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重组?”
周建国猛地抬起头,死死盯着陆扬,怀疑自己因为压力太大出现了幻听。
赵文博博士身体一晃,扶住了身后的会议桌,才没让自己摔倒。他看着陆扬那张因熬夜而略显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的脸,嘴唇哆嗦着,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拆了?
把这条刚跑通工艺、刚生产出合格产品,被整个项目组寄予厚望的生产线给拆了?
这人是疯了吗!
“陆……陆工……”周建国感觉自己的嗓子眼发干,声音都变了调,“你是不是太累了?要不先去休息一下?”
“我没开玩笑。”陆扬的语气很平静。
他没有理会两人的表情,径直转身朝着车间走去。
“跟我来。”
周建国和赵文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茫然和惊疑。他们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上去。
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停机维护。巨大的反应釜安静地矗立着,不锈钢外壳在灯光下反射着冰冷的光。
陆扬走到那台核心反应釜前,用手拍了拍它的外壁。
“问题就在这里。”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车间里回荡。
“周厂长,赵博士,你们有没有算过一笔账?”
陆扬的目光扫过两人。
“我们现在的工艺是间歇式反应。每一次反应完成,我们都要停机,然后等反应釜里的高温自然冷却到安全温度,这就要两个小时。接着打开阀门排空产物和废料,又是一个小时。为了保证下一批原料不受污染,还要用高压蒸汽和溶剂彻底清洗内部,这又是两个小时。最后重新注入原料,密封,再把整个反应釜从常温加热到一百八十度的反应温度,这个升温过程至少要三个小时。”
陆扬放下了手,声音冷了下来。
“整个流程下来,八个小时就过去了,而真正有效的反应时间只有五个小时。超过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浪费在了这些准备和等待工作上。这就是我们产量只有五百公斤的根源!”
他的话,让周建国和赵文博的心都沉了下去。
他们是生产和技术的负责人,这些数据他们当然知道。但他们从来没有像陆扬这样,把问题如此直接地摆在面前。
是啊。
设备的能力是固定的,但设备的使用效率却低得可怜。
“那……那怎么办?”周建国下意识地问。
“很简单。”陆扬的目光再次落到那台反应釜上,“放弃间歇式,把整条生产线改造成连续式反应!”
连续式反应!
这五个字一出来,赵文博的脸色“唰”的一下变得惨白。
他用力地摇着头,几乎是吼了出来:“不行!绝对不行!”
“陆工!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赵文博冲到陆扬面前,指着那台巨大的反应釜,情绪很激动。
“连续反应,意味着原料会源源不断地注入,反应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这也意味着,这个铁疙瘩会持续不断的产生巨大的热量!我们现在的水夹套冷却系统,是为间歇式反应设计的!它只能勉强处理掉五个小时反应产生的热量,然后就需要停机冷却!”
赵文博深吸一口气,声音都在发抖。
“如果强行改成连续反应,现有的冷却系统根本压不住!反应釜内的温度会失控,热量会疯狂累积!”
他死死盯着陆扬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吗?热失控!链式反应!最后,整个反应釜会变成一颗巨大的化学炸弹!别说这个车间,半个曙光化工厂都会被夷为平地!”
周建国也被赵文博这番话吓得不轻。
化学炸弹!
夷为平地!
他只是听着这些词,腿肚子都在发软。
“不行不行!”老厂长连连摆手,脸上没有一丝血色,“这个风险太大了!绝对不能试!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啊!”
整个车间的空气,都因为赵文博的描述而变得凝重。几个路过的技术员听到这话,都吓得停住了脚步,远远地看着这边,不敢靠近。
然而,面对两人的激烈反对。
陆扬的脸上,依旧没有丝毫波澜。
他从口袋里拿出了那张画满了奇怪线条的草图,在反应釜旁边的一张工作台前,缓缓铺开。
“你们担心的,是散热问题。”
陆扬的声音,将两人的注意力从恐惧中拉了回来。
他指着图纸上一个奇特的盘绕管道结构。
“所以我设计了这个。”
周建国和赵文博下意识地凑了过去。
那是一根无比复杂的多层缠绕管道,一圈一圈,紧密地包裹着图纸上反应釜的模型。
“这是我设计的蛇形强制循环冷却管。”
陆扬的手指,顺着管道的走向缓缓划过。
“用高强度耐腐蚀的钛合金制成,直接焊接、缠绕在反应釜的外壁。它的内部,通入我们现有的,零下二十摄氏度的冷却盐水。”
他的手指,点在了管道旁边一个标注着ECU的方块上。
“管道内部分成上百个独立回路,每一个回路上都安装有高精度电磁阀和涡轮流量计。再通过这套中央控制单元,我们可以根据反应釜不同区域的实时温度,进行精准的、毫秒级的控制,调节每一个回路里冷却液的流速和流量。”
“它产生的每一焦耳多余热量,都会在生成的瞬间被高效地带走,彻底杜绝热量累积的可能。”
陆扬放下了手,抬起头,看着已经完全呆住的两个人。
“有了它,别说连续反应二十四小时,就是连续反应一个月,反应釜的温度也会非常平稳。”
整个车间,一片死寂。
赵文博呆呆地看着那张设计图。
那上面不止有那个颠覆他认知的蛇形管,在图纸的旁边空白处,还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手写计算公式。
【反应釜体热传导方程】
【冷却液边界层流体动力学模型】
【钛合金管壁热应力分布计算】
【PID控制算法下的温度响应曲线模拟】
……
每一个标题,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参数,都详尽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
这根本就是一份可以直接拿去施工的,完整、精密的工程设计蓝图!
赵文博的眼神,从最初的震惊和反对,逐渐变成了深深的思索。然后,那思索,又变成了无法掩饰的震撼。
他作为国内顶尖的材料学和化工专家,当然看得懂这些公式的分量。
他甚至发现,陆扬在计算中,连冷却盐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粘稠度的细微变化对流速产生的影响都考虑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