成绩喜人,思路也很开阔,‘三纲’的提法,有他的道理。”

    他先做了肯定,但话锋随即一转,

    “不过,听了朝阳同志强调要团结、要依靠,

    这让我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也必须在这里提出来,供同志们讨论。”

    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目露疑惑,但听到是王唯山询问,又似乎心有所想。

    “我们在苏北动员了百万民工,这百万之众里面,成分必然复杂。”

    王唯山的声音提高了一些,目光扫过与会者,“根据各地上报的情况,其中不乏那些已经被划为地主、富农成分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他们的家属子弟。

    对于这些人,我们难道就因为他们在工地上挖了几方土,就能忘记他们过去的剥削历史?

    就能放松对他们的监督和教育吗?”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凝重:“阶级斗争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啊,同志们。

    朝阳同志刚才提到了科学、农业、农民为苏北发展规划的纲领,但唯独没有提到阶级斗争…

    我认为,在治碱工地上,对于这些分子,依旧要坚持持续的思想教育,

    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对于那些冥顽不灵、抗拒改造的,必要的批判和斗争,绝对不能少。

    不能因为搞生产建设,就模糊了阶级界限!”

    王唯山话音刚落,会场内立刻响起了一阵低沉的议论声。

    有人点头表示赞同,也有人将目光投向了陈朝阳,想看他如何应对这个极其敏感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

    陈朝阳神色平静,他等王唯山说完,会议室重新安静下来后,才缓缓站起身。

    他没有回避王唯山质疑的目光,而是坦然迎了上去。

    “唯山同志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陈朝阳的开场给予了对方充分的尊重,

    “阶级路线是我们的生命线,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