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
    不待他吩咐,随从已心领神会地推开那扇厚重的房门。
    顷刻间,清晨的阳光顷刻间涌入,将他一身绯袍映照得流光溢彩,孔雀补子上的金线熠熠生辉。
    他稳步而出,仿佛踏进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廊下往来的胥吏、属官见到他,无不退避道旁,垂首躬身,齐声唤道“部堂大人”。
    顾秉谦微微颔首,唇角噙着一抹恰到好处的笑意,既显威仪又不失亲和。
    然而在他心底,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感正在涌动,这一刻,他真切地感受到权柄的重量——从即日起,他顾秉谦,不再是那个在六部堂官议事时常常插不上话、略显边缘的礼部侍郎,而是执掌天下文教、简在帝心的礼部尚书!”
    “去文渊阁。”他沉声吩咐
    新任部堂与同僚会面是惯例,今日的文渊阁内,六部部堂及内阁阁老齐聚,表面上是迎新,实则是为了探听风向、互通声气。
    毕竟,陛下亲口交代的那“五年大计”,绝非礼部一衙之力所能推行,需户部拨银、工部营建、吏部考核、乃至地方督抚配合。
    此事关乎文教改革成败,更直接关系到他顾秉谦未来的身家性命。这条路既然选了,就必须走得步步为营,既要漂亮,更要稳妥。
    文渊阁外,门口早有中书舍人等候多时,看到顾秉谦连忙迎上前来,躬身引路:“顾部堂,两位阁老和诸位部堂已在阁内等候多时了。”
    顾秉谦在阶前驻足,不着痕迹地深吸一口气,再次整了整绯袍的领口与袖摆,确保无不妥之处,这才迈步踏入这座决定帝国命运的中枢之地。
    阁内,熟悉的檀香袅袅,几位身着绯袍的部院重臣正围坐在茶案前低声叙话,见他进来,纷纷起身相迎。
    “顾部堂荣升礼部尚书,实乃众望所归,可喜可贺!”首辅方从哲率先拱手,花白的眉宇间带着惯常的温和。
    吏部尚书王在晋紧随其后,伸手拍了拍他的肩,笑容里带着几分熟稔:“秉谦兄在礼部浸淫十余年,熟稔文教利弊,此番执掌礼部,定能不负圣望。”
    在座的都是官场老手,谁不知道顾秉谦在上任前被陛下召进宫详谈了一下午?随后就传出任命他为礼部尚书的圣旨。这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众人将心中的种种猜测与疑虑暂且压下,面上皆是春风,纷纷出言道贺。首辅方从哲与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目光短暂交汇,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难以掩饰的疑惑:
    以今上洞察秋毫、锐意进取的性子,为何会选择顾秉谦这等素有“柔佞”之名的人来担此改革文教的重任?
    吏部尚书王在晋知道的则更多些,这几日,吏部在陛下的授意下,火速通过了一大批涉及礼部及其下属机构的人事任命。
    那些新任的郎中、员外郎、提学御史,无一不是经由司礼府通报、陛下亲自圈定的人选。如此大规模、深层次的人事更迭,若说陛下没有关乎国本的重大举措将要推出,他是绝不相信的。
    至于兵部尚书熊廷弼、工部尚书徐光启、户部尚书毕自严,皆是陛下登基后破格提拔、倚为干城的重臣,早已习惯陛下“不拘一格用人”的风格,此刻只是端着茶盏,等着议事正题。
    寒暄落座后,茶过三巡,刑部尚书黄克瓒率先开口。
    这位泰昌朝留下的老臣,手指摩挲着茶盏边缘,语气沉重:“顾部堂,老夫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见顾秉谦颔首,他继续道,“礼部掌天下贡举之权,科举乃国之抡才大典,自洪武开科至今两百余年,体制虽有损益,却从未动摇‘经义为体’的根本。”
    “如今陛下欲增算学、律法等杂项,削减经义比重,此举关乎天下士子前程,更关乎圣道传承!顾大人身为礼部尚书,乃天下文教表率,当适时劝谏陛下,莫要因一时之念,动摇国本啊!”
    他语速缓慢,字斟句酌,“劝谏”之名,试探顾秉谦这位新任礼部尚书对陛下改制的态度。
    顾秉谦脸上肌肉几不可察地微微一抽,劝谏陛下?这不是让他步其后尘,去远东和温体仁作伴,去那苦寒之地与女真人为伍?
    他心里虽骂骂咧咧,面上却不动声色,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锋芒:“黄老部堂金玉良言,振聋发聩。为人臣子,若见君父确有失察之处,自当犯颜直谏,此乃臣节所在。”
    随后话锋一转,“然则,若陛下高瞻远瞩,所行之事乃为江山社稷之长远计,我等为臣者,更应体察圣心,竭尽全力为天子分忧解难,方是正理。岂可固守一己之偏狭,妄图以众议胁迫君上,此等行径,岂是臣子所应为?”
    他这番话,看似谦恭,实则软中带硬,将“为君分忧”置于“劝谏君过”之上,就差直接说黄克瓢有结众胁君之嫌,已失人臣本分。
    黄克瓒被怼得噎了一下,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阁内一时陷入寂静。
    方从哲见状,连忙打圆场:“好了好了,科举改制之事陛下已有定夺,我等身为臣子自当遵命行事即可”
    不待黄克瓒反驳,顾秉谦已从袖中取出一份装帧严谨的题本,双手恭敬地置于案上:
    “诸位阁老、部堂,此乃前几日陛下面授机宜,关乎国朝文教鼎新之旨意。下官不敢怠慢,归去后悉心整理,录此要点,还请各位过目,共参圣意。”
    题本在众人手中传递,阁内一时陷入沉寂,唯有翻阅纸页的沙沙声。
    然而,细观每位阅毕之人的面色,却都并非平静无波,种种情绪在这些久经宦海的老臣脸上细微地流转。
    待众人皆已看过,顾秉谦清了清嗓子,环视一周,沉声道:
    “各位阁老、部堂,咱们这位陛下的性子,做事但求实效,且决心极大。陛下对如今国朝文教之颓弊,官学之废弛,寒门学子求学无门之困境,深感震怒!故而方有此次雷霆革新之举。”
    他略微停顿,将题本中所列的革新科举内容、重振官学体系、整顿天下私立书院三大要政,择其要点再次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