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的晚上,北风总是呼呼呼的吹。
夹杂着冰雪的凉意,风刮在人身上,便像是刀子一样,让人感觉皮肤都快要被一点点切开。
王府的客堂,倒还透着暖意。
辛辣的烈酒,燃烧的竹炭,驱散了夜晚的冷意,配上梅武的声音,多是振奋人心的。
宋言眉梢也是忍不住微微一挑,他也是想要铲除这些异族的,可也只能一个一个来,梅武的野心倒是挺大,居然准备一次性将匈奴和女真全部解决。他心中来了兴趣:“怎么解决?”
“简单。”梅武手指在地图上点着:“完颜广智还没有完全统一女真,就算统一,他的日子也不好过,要是塞不满那么多张嘴,他这个大极烈汗随时也会被人踹下去,所以杨家借兵完颜广智一定会同意,还一定会借出大量的人手。”
“因为他借出的兵越多,杨家给他的粮食就越多。更多女真人才能吃饱饭,他才能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大极烈汗。”
“而女真人口本就不多,一旦大规模抽调,势必会造成内部空虚,我们便可以趁此机会,安排一支精锐,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清扫过去。”
宋言便忍不住笑了。
这是偷家……不对,是战术换家吧?
趁着女真想要从北边夹攻燕王封地的时候,先将完颜广智的老巢给掏了。
若是这样的事情当真发生,不知那完颜广智会是怎样的表情。
“完颜广智不会防备平阳吗?”刘义生眉头微皱,提出一些不同意见:“若是完颜广智提前做好防备,一旦王爷麾下大军出发,女真被派出支援的那一支,协同杨家叛军,倭寇援军北上平阳,匈奴又从北边南下,我们又当如何?”
刘义生不是武将,但不得不说提出的建议还是很抓要点的。
“完颜广智会防备平阳,但不会在平阳放太多心思。”梅武想了想以肯定的语气说道:“于完颜广智眼中,现如今宁国内乱,王爷的心思肯定也放在杨家那边,而不是针对异族;杨家那边也一定会想尽办法,说动完颜广智大规模用兵的,而且一年未曾劫掠,完颜广智终究要将麾下兵卒放出去,发泄发泄,不然早晚会出事儿。”
“至于匈奴,还是交给我来对付。”
梅武眸子中闪着兴奋,作为一个常年征战沙场的将军,现如今已经年迈,还有机会和匈奴这样的强敌厮杀,这样的机会自然是极为珍惜:
“不过这一次,我不准备像上次那样纯粹的防守。”
“我的想法是,可以利用精锐北上,征讨女真,王爷率军绞杀杨家设一个局,让索绰罗来攻,甚至引诱其入城,然后以牺牲永昌城为代价,全歼匈奴的精锐……具体的,还需要计划计划。”
牺牲一座城!
这话,让众人不由想起了曾经的德化县。
宋言就是将匈奴大王子阿巴鲁的大军,引诱进入县城,然后一把火下去,六七万大军尽数化作焦炭。
这样的手段很是残酷,一旦使用传承几百年的古城都要烟消云散,但效果却是难以想象的好。
刘义生,贾毅飞等人都不由咧了咧嘴巴。
瞧瞧,梅武老爷子,曾经多好的将军啊,那都是在战场上堂堂正正靠着勇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的存在,现如今居然也跟着王爷学坏了。
“而且,还有另一件事。”梅武继续说道:
“诸位,莫要忘了六胡乱华。”
“现在我心中最担心的不是杨家会不会造反,而是担心杨家引异族入关,会不会导致六胡乱华被提前引爆。”
此言一出,众人心头都是一凛。
六胡乱华这样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未曾发生,可只是想一想便让人头皮发麻。
匈奴,西戎,南蛮,女真,高句丽,倭寇!
