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飞碟文学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285章、廉政风暴

第285章、廉政风暴

    新六卫的这场反腐风暴震慑全军,但在朝臣中影响寥寥。

    十一名监军太监,全部杖毙,那是皇帝家奴,杀得好。一名参将,三名游击,十四名千户,十人斩首,七个人十年到五年的苦役。

    其中有两个人还是参加过燕山大战后立功提拔的,一样问斩,没有以功抵罪一说。不过原先隶属于卫所的将官,才伤得最重,三个游击全是出自卫所,一个活命的都没有。

    除了这些明确贪腐的,还有一个参将因包庇等罪,降级千户,有五百多违纪的人跟着他发配台湾,全部开除新六卫序列。

    这个参将叫李辅明,并不是最早的新六卫出身,而是辽东军,当初袁崇焕那支部队的一员。长城整编时,他通过人情加入了昭武卫,而今也算是还了这份人情了。

    孙传庭等人担心的军心动荡,根本不存在,新六卫在产生之初就和大明的传统军队有些不一样。这轮反腐后,连小兵都主动盯着自家将领,看看有没有损害我们天子近卫军的荣誉了。

    侥幸躲过佥军卫审查的人,飞快的切割收起尾巴,现在看着遍地巡营的佥军卫都不自觉的感觉低人一等了。

    偶尔几个“老将”闲聊,都无比可惜焦龙文。他都是警备区指挥了,再等几年,放出去差不多就是副将,运气好点还可能是一方总兵。出身那么硬,全毁在女人身上了。

    兄弟们啊,江南女人是漂亮,可是她们都有毒啊。

    军中反腐来得快,也结束得快。除了兵部官员几声唏嘘,没有人在乎。但朝廷反腐也突然降临了,***就是沐世子的翻船案。

    刑部成了重灾区,廉政部第一次打响了他们的名号,南刑部一名员外郎,三名郎中,七名主事,加上在湖广落马的那名郎中,南刑部十二天王直接被人从衙门请走。

    胡应台再没有心情给《通报》投稿赚润笔费,这可是专栏作家胡尚书合法又可观的收入,他被迫亲自坐镇衙门灭火。

    这次很明显不是什么党争,是刑部官员真的有问题,他处理部务时都提心吊胆的,生怕手下又有谁被供出来,然后人就突然消失了。

    大明官场如果只是一个部院的问题就简单多了,事情很快外溢,先是吏部、大理院、户部、最后礼部、兵部、工部都没有逃脱。

    南京官员直接少了近十分之一,连吏部右侍郎刘廷元都被请去喝茶了,还是刘一燝出面保出来的。

    事情更是很快又蔓延向北京,朱慈炅就要在乾清宫正殿里接待即将北行的廉政御史傅永纯、党从雅、张凤翮三人。

    襄王、周王、楚王、内阁三位阁老、新城侯王国兴和五部尚书、大理寺尹张延登、天工院临时总召王铎全部在列。

    廉政部的确大大的打响了名号,已经严重影响到大明的行政了,现在又要向北京伸手。所有人的脸上都是严肃的,哪怕最得意的楚王也没有笑容。

    三个年轻的廉政御史脸上却是都洋溢着激动和兴奋,皇上接见御史啊,自今上登基,他们是头三个,不枉费这几天没日没夜的辛苦。

    襄王和周王都有些神色不善的偷瞄楚王,督政院想搞大佬,但是大佬牵扯太大,很容易碰壁,搞得刚开张的心情都没有了。

    他们就弄了一个衍圣公,还是按皇帝意思弄的,结果现在还关着,谁都不想去审了。但楚王聪明啊,从小官下手,居然弄出个规模效应来了,谁现在还敢小看楚王。

    孙承宗算是简单熟悉了南京政务,从督师的位置回归次辅,但南京朝廷,他依然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

