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 第530章 为子孙后人计!灶户盐丁的支持!

第530章 为子孙后人计!灶户盐丁的支持!

    灶户们捧着空碗,脸上还带着满足的笑意,有的在舔舐碗底残留的肉汁,有的在给孩子擦嘴角的油渍,连空气中都还弥漫着馒头的麦香与红烧肉的油香。

    就在这时,朱高炽登上了盐场中央的高台,羽林卫在台下两侧站定,维持着秩序,原本喧闹的盐场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灶户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高台上。

    朱高炽抬手压了压,声音透过风传到每个人耳中:“方才大家吃得饱不饱?”

    台下沉默了一瞬,随即爆发出响亮的回应:“饱!”

    “从未吃得这么饱!”老周的声音尤为响亮,他摸了摸圆滚滚的肚子,脸上满是憨笑,旁边的孩子也跟着点头,小脸上还沾着饭粒。

    朱高炽笑了笑,又问道:“那你们想不想,以后还能这样吃饱饭?想不想不用再守着滚烫的铁锅,不用再怕交不上盐税被打骂,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这话一出,台下瞬间安静了。

    灶户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里满是渴望,却又带着一丝不敢置信。

    对他们来说,“吃饱穿暖”、“安稳度日”是比登天还难的奢望——祖祖辈辈都在盐场煮盐,受苦受累是常态,挨饿受冻是日常,他们早就不敢想这样的日子了。

    那个抱着婴儿的妇人,怀里的孩子已经睡熟,她轻轻拍着孩子的背,眼眶微微发红,小声呢喃:“想……怎么不想啊……”

    朱高炽听到了她的话,声音变得更加坚定:“大家想,我便帮你们实现!这次盐场改革,改煎为晒,就是要让你们摆脱苦日子!”

    他伸手指向远处的滩涂,“你们看那片空地,若是改成盐田,用海水晒盐,不用烧柴火,不用守着铁锅,只要等着太阳把水晒干,就能出盐!晒盐的效率比煮盐高十倍,以后你们不仅能轻松交上盐税,还能有多余的时间种些粮食、养些家禽,日子自然能好起来!”

    他顿了顿,又对比道:“以往煮盐,一口锅一天最多出盐几十斤,你们要从早到晚守着,烧柴火、搅盐水,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还只能换一点粗粮;改成晒盐后,一亩盐田一天能出盐几百斤,你们只用早晚去看看盐田,其余时间都能自己安排,朝廷给的盐价也会提高,你们能拿到更多的粮食和银钱,再也不用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

    台下的灶户们听得眼睛发亮,有的已经开始小声议论。

    “真能这样?”

    “不用煮盐了?那可太好了!”

    可就在这时,几个头发花白的老灶户站了出来,为首的是在盐场煮了四十年盐的老陈。

    老陈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台前,声音沙哑地问:“殿下,小的知道您是为咱们好,可晒盐这法子,咱们听都没听过啊!要是改了之后,晒不出盐怎么办?咱们现在虽说苦,好歹能煮出盐换口饭吃,要是改革失败,盐税交不上,官府还不得把咱们全家都杀了?到时候,咱们连最后的口粮都没有了,是要被活生生逼死啊!”

    他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灶户们的头上。

    是啊,煮盐虽然苦,可毕竟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法子,能保证有盐可交;晒盐是新法子,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万一失败了,他们连退路都没有。

    一时间,台下又开始骚动起来,原本的期待变成了担忧,有的灶户甚至开始动摇,觉得还是维持现状更稳妥。

    王怀安三人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却不敢再多说一句话,只能偷偷观察朱高炽的反应。

    朱高炽没有动怒,只是走下高台,走到老陈面前,蹲下身,看着他布满老茧和伤口的手,平静地反问:“老丈,您在盐场煮了四十年盐,苦不苦?”

    老陈愣了愣,点头道:“苦……怎么不苦……”

    “那您想让您的儿子、孙子,也像您一样,煮四十年盐,苦一辈子吗?”朱高炽又问,声音不大,却字字诛心,“您现在觉得煮盐能换口饭吃,可您看看您的手,看看您的腿,再看看那些孩子——他们才十几岁,就要像您一样,在这盐场里熬到死,连外面的世界都没见过,这就是您想给他们的日子吗?”

