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 > 第一卷 第1260章 铁腕

第一卷 第1260章 铁腕

    都察院一名巡漕御史,昨日还在弹劾他人,今日便银铛入狱!

    甚至翰林院、通政司等清贵衙门,亦有数人被牵连其中!

    京城之内,鸡飞狗跳,人心惶惶。囚车一辆接一辆驶过街道,押往诏狱。抄家的队伍络绎不绝,昔日朱门府邸,转眼贴上封条。哭嚎声、求饶声、呵斥声,此起彼伏。菜市口刑场,几乎每日都有官员被推上断头台,血染黄土。

    风暴迅速由京城蔓延至地方。江南道,漕运总督、苏州知府、淮安知府等数十名地方大员被革职锁拿,江南官场为之一空!漕帮龙头被剿,骨干成员或杀或擒。庞大的漕运系统几乎陷入瘫痪。

    整个帝国,都在这位铁血皇帝的意志下,颤抖着,经历着一场刮骨疗毒般的剧痛与清洗。

    每日都有新的罪证被查出,每日都有新的官员落马。秦明坐镇中枢,冷酷地批阅着一份份处决名单,调度着各方力量,确保这场风暴高效而彻底地席卷每一个角落,不容任何漏网之鱼。

    半月之后,这场震惊天下的巨案初步审结。主犯李敬堂,于狱中“忧惧病故”(实为赐死)。涉案大小官员四百余人,斩立决者过百,余者或流放或贬谪,家产尽数抄没。江南漕运系统彻底重组,由朝廷直接派员接管。

    朝堂为之一肃,风气陡然清明。然而,经此一役,帝国官僚体系亦元气大伤,诸多职位空缺,政务积压。

    这一日,大朝会。

    百官肃立,人数明显稀疏了许多,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劫后余生的惶恐与疲惫。

    秦明高踞龙椅,目光扫过下方,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贪腐之弊,如附骨之疽,非猛药不足以去沉疴。今痼疾已除,然帝国肌体亦受创匪浅。往后朝政,当时时警醒,防微杜渐。”

    他顿了顿,宣布了后续安排:

    “着吏部,即刻从此次查案中表现刚直、素有清名的低阶官员及地方干吏中,擢升贤能,补缺空额。翰林院、国子监,荐举才德兼备之寒门士子,经考核后,充实各部院。”

    “着都察院,修订《督察条例》,扩大巡检之权,今后凡三品以下官员贪渎,查实即可先拿后奏!”

    “着户部、工部,彻查所有工程、采购之流程漏洞,引入审计与公示,杜绝贪墨之机。”

    “朕,将在紫宸殿设‘登闻鼓’,许天下百姓,直诉冤屈,凡有官吏贪赃枉法、欺压百姓者,皆可敲鼓鸣冤,朕…亲览其奏!”

    一连串的旨意,不仅是对过往的清算,更是对未来的布局。擢升寒门,扩大监察,堵塞漏洞,甚至向民间开放言路…皇帝正在以铁血手段,重塑着一个更高效、也更冷酷的帝国机器。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群臣跪伏,声音中带着敬畏与颤抖。

    朝会散去,秦明独自坐在空旷的皇极殿中,夕阳的光辉透过窗棂,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一场惊涛骇浪似乎已然平息。

    但这绝非终点。帝国的肌体庞大而复杂,旧的腐肉剔除,新的问题又会滋生。

    李敬堂一案引发的滔天巨浪,在帝国的心脏地带肆虐了近月余,终于随着主犯的“病故”和数百颗人头的落地,渐渐平息。血水洗刷了宫墙下的青石板,菜市口的血腥气却仍萦绕在京城百姓的鼻尖,成为茶余饭后既惊惧又带着一丝快意的谈资。朝堂之上,人人自危的气氛并未完全散去,官员们行走于各部衙之间,步履匆匆,目光低垂,往日高谈阔论、诗酒唱和之风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谨慎与沉寂。

    皇极殿大朝会。

    百官肃立,人数明显稀疏,空出了不少位置,如同被硬生生拔掉牙齿的颌骨,透着几分凄凉与怪异。幸存者们低眉顺眼,大气不敢出,生怕一丝动静引来御座上那位的注意。

    秦明高踞龙椅,玄色龙袍衬得他面容愈发冷硬。他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将众人的惶恐与不安尽收眼底,却并无丝毫动容。

    “罪魁已诛,胁从论处。”他的声音打破沉寂,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定论,“此案,至此了结。”

    简单的八个字,却让许多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实处,尽管落下的过程依旧带着抽搐般的疼痛。

    “然,”秦明话锋一转,声音陡然转冷,如同冰锥刺入刚刚松懈的神经,“吏治之弊,非一案可除。贪腐之念,如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群臣的头垂得更低。

    “朕,不要你们战战兢兢,无所作为。”秦明缓缓起身,目光如炬,扫视全场,“朕要的,是一个更干净、也更高效的朝廷!贪墨怠政,朕绝不姑息!但勤勉任事、卓有成效者,朕亦不吝重赏!”

    他宣布了一系列后续举措,条条清晰,冷酷而高效:

    “吏部,三日之内,呈报候补官员名录。此次涉案官员空缺,七成由此次查案中刚直敢言、素有清誉的低阶官员及地方干吏擢升填补!三成,由翰林院、国子监荐举寒门才俊,经朕亲试后授官!往日论资排辈、朋党举荐之陋习,给朕彻底斩断!”

    “都察院,修订《督察条例》!增设‘巡风御史’,赋予其密折专奏之权,可直达天听!凡三品以下官员,有贪渎、怠政实证,四品以下巡风御史有权先行羁押,再行奏报!”

    “户部、工部,会同枢密院,十日内厘定《军需采造新规》、《工程审计则例》!所有采购、营造,需三家报价,公开竞标,事后三方核验!凡有舞弊,主官与经办同罪,家产尽没!”

    “即日起,于紫宸门外设‘登闻鼓’、‘肺石’!许天下军民,蒙受冤屈、告发官吏不法者,皆可击鼓鸣冤、立石陈情!朕,将定期亲览其状!凡有阻挠告状、打击报复者,以谋逆论处!”

    一道道旨意,如同重锤,不仅砸碎了旧有的利益链条和官场潜规则,更建立起一套更为严密、也更依赖于皇权直接干预的监督与晋升体系。寒门之士看到了前所未有的晋身之阶,清廉之吏感受到了强大的支撑,而心怀鬼胎者,则感到了无所遁形的恐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