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黄克瓒激烈的指责,首辅方从哲眉头微蹙,不得不出面维持秩序,他轻轻叩了叩桌面,缓声道:
    “黄部堂,暂且息怒。陛下之意,乃是鉴于以往取中之士,多有只知空谈性理、不通实务之弊。为官一任,若不明钱谷,不晓刑名,如何治理地方,造福百姓?陛下此举,亦是迫于时势,欲培养通才耳。”
    “首辅大人!”黄克瓒丝毫不给面子,声音更高了几分,
    “治国靠的是圣人之道的教化,是仁义礼智信的推行!若只重这些末流技艺,与培养刀笔吏、账房先生何异?此绝非国家养士之本意!”
    这时,工部尚书徐光启,这位素来重视实学、精通西学的老臣,缓缓开口,语气平和却坚定:“黄部堂,本官以为,通晓实务与研习圣学,并非水火不容。恰如圣人亦提倡‘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俱全。”
    “若为官者不明田亩丈量,如何抑制豪强兼并?若不通《大明律》,如何能做到断案公允,不纵不枉?实务之学,亦是格物穷理之一端,与圣学相辅相成,何来‘误入歧途’之说?”
    熊廷弼也是随即沉声附和:“徐部堂高见,非虚言也!试想边关情境,纵有孙吴之略,若为将者不谙粮草调运之数算,不明火器射程之测准,则空有雄兵而难求一胜。”
    他略作停顿,目光愈发深邃,沉声道:“更进一步言,若无百工之巧、冶铸之精,何来坚甲利兵?若无格物之实、测算之准,何来雷霆火砲、楼船巨舰?此等实务之学,乃强军卫国之根本,万万不可轻忽!”
    户部尚书毕自严捻须点头,“去岁清缴历年积欠,若非户部司官大多精通算学,能迅速厘清错综复杂的账目,何以在短时间内追回巨万税银,充盈国库?可见实务之学,并非奇技淫巧,而是经世济民之实在工具。”
    一时间,各部尚书纷纷从各自职掌的角度,阐述了实务之学的重要性。这些久经宦海的能臣干吏,显然都不是那些只知死读圣贤书的腐儒,而是深知治国需要真才实学的实干之臣。
    顾秉谦见大势已定,心中稍安:“黄部堂忧心圣学,其情可悯。然陛下绝非欲废弃圣学,而是要士子们既深明经义,胸怀大道,又能通达实务,脚落实处。况且,”
    他话锋一转,指向更现实的层面,“如今我大明官学衰败至此,无数寒门子弟无书可读,无学可上。空谈‘正心诚意’而让学子们流落于野,或只能就学于良莠不齐的私塾,岂非更是舍本逐末?
    眼下首要之务,是先重振官学,让天下学子,无论贫富,皆有进学之门径。若连这一步都迈不出,空守八股格式,又有何益?”
    首辅方从哲见时机成熟,终于一锤定音:“好了。陛下革新文教之决心,诸位已尽知。科举内容之调整,旨在选拔通才;重建官学,意在普惠学子;整顿书院,则为肃清士风。此三者,皆为国策大势所趋。
    今日议论,旨在集思广益,完善方略,而非争论其是非。既然陛下圣意已决,多数部堂亦认为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此事便就此定下,由礼部牵头,各部协同,依旨推行。
    黄部堂若仍有异议,可按制度,单独具本上奏天听。”
    黄克瓒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看着满座同僚,除他之外,竟无一人再明确支持他。
    他深知大势已去,愤然一甩袖袍,重重地“哼”了一声,独自坐回椅中,紧闭双目,不再发一言。那孤寂而倔强的身影,与阁内已然达成共识的氛围格格不入。
    顾秉谦环视在场诸公,心中并无多少轻松之感。他知道,今日文渊阁内的共识,仅仅是一个开始。
    真正的艰难——来自旧有利益格局的阻力、来自地方执行的偏差——都还在后面。但无论如何,这关键的第一步,总算是在六部重臣面前,勉强迈了出去。
    剩下的,便是他这位新任礼部尚书,如何在这惊涛骇浪中,驾驭好陛下交付的这艘改革航船了。
    -----------------
    乾清宫•暖阁
    内阁议事的详情,早已被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事无巨细地记录成册,呈送到了朱由校的御案之上。
    朱由校细细阅毕,不过是哑然一笑,并未太过在意。他知道这么大的国家,改革之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有些反对的声音实属正常。
    重要的是,这项关乎国本的大计总算是在朝堂上迈出了第一步,剩下的事,只要开个口子,他就会将其变成通天大道。
    “你们都退下吧。”朱由校挥了挥手,屏退了殿内侍立的太监宫女。
    魏忠贤躬身领命,带着一众内侍退出殿外。在关上殿门的刹那,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殿内那位从没见过的中年男子,心中不由暗惊。
    这样的场景已有数次了,每次有这种素未谋面的人出现,陛下总会屏退左右。听说此人是从南海子禁苑出来的,可其身份来历,就连他也摸不透。
    待殿门紧闭,朱由校这才将目光投向那位一直静立在一旁的中年男子。此人身着青布直裰,外罩一件玄色披风,衣着简朴却自有一股沉静不凡的气度。
    他便是系统特殊建筑“天机院”的院长——墨渊。
    “墨爱卿,近日整理典籍可有所获?”朱由校颇为好奇地问道。
    这位墨渊自天机院建成之日起便出现,但一直未曾正式觐见,只是向朱由校要了一道手令,称要“遍阅大明秘藏典籍,梳理技艺脉络”。
    朱由校自然无有不允,特许他自由出入翰林院、古今通集库等禁地。这段时间墨渊一直在整理天机院和大明现有的技艺,今日才来向朱由校汇报。