    老陈被问得哑口无言,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他想起自己的儿子,因为常年煮盐,三十岁就腰伤严重,连农活都干不了;想起自己的孙子,才十二岁,手上就已经满是烫伤的疤痕。

    他张了张嘴,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重重地叹了口气。

    朱高炽站起身,目光扫过所有灶户,声音变得激昂:“大家都想想!你们这辈子,在这盐场里受苦受累,难道还要让你们的子孙后人,也跟你们一样,被户籍绑在这滩涂上,过着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吗?难道你们想让他们也像你们一样,一辈子只能守着一口铁锅,连吃饱饭都要靠运气吗?”

    “现在,我给你们一个机会,一个让子孙后代摆脱苦难的机会!晒盐法或许有风险,可一旦成功,你们和你们的孩子,就能过上安稳日子,就能离开这炼狱一样的盐场,去种地、去经商、去读书,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们难道连这点勇气都没有吗?难道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重复你们的苦难吗?”

    这番话,像一把锤子,砸在了每个灶户的心上。

    他们看着身边的孩子,看着自己身上的伤口,想起了这辈子受过的苦、挨过的打、饿过的肚子,心里的担忧渐渐被决心取代——是啊,他们已经这样惨了,还能惨到哪里去?

    就算改革失败,大不了就是一死,可若是成功了,子孙后代就能过上好日子,这难道不值得一试吗?

    老陈突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朱高炽磕了个响头:“殿下!小的听您的!就算是死,小的也愿意试一试!小的不想让孙子再像老奴一样苦一辈子!”

    有了老陈带头,其他老灶户也纷纷跪倒。

    “殿下,我们支持改革!”

    “我们想给孩子挣条活路!”

    紧接着,台下的灶户们像是受到了感染,纷纷放下手里的碗,朝着高台的方向跪倒,上千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震得滩涂都仿佛在颤抖:“我们支持殿下!我们要改晒盐!我们要给子孙挣活路!”

    那个抱着婴儿的妇人,也抱着孩子跪了下来,泪水顺着脸颊滑落,这一次,却是激动的泪水——她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将来不用再煮盐,不用再受苦,能像普通人一样,有饭吃、有衣穿,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朱高炽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他走上前,扶起老陈,又对所有人说:“大家起来!你们不是在为我做事,是在为你们自己、为你们的子孙后代做事!改革期间,所有的风险都由我朱高炽承担,若是出了问题,我去向朝廷解释,绝不会让你们受半分委屈!”

    灶户们站起身,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麻木和绝望,取而代之的是坚定和期待。

    他们看着朱高炽,眼神里充满了信任——这位殿下不仅让他们吃饱了饭,还给了他们摆脱苦难的希望,他们愿意相信他,愿意跟着他试一试。

    王怀安三人看着这一幕,彻底服了。

    他们原本以为灶户们会坚决反对,却没想到朱高炽几句话就说服了所有人,这不仅是因为“吃饱饭”的诱惑,更是因为他抓住了灶户们最在乎的东西——子孙后代的未来。

    赵德昌小声对王怀安说:“看来,这位殿下是真的懂百姓啊……”

    王怀安点头,心里的担忧少了几分,多了几分期待:“或许,这芦台盐场,真的能在他手里变个样。”

    朱高炽看着士气高涨的灶户们,又道:“接下来,咱们要做三件事:第一,挑选熟悉滩涂的灶户,跟着工匠一起修建盐田;第二,我会派懂晒盐技术的人来教大家,保证每个人都能学会;第三,改革期间,朝廷会给大家发放口粮,绝不会让大家饿着肚子干活!”

    “好!”灶户们齐声应和,声音里满是干劲。

    阳光洒在盐场上,照在灶户们充满希望的脸上,也照在远处的滩涂上。

    朱高炽知道,修建盐田、推广晒盐法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朝廷的弹劾、天候的影响、技术的磨合,每一项都不是易事。

    但看着眼前这些愿意为子孙后代拼一把的灶户,他便有了信心——只要人心齐,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朱雄英走到朱高炽身边,笑着说:“没想到,你几句话就把大家说动了。”

    朱高炽也笑了:“不是我会说,是他们太想改变了。他们忍了一辈子苦,不是不想反抗,是没人给他们希望。现在,咱们给了他们希望,他们自然愿意跟着咱们干。”

    风从海面上吹来,带着清新的气息,不再像之前那样充满咸涩与绝望。

    盐场上,灶户们已经开始主动清理滩涂,有的在丈量土地,有的在搬运石料,连孩子们都在旁边帮忙递东西,整个盐场都充满了久违的生机与活力。

    朱高炽知道,芦台盐场的新生,从这一刻,正式开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