他们之中,应是存在着某些协议,入侵中原的时间应该也是商量好的,如果女真匈奴和倭寇提前对宁国发动进攻,西戎,南蛮,高句丽也很有可能会立马跟进,到那时整个中原怕是真要乱成一锅粥了。
偌大中原,数千万百姓,不知有多少会沦为奴隶,不知有多少会曝尸荒野。
数百年前的黑暗时代,又将重新笼罩这一方土地。
“所以我才说,针对女真和匈奴,我们必须要采取更为主动,更为激烈的手段,要一次性将这两个种族彻底灭绝,如此,即便六胡乱华当真爆发,我们需要同时面对的压力也会小上很多。”
“按照我的估计,年内应该还不至于大乱。”
“就是这两日,新皇应该就会登基,然后颁布针对杨家的圣旨,最初之时,杨家应是防守姿态。”
“这段时间大约会维持一两月。”
“等到杨家借的兵到了,怕是就会呈现出主动进攻的姿态。”
“那个时间,应该在年节左右。”
“也就是说,留给我们的时间,不过四个月到半年之间,这个时间是极为紧张的,我们必须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新兵的招募和训练,武器装备的打造,还要尽可能的囤积足够多的粮草,棉衣,城防也必须要重新修缮,震天雷的囤积至少要突破四万……”
梅武的话,就像是一座山头,压在众人心口,沉甸甸的。
而对宋言来说,还有新的军械的研发,制备,都是极为麻烦的事情。
这个晚上,众人在王府中聊了很久很久,当天夜里都是在王府客房中居住,直至第二日这才离开。
宋言又寻到了张赐,沈七,孔兴业还有崔莺莺,着重强调了粮食收购的问题。
偌大的平阳,安州还是和往常一样运转,只是对于少数人来说,已经能悄然看到平阳城上空笼罩的那一层层乌云。
……
三日后。
一道新的圣旨到达平阳。
圣旨之上并无任何诏令,只是昭告天下,新皇登基。
继任皇帝为皇长子,洛天枢。
接到这一封圣旨,宋言沉默了很长很长时间,最终心中所有想要表达的,只是化作一声无奈的叹息,便是洛玉衡也是眉头紧皱,眼神中划过几缕悲哀,只有洛天衣,对这些方面的事情不太了解,懵懵懂懂,不明白洛天枢继任皇帝究竟代表着什么。
洛天枢依旧沿用宁和帝的年号……这是正常现象,一方面为表达对先帝之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纪年混乱,新皇登基后,通常于次年正月初一才会启用新年号。
宁和二十年,八月二十。
洛天枢颁布颁布第一道圣旨,传告四海:
“盖太祖肇基,宁祚垂百五十有六祀。琅琊杨氏,世叨鼎食,冠冕首族。乃包祸心,荼毒邦国:下虐烝民若刍狗,上弑君父于通衢!无父无君,禽兽何异?昊天震怒,神人共嫉!弑君恶獠,人人得而磔之……
观老贼杨氏和兴:暴戾恣睢,穷龌龊之极;沐猴而冠,逞豺狼之欲。尔墓之木拱矣,尔母婢也何辞!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今四海厌汝者什九,合受雷霆之诛!特赐,褫国公之爵,黜全族为贱籍。敕东山刺史即日收系杨氏宗党,械送京师。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禽兽,恶獠,豺狼……
这圣旨,也不知究竟是出自谁的手笔,骂的挺狠的。
宋言甚至能够想象,杨和兴看到这圣旨之时被气的浑身发抖,暴跳如雷的模样。
不仅仅只是辱骂杨和兴的话极为难听,便是对整个琅琊杨氏也是极尽贬低,杨家对宁国第一世家的名望也是极为看重,而洛天枢则是直接将杨家从世家门阀中剔除,不仅仅要捉回东陵受审,受审之前还从官方层面贬为贱籍。
若是那杨和兴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说不定会被直接气死。
只是可惜,那杨和兴显然是个面皮极厚的,或许刚接到圣旨的时候,的确是很愤怒,但至少没有被气死,相反在圣旨传达到东山刺史手中的时候,便直接率领杨家家丁,护院,死士,杀入府衙。