    第一次接到“翻船案”刑部官员受贿就是他越过刘一燝暴怒拍板严查的,好家伙,拔出萝卜带出泥,南京各大衙门没几个干净的,然后他就被干自闭了,有点投鼠忌器了。

    但是他有点抹不开脸面叫停,总觉得刘一燝在看他笑话,他还在犹豫。廉政部这帮人打了鸡血,篓子是越捅越大,他们才不管你是哪个大佬罩着的呢,统统都是我的政绩。

    内阁也停不下来,短短四五天时间,就控制不了了。下面的部门太积极,有时也能反推着上面发力,不过,这属于非常严重的政治过失,孙次辅义不容辞背了这口大锅。

    此时,他的脸也跟锅底一样黑。

    刘一燝脸色也相当不好看,这次落马的一百多人,东林或者接近东林的人占了三分之二。这帮人以为有他罩着,什么地方都敢伸手,然后一个个屁股还擦不干净。

    刘阁老只有一双手,能给几个人擦啊?他开始还以为是黄立极出手了呢,结果黄立极的大将刘廷元也被查了。

    他才知道可能是小皇帝在暗中动手,毫不犹豫的保下刘廷元,卖首辅一个好,希望一起给小皇帝施压。小祖宗你快别这么搞,大明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徐光启也愤怒不已,他主持的多项事务干到一半,负责人被关起来了,找不到人了。

    这还不是让他生气的地方,这帮人吃进嘴里的,不少都是他批出去的银元,真要一查到底,他徐光启绝对有连带责任。

    他是啥也没捞着,白白落了个坏名声。好像这帮蛀虫是他养的一样,他要说自己没有拿好处,朝堂上谁信啊?

    老徐感觉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他现在是生怕皇帝派人去松江,随时盯着宫里动静。他其实也在自我怀疑,自家亲戚很可能真有好处。

    五位尚书加上张延登,他们同样是各有各的苦说不出来。下面那么多人有问题,上面有没有问题,这是是个人都会想的事。

    这群人里,只有王国兴和王铎看起来是打酱油的,实际,他们两个只是低调而已。抓人可全是王国兴手下獬豸卫干的。王铎也只是表面看起来无关,小皇帝的意思不还是要他传达。

    大殿上众人等待了很久,才看到刘若愚红袍闪出。

    “皇上驾到!”

    群臣纷纷正身恭迎。

    “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朱慈炅稍有的着正装,缓缓就坐。

    “平身,傅、党、张三卿出列。”

    三人都有点紧张,立时出列,相继偷偷看向御座。哎呀,确实是小皇帝啊,太小了。

    “朕来迟了。三位爱卿归京,朕无物相送,于是试作了三首诗,不甚满意,但拳拳之意已经尽在心中。稚子笔嫩,还望三位爱卿不要嫌弃。送上来!”

    田维章、王坤、邱致中三位红袍大珰各捧一副刚刚装裱好的书法作品,走到三位廉政御史面前,那上面分别是:

    “代持玉节乘清风,敢教沧浪洗世尘。

    天阙新悬三尺剑,破开霄汉万年春。”

    “一丝一粒关名节,一黍一铢皆血膏。

    欲验千官金印贵,更持神锷试邪刀。”

    “鼠啮龙庭纲纪倾,蠹深蚀尽栋梁惊。

    拆尽铜门千尺障,扫清寰宇万民霜。”

    傅永纯、党从雅、张凤翮三人各自接过一副书卷,满脸惊讶,双手全都在发抖,心跳怦然加快,一时都失了应对。

    朝中大佬看着他们也有些无语,刘一燝是知道朱慈炅会写诗的,有时还让他修改。但是专门为三个小小御史写诗,这是不是有点隆重了?

    “楚王,朕今日立下一个规矩。廉政部并獬豸卫,以后反腐查抄所得,除归还国库部分外,同等抄没数量尽数归于你们,每年按职分配奖金。

    超过两倍的抄没,归入国家廉政基金,另外皇店司利润每年拿出一成注入这个基金。朝廷为全国所有官员设立退休养廉金,凡是任内无过错,无贪腐,清正廉明者,致仕时按职发放。

    具体等级数额,户部做个方案上来,朕御览后颁布天下,自重启元年十月一日施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