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分肯定政治正确:“但是,我们斗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如今,在苏北,我们面对的是千年为患的盐碱荒地,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这百万大军拧成一股绳,去战胜自然界的敌人。”
他走到会场中央,声音坚定:
“对于参与到治碱工程中来的所有人员,包括那些成分不好的人员,我认为,我们应该遵循一条核心原则:以劳动实践为检验标准,以贡献大小为准入阶梯。”
“哦?具体怎么个检验法,又怎么个准入法?”王唯山追问道,显然对这个提法很感兴趣,也带着审视。
“我建议,在治碱工程中,试行一套 ‘劳动表现与权利恢复评估机制’。”陈朝阳抛出了他深思熟虑的方案,
“其核心,是一本 ‘建设立功簿’!”
他详细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确区分矛盾性质。
除了极少数证据确凿、进行现行破坏的敌我矛盾分子应交由法办外,
对于绝大多数愿意遵守法令、参与劳动的地主富农分子及其家属,他们的问题,应视为人民内部矛盾。
我们应该采取 ‘团结—批评—再团结’的方针,重在教育和改造,而这个改造最好的熔炉,就是治碱工地的劳动实践。”
“具体而言,就是对所有参与人员,建立个人劳动档案。
无论是在工程中提出像‘脸盆水平仪’这样的有效技术建议,
还是超额完成土方任务,或者在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
我们都记录在‘建设立功簿’上,给予相应的 ‘立功积分’。”
他环视全场,“然后,我们根据积分和实际表现,分层对待:
对于表现积极、贡献突出者,由工程指挥部和地方政府联合评议,可以给予实质性的认可。
比如,让其子女在未来的入学、招工中,享有与其他群众同等的优先权;
在村社事务中,可以恢复其合理的发言权,
最重要的是,”陈朝阳语气加重,
“对于表现一般、遵守法令者,我们予以接纳,保障其通过劳动获得工分和口粮的基本权利,不额外歧视,让其通过长期稳定的劳动,逐步融入集体。
而对于唯山同志提到的极少数冥顽不灵、甚至暗中破坏者,”
陈朝阳的目光变得锐利,“我们也要有办法。
不是简单粗暴地批斗,而是强化‘思想改造’。
比如,在工地上开办夜校、学习班,不是空谈大道理,而是结合治碱工程,让他们亲眼看看这盐碱地是如何让所有乡亲,包括他们自己,世代受苦的。
让他们理解,国家投入巨资治碱,是为了包括他们在内的所有人的长远利益。
如果这样还冥顽不化,并且有确凿破坏行为,那就坚决移交法办。
我们给出路,但绝不养痈遗患。”
陈朝阳最后看向王唯山,“唯山同志,我理解你的担忧。
但我想请问,是我们把这些人单纯地关起来批斗,更能体现无产阶级的威力,
还是把他们组织起来,在炎炎烈日下,为我们改造山河的伟大工程流汗出力,
让他们用劳动来弥补过去的过错,更能显示我们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人的伟大能力?”
他自问自答,声音传遍整个会议室:“对于这些人,我们的策略应该是‘管控使用,劳动改造,贡献脱敏’。
用他们的劳动,来偿还他们对人民欠下的债;
用他们劳动创造的价值,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这难道不是比单纯把他们当成消极因素隔离起来,更符合我们无产阶级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吗?”
“至于一个在治碱工程中立下大功、其思想与行动均已证明彻底转变到人民立场上来的前地主分子,是否应该获得一个成为社会主义新人的机会?
我们要把最终的评判权,交给实践,交给时间,交给创造了这一切奇迹的人民。”
陈朝阳关于“建设立功簿”和“劳动改造”的阐述,在会场内引发了更深的思索,但也触动了某些更为敏感的神经。
果然,一个更加尖锐的声音响了起来,来自分管政法的省委委员李向东。
他面色严肃,甚至带着一丝凛然。
“朝阳同志,唯山同志,”李向东的声音不高,但每个字都像淬了火的钢,
“我越听,心里的疑问就越大,甚至可以说,是深深的担忧。”
他目光如炬,直射陈朝阳:“你口口声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强调‘劳动表现’,要给他们‘出路’和‘权利’。
那我倒要问问,对于那些过去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靠剥削起家的地主富农,我们给予他们‘团结’的底线在哪里?
难道因为他们现在肯出力挖土,我们就要忘记贫下中农曾经流过的血和泪吗?”
他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情绪显得颇为激动:
“你搞的这个‘建设立功簿’,还要给他们的子女入学、招工的同等优先权?
还要恢复他们在村社的发言权?
陈朝阳同志,你这套做法,听起来很新鲜,很‘人性化’,但我要问一句:
你这到底是在改造他们,还是在变相地给他们过去的剥削罪行翻案?!”
“翻案”这两个字,如同惊雷,在会议室炸响。
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连之前提问的王唯山也皱紧了眉头,觉得李向东的措辞过于激烈,但问题本身,却戳中了许多人心底最深的疑虑。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朝阳身上,看他如何应对这近乎于“路线问题”的严厉指控。
陈朝阳的脸上没有任何被冒犯的怒意,反而异常平静,只是眼神变得更加深邃。
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缓缓站起身,先是对李向东点了点头。
“向东同志的问题,提得非常深刻,直指核心。
这说明同志们都在严肃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党交给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