东山刺史,知州,长史,通判,司马,以及周边诸多县城县令,尽皆被杨家抓捕,押送东山府城城头,于数万百姓面前,尽皆斩首。
对于杨家这一手,宋言是很佩服的。
不愧是曾经宁国最顶级的家族,虽因为几步错棋,最终沦落到这般模样,然而真到了动手的时候也是果断,狠辣,没有半点拖泥带水。根据锦衣卫传递的消息,整个东山府的大小官员,几乎全都是杨家培养了多年,最忠诚的狗,这么多年也不知为杨家擢取了多少利益。
可是,到了需要祭旗的时候,杨和兴也不会有半点犹豫。
听闻,众多官员押送到城墙上的时候,尽皆被布条勒着嘴巴,发不出声音,当鬼头大刀直接砍断脖子,一颗颗头颅从城墙上落下去的时候,城内城外,成千上万的百姓,尽皆兴奋狂舞,更有百姓泪如雨下。
大抵是之前那些年,被欺压的太狠了。
而杨和兴更是乘着这样的气氛,打出:伐无道,诛暴宁;奉天靖难,吊民伐罪的旗号。
东山府的府兵也被杨和兴顺势收服。
这还不算,杨和兴还尽数抓捕东山府内豪门大户,广开城门,号召全城百姓讨伐这些豪门大户的罪过,一旦有杀人,淫虐,强取豪夺之罪行,便尽皆斩首示众。
至于这些豪门大户的银钱,尽数被杨和兴收走,充作军资。
田产,则是分发给东山府百姓。
可以说这一段时间,整个东山府几乎是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狂欢。
杨和兴虽然未曾称帝,然在东山府中已经有百姓以皇帝称之,更有大量百姓主动簇拥在杨府门前,请求从军。
对于这些事情,宋言密切关注着,却并未做出任何行动,他只是去了一趟兵工坊,顺便带过去了满满一大箱的白银,而他的要求也很简单,无论是火绳枪,燧发枪,米尼枪,虎蹲炮,红夷大炮,弗朗机炮,任何工匠只要能搞出其中一样,这万两白银便是他的。
宋言甚至还带了一张,燕王府签发的,未曾署名的委任状,研发成功之工匠,可以直接在燕王封地当中,担任格物院院长。
至于格物院……
嗯,还没建起来呢。
不过快了,以宋言对封地的掌控能力,想要建起来也要不了多长时间。
格物院院长在燕藩封地之中,品级和地位仅次于两位刺史,和知州平级。
之前宋言虽然也有许诺,可终究是比不上白花花的现银和盖上了燕王大印的委任状来的有效。
当日,整个兵工坊当中,几乎彻底沸腾。
据说不少工匠都已经开始没日没夜的拼命工作,每天只休息一个时辰,晚上都不回家睡觉的。
总之,卷起来了。
宁和二十年,九月一日。
皇帝洛天枢再下发圣旨,着令东山附近六个州府共同出兵,组建五万大军,讨伐杨贼。
同时,再次对朝堂上和杨家藕断丝连的官员展开清洗。
皇城司的权力被洛天枢擢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几乎每天都有官员,吏员,还有在京勋贵,富商,被皇城司缉拿,审讯。
皇城之外,每天都有人被斩首,人头越堆越高。
甚至就连之前宁和帝没能清理干净的,在偏远小地方做小官的杨家旁系,庶出,也都被洛天枢清理一遍,朝堂之上,闻杨色变。
洛天枢,称帝不过一月,便得了一个暴君的名声。
而宋言,则是在平阳建立了第一个官方学院。
学院建立相对简单,之前黄家被抄家灭族,还有大量房产,园林被充公,其中一座园林修修改改,也就有了学院的雏形。关于学院名字,原本宋言是准备叫*华,*大的,实在不行叫清北也勉强能接受,然而这些名字被刘义生,梁光宗和高兴才几个全给否了。
用刘义生的话来说,这个学院,宋言是院首,既然如此,那就干脆叫燕王王家学院。
所有学院中求学的学生,看到学院的名字,便要牢记自己是因为谁而有了学习的机会,要牢记燕王的恩德。
从学院中走出的学生,自然而然,也天然就是宋言的门生。
刘义生,梁光宗高兴才几人的意思很明显,宋言想要成就大事,不能单单只是依靠慕名而来投奔的谋士,宋言还要亲手来培养忠诚于自己的核心力量。
这些学生,或许脑海中的智谋比不上那些动辄搅动天下风云的谋士,经验更是严重不足,但他们出自燕王王家学院,天然便对宋言有一定的忠诚度,算的上是宋言的心腹,等到这些学生从学院当中结业,或许无法直接胜任高级官职,但却能帮助宋言掌控封地基层。
便是将来要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的政策,一旦遭遇抵抗,百官辞职,也能随时安排人顶上,不至于让整个封地陷入停滞。刘义生甚至建议,在王家学院的正门处设置一尊宋言的雕像,以供进进出出的学生瞻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忠诚度。
宋言也就采纳了这个建议,目前整个燕王王家学院,设置有三个分院,一个是格物院,一个是思想政治院,还有一个则是军事学院。
宋言是学院最高领导院首,兼任思想政治院的院长。
说起院首这个称呼,宋言也是有些古怪的,总感觉跟某元首有点像。
至于所用教材,也是宋言自己编写的那一本。
学院的学生,则是采用自主报名的方式,每一个入选的学生,都有锦衣卫详细调查其背景,人品,品行不端者直接被拒之门外。
所有生员,衣食住行燕王府全包,不用额外付出一枚铜板。
格物院暂时空置。
军事学院,则是梅武担任院长,第一期招收生员一百人,每个月梅武会抽出三天时间,来传授自己行军布阵的经验。
思想政治院第一期同样招收生员一百人,每日时间,除了识字之外,便是接受宋言的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就连军事学院的学生,在梅武授课之外的时间,也要来思想政治院这边听课。
宋言还在学院门口树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上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经常出现在穿古中,北宋张载的横渠四句。
装*的最高境界。
张载这人吧,很难评价,二十一岁时,上书范仲淹《边议九条》,欲收复西夏所占洮西失地,范仲淹看过之后对他说:你还是别从军了,习文吧。
遂科举,与苏轼、苏辙同登进士,历任云岩县令、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等职,结果又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辞官归乡,讲学著书,反倒因此成为关学创始人,程朱理学奠基人,得以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先贤!
到了晚年,推行“井田制”试验,分田予民,病逝之时贫无以殓,弟子集资安葬!
总之,是个极为复杂的存在,但其所书横渠四句,当真是振聋发聩,鼓舞人心。
燕王学院,每一个生员瞧见石碑上的四句话,往往都是面红耳赤,胸腔中仿佛憋着一股子火焰,同时对宋言更为佩服了……嗯,没错,宋言很无耻的剽窃了这四句话,当成了自己的著作。
宋言甚至还专门从军队中挑选了好几名指导员,轮番对生员进行轰炸。
这些指导员的口才,便是宋言都要望尘莫及,每每提及你们现在的一日三餐,身上的学士服,上学所用的笔墨纸砚,甚至就连相当不错的卧房都是谁提供的,便能说的这些生员泪流满面。
燕王的恩情,大概这辈子是还不完了。
待到十月初。
宁国六府府兵,五万大军,同东川府杨家,开始了第一波的厮杀。
杨家大军,因多由普通佃户构成,溃不成军,数次被六府府兵杀上城头,若非关键时刻,杨和兴安排了杨府家丁,死士,拼死搏杀,怕是杨家叛军就要直接被剿灭。
十月中,六府府兵开启了第二轮攻势。
就在再次攻上城墙之时,大量倭寇忽然从城外山林当中窜出。
六胡乱华,第一支异族,倭寇!